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爲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古裝電視劇裡,大戶人家的女兒即使是嫁人,從孃家陪嫁來的丫鬟也會喊她小姐,而不是像婆家的丫鬟喊她少奶奶之類的。這些陪嫁丫鬟很多就是從小就被買來伺候小姐們的日常生活,等到出嫁還要被當做物件,和自己的小姐一起嫁過去,被稱為陪嫁。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為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在唐朝,女子的地位相對來說比較高,陪嫁裡面也就基本沒有丫鬟。但是自此之後,女子地位就大不如從前。在宋朝的時候,封建思想逐漸統治了女子的日常生活。女孩如果沒有嫁人就不能出門,更談不上和男子自由戀愛。平日裡見到的男人,不外乎是自己的父親、兄弟和家丁。所以這些女子就非常無聊,為了讓這些小姐們能有人說說話,生活稍微有趣一些,丫鬟這個群體就比歷朝更多一些。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為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專家們研究,說丫鬟這個詞其實是來自於女孩子們的髮型。女孩子們成人之後就要把頭髮梳成兩個圓形,左右對稱。小姐們的髮型比較多樣,丫鬟們的就相對樸素一些。丫鬟是比較好聽的稱呼,在封建時代她們還有一種稱呼叫做“婢女”。從這樣一個有奴役色彩的詞語中,大概就能猜測到這些女孩的生活和命運。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為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丫鬟們陪伴小姐們貼身成長,他們就必須天資聰穎,自己的主人喜歡吃什麼,喜歡穿什麼,忌諱什麼,都得掌握得一清二楚。極像現在的閨蜜。等到小姐嫁人的時候,丫鬟們也成為陪嫁“菜單”中的必要品。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為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在封建時代,女性嫁人之後要從“夫”,做別人的少奶奶不是吃香喝辣那麼容易,要時時刻刻遵守婆家的各種規矩。如果是大家族禮法嚴,很多辛苦的事情都是現代女性難以預料的。所以這些丫鬟更像是一個可靠的幫手,能夠幫助小姐們嫁人後在各種生活中轉圜。如果小姐們的地位高,這些丫鬟的生活就能好一些;如果小姐們不受待見,丫鬟們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過。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為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無論丫鬟們和小姐的關係如何好,但是她們始終都是陪嫁單子上的一個“物件”,丫鬟是小姐帶來的各色財物中的一個,可以買賣可以交換,她們要聽小姐的處置。有些丫鬟成為小姐們拴住相公們的手段,為了讓自己的老公能夠“聽話”,小姐們會讓丫鬟成為填房,而且沒有名分。如果丫鬟有幸生了少爺的孩子,就能當做“妾”,孩子是庶出,這兩種身份在封建時代的地位十分低微,繼承家產的機會很渺茫,就算日常吃飯也不能在正廳。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出嫁,為什麼選年輕貌美丫鬟做陪嫁?原因不簡單

很多丫鬟的命運更為悲慘。小姐們活著的時候,婆家還會看著小姐們的面子,給丫鬟一點好臉色看。但是如果小姐去世了,或者在婆家非常“受氣”,貼身丫鬟有的就被賣到青樓,或者被男主人送人。畢竟丫鬟只是小姐陪嫁單子上的物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論什麼事都要聽命自己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