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離中國幾萬里,圖騰、紋飾跟中國類似,說:這可能是中國後裔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因此在古代就有高度文明的中國,曾經在世界留下了自己友好的足跡,許多國家得到了中國的文明傳播變得逐漸發展起來。當時部分華人留在那些國家,定居指導當地人播種,並傳播醫學等先進文化,後來就在當地定居,並與當地人成婚繁衍後代。

此國離中國幾萬裡,圖騰、紋飾跟中國類似,說:這可能是中國後裔

至今很多國家都有中國的後裔,他們保留著與中國同樣的風俗與文化,而且長相酷似中國人。有個遠在南美的國家——秘魯,這個國家的國民外貌看起來與中國人非常相似,而且在文化風俗等方面與中國的傳統非常接近,因此這個國家的國民有可能是中國的後裔。

秘魯位於南美,其古老的文明屬於印第安原始文明,但是仔細看看,會發現印第安人的羽蛇圖騰與中國古代的龍圖騰極其相似,同時印第安的文字看上去也非常像中國的甲骨文,而且印第安的面具與商朝的青銅面具非常像。

除了這些以外,太極圖和文字符號以及那些紋飾都和中國古代的文明圖案驚人相似。據美國科學家道格拉斯的科學抽樣化驗分析,驚人地發現:秘魯土著人和中國人的DNA遺傳基因竟然相同。

此國離中國幾萬裡,圖騰、紋飾跟中國類似,說:這可能是中國後裔

歷史必須有理有據,有史料為依據才能進一步證明以上觀點的正確。那麼中國的華人是什麼時候遠涉重洋跑到秘魯去的呢?由於秘魯的很多文明與我國古代的商代的文明很為相似,因此史學家就把目光鎖定在“攸侯喜東渡”的歷史事件之上。

攸侯喜是殷商王室的旁支。武王伐紂之時,英勇善戰的攸侯喜帶著商朝的二十多萬精兵在山東一帶平定叛亂。商紂王連連失利,於是派人召回攸侯喜勤王。攸侯喜作為商朝王室旁支成員,連忙率領大軍往朝歌城趕,可是還沒有到,武王已經滅了商紂。攸侯喜得知商紂已經被周武王滅了的消息,忠心的他並沒有投降,然後史書也沒有了關於他的記載。

雖然史料再也沒有關於攸侯喜和二十多萬大軍的任何記載,可是這支龐大的軍隊也不可能憑空消失,加上秘魯文明有著與商代類似的文化痕跡,而且兩者之間的年代時間基本相差無幾,因此史學家作出了攸侯喜東渡的大膽猜想。

此國離中國幾萬裡,圖騰、紋飾跟中國類似,說:這可能是中國後裔

​其中這種猜想理由非常充分。據《詩經》及史料記載,在商代的沿海居民,特別是山東沿海的居民已經具有相當熟練的航海技術,很多人已經可以駕駛船隻出渤海。而攸侯喜就曾經在山東平亂,因此不願投降的他很有可能又回到這裡,然後駕駛船隻出海,遠離周武王。

也許有人會問,幾千年前的商代,攸侯喜就算駕駛船隻出海,怎麼能行駛到南美洲的秘魯國呢?其實這裡就要考慮到地理知識的洋流因素了。

熟悉地理知識的朋友都知道航海的時候,船隻的航行會受到風向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洋流因素的影響,攸侯喜出渤海後,如果受到太平洋洋流的影響就可能很快到達美洲大陸,然後南下就到了秘魯。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通過史料記載的分析和推測,目前還不能下定論,相信經過以後的文物和史料的進一步證明,也許就會找出答案,來得出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