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經典老字號飯店都有哪些?

kuaineinv


每一座城,總是有那麼一些屹立不倒的美食老字號,他們在這座城留下歲月的痕跡,成為城裡幾代人心中永存的回憶。

而濟南作為中國華東泱泱大省的省會,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麼一個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有上幾家百年老字號飯店,那是相當的不足為奇。

雖然現如今物質文化、飲食文化極度發達,吃喝品類五花八門,但在老一輩濟南人口中,卻還總是津津唸叨著那麼幾家老字號餐館,不因為別的,就是好那一口正宗的老口味。

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那些濟南的老字號,經典味道,絕對不坑。

1春江飯店

這家春江飯店裝修簡樸,但“金玉”在其中!他們的魯菜做的都很正宗。如果第一次來濟南或是帶一次來濟南的朋友玩,想品嚐濟南地道的魯菜,這裡可以說是不會錯的選擇。

推薦幾個不錯的菜: 全家福(用料很足,是我見過種類比較全的之一)、爆炒腰花、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糖醋里脊、軟炸蝦仁等等。

不行,再報菜名我都餓了。

2草包包子鋪

如果說去天津要吃狗不理,那麼來濟南就要吃草包。而且,我確實去天津吃過狗不理,真心話,非常不如草包包子!

除了常規的豬肉灌湯包、素三鮮、肉三鮮之外,還有不少特色的包子,比如荷葉灌湯包、龍井包、海鮮疙瘩湯、蝦仁包子等,都是秘製的餡料,有秘方的,草包的特點還是用荷葉作為籠屜裡的墊布而不是用籠布,所以包子出來不但有肉香,還有淡淡的荷香,非常值得一品。

篇幅有限,先說這麼多,題主有興趣,我下次繼續說。


齊魯壹點


1、便宜坊

據說便宜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現在普利街、經三路融匯老商埠西北對角上各有一家。作為濟南的老字號,這家店的魯菜口碑一直不錯,最經典的是鍋貼,皮焦餡嫩,答主前幾年經常和三五同事在那小聚,自從單位搬遷,多是想念的份了。

2、會仙樓

也是著名的魯菜老字號,芙蓉街南口進去不遠,左手邊有一家,強烈推薦他們家的糖醋鯉魚。這道菜,每家魯菜館都有,不是魯菜館的飯店也有,但是吃了這麼多家,會仙樓的糖醋鯉魚不是顏值最高的,但絕對是口味最好的。魚身該軟嫩的地方軟嫩,該酥脆的地方連骨頭都酥脆成渣,尤其是醬汁,大部分的糖醋汁,不是過甜,就是味道過於單薄,這裡的是難得的酸甜適中,酸中帶甜甜中有鹹,非常銷魂。

3、金三杯酒家

位於西門的金三杯屬於相對與時俱進的老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曾與同期的"玉泉酒家"、"春江飯店"並稱為"山東省城餐飲的三駕馬車"。招牌是三杯醬仔雞,但個人更愛的是乾鍋鰈魚頭。

4、春江飯店。共青團路、奧體中路、解放路都有店。同樣是魯菜和鍋貼。家常吃法,鍋貼+全家福湯。

還有個別的老字號,令部分食客慕名而來,失望而歸。比如草包包子。皮薄餡大荷葉香的靈魂已經離我們遠去了,服務也跟不上。

還有一些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經典魯菜,像名噪一時的燕喜堂,在王府池子不遠的老街巷,還有燕喜堂的老宅,高門樓,大題字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濟南時報


1959年商業部飲食服務局編、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菜譜·第六輯》明確提出“山東菜在北方菜餚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又分為濟南和膠東兩幫”,在魯菜形成和定型的過程中,濟南自然出現了一大批魯菜的經典老字號飯店。

然而濟南自古重儒輕商,清末以前基本上是一個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經濟並不發達,甚至遠遠落後於濟寧、臨清、周村、濰縣這些城鎮。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歷史上第一列火車從周村駛來。也正是在這一年,山東巡撫周馥和直隸總督袁世凱聯名上奏,請求在濟南自開商埠,清廷當月即批准奏請,從此之後直到民初,濟南的商業才逐漸發展起來。

歷來濟南有四大魯菜名店之說,其中聚豐德、燕喜堂、匯泉樓基本沒有什麼爭議,第四家卻各有說法。除了燕喜堂在金菊巷、匯泉樓在江家池子、九華樓在縣西巷之外,由於上述歷史原因,濟南的經典老字號飯店大多集中在商埠區。

濟南商埠東西長、南北短,因此紡織品長紗為經、斷紗是緯的說法,因此濟南的道路命名跟地理上的經緯度恰巧相反,東西馬路稱經路,自經一路以至經十一路;南北馬路稱緯路,由緯一路一直到緯十二路。為了大家下面理解方便,在這兒做個簡單的說明。

一、百花村

百花村飯莊位於經二緯四以西路南,萬紫巷南口對面,1908年前後開業,前為樓房,後有院落,可擺上百桌酒席,曾是濟南商埠最早、最大的飯莊,以濟南菜系的爆炒腰花、幹炸蝦仁和湯菜聞名。

當年百花村的主廚為劉永慶、袁兆麟。劉永慶師傅對講求火候的名菜爆炒、湯爆、蜜炙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尤其擅長“炒腰花”,上述《中國名菜譜》收錄了劉師傅的六道菜。

袁兆麟的父親是同治年間便享譽歷下的名廚袁法,他的手藝得自家傳,烹製的菜餚被譽為“袁家菜”,“幹爛蝦仁”更是開創了魯菜乾爛技法的體系,《中國名菜譜》收錄了袁師傅七道菜品。解放後,百花村關閉。

二、泰豐樓

位於經二緯五路西的泰豐樓,一般認為是在1925年至1928年間張宗昌督魯期間開業,但是在1914年出版的《濟南指南·遊覽食宿》中已經有了泰豐樓的記載,尚待考證。泰豐樓是一座中式樓房,有兩個院落,可擺300多桌酒席,規模遠超百花村。

泰豐樓菜品以膠東菜品為主,兼顧濟南菜,菜品十分繁多,著名的有清蒸鰣魚、紅煨熊掌、芙蓉魚翅等。其中“燒”菜尤為著名,如白燒魚翅、紅燒魚翅、紅燒海參、紅燒海螺、燒蠣黃等等。

泰豐樓還擅長製作“看盤”。看盤即是用南瓜、西瓜、蘿蔔等製作的用於宴會裝飾、烘托氣氛的食雕,現在雖然常見,但當時的濟南卻只有泰豐樓一家可以製作。

解放後泰豐樓因故關閉,店內部分人員後來在經三緯四開設了大華飯店,保持了泰豐樓的風味,可惜文革前也宣告歇業。

三、聚賓園

經二緯三以西路南的聚賓園,上世紀20年代以後開業,是一座三面環繞的中式樓房,樓上雅間,樓下散座,可以同時擺上百桌酒席,早年間與百花村、泰豐樓等齊名。聚賓園以“爆”菜聞名,如油爆雙脆、湯爆肚頭、芫爆裡脊絲、火爆燎肉等,後來被聚豐德等飯莊所仿效。

聚賓園曾試行過分餐制,但未能推廣,後在解放後公私合營時關閉。

四、匯泉樓

光緒十二年(1886年),江家池子邊的兩家競爭對手錦盛樓和德盛樓飯莊合為一家,取名“匯泉樓”。後來濼口邊上的繼鎮園飯莊的名廚彭柯來到匯泉樓掌灶,他吸取魯西南和外菜系之長,首開使用洛口醋、龍門鯉烹製糖醋魚的先河,將“糖醋黃河鯉魚”發揚光大。《中國名菜譜·第六輯》中有七道菜是根據彭柯師傅的經驗整理而成。匯泉樓的鯉魚都是提前養在江家池裡,吐出土腥味,顧客現場選魚,現場宰殺,還可以做成“活魚三吃”。

匯泉樓是濟南市首家涉外飯店,近幾年也隨著城市的改建不復存在了。

五、燕喜堂

燕喜堂創建於1932年三月,正值南燕北歸,因此得名。燕喜堂位於泉城路北的金菊巷,由1號東院店東住宅和3號西院的店鋪兩座三進四合院組成,當時有營業室18間,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

燕喜堂掌灶梁繼祥師傅擅長經典傳統的歷下風味菜,《中國名菜譜·第六輯》從第一道“清湯和奶湯”到第二十三道菜,都是根據燕喜堂和梁師傅的經驗整理而成。

解放後,燕喜堂歷經公私合營和種種曲折,多次停業,現在品牌由舜和集團持有,但是已不再經營。

六、聚豐德

聚豐德舊址位於經三緯三路以西路南,最初名叫“天一坊飯莊”,開業於1932年,後來幾次轉手,先後改名為“惠蘿春”、“紫陽春”、“長安”、“同和軒”。1947年,王興南與程學禮、程學祥等人將飯店盤了下來,取“聚賓園”的“聚”字、“泰豐樓”的“豐”字以及“全聚德”的“德”字,將飯店改名為“聚豐德”。在烹飪技法上,聚豐德也融匯了三家之長,即聚賓園的“爆”、泰豐樓的“燒”和全聚德的“烤”。

其實說到“烤鴨”,聚豐德並非完全借鑑北京全聚德。濟南烤鴨早有傳承,200多年前就已經成型。清朝嘉慶末年,有薛姓兄弟在縣東巷先後開設文合樓與德合樓,就專門經營烤鴨,比開業於1864年的全聚德早了半個多世紀。

聚豐德的掌灶師傅先後有名廚孔憲垣、王興南、程學禮、程學祥等,在燕翅筵席的製作,以及鍋塌、㸆烤、油爆等技法方面均有獨到之處。《中國名菜譜·第六輯》中有十六道菜都是根據聚豐德經驗整理。

濟南的經典老字號飯莊中,聚豐德開業最晚,卻是經營時間最長。1988年聚豐德遷址經五緯二路往東路北,現在仍在經營。

\n

{!-- PGC_VIDEO:{"thumb_url": "1a3900067d557ac92a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