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開2000家「零售店」,已死的無人貨架,在美國網約車重生

兩年開2000家“零售店”,已死的無人貨架,在美國網約車重生

文 | 靖宇

來源 | 投中網

感到腹中一陣飢餓,你拿過手機,掃了一下面前的二維碼,選好商品付完錢後,拿出一袋零食吃了起來。

很熟悉的畫面是不是?不過,你旁邊的窗外並不是靜靜佇立的CBD大廈,而是不斷向後倒退的紐約街景——你並不在辦公室,而是在Uber車中。就在你撕開燕麥棒的塑料包裝時,前座的司機剛剛拿到了1美元的提成。

2017年,當猩便利、果小美接過焦急的投資人數十億元融資,將無人貨架鋪遍中國大江南北的辦公室時,遠在紐約的Cargo正在和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和Lyft談定合作意向。2018年,中國的無人貨架風口已消失半年,而Cargo則將自己的無人貨架放到了全美超過2000輛網約車上——東方死去的無人貨架,就這樣在西方的Uber車上實現了“重生”。

兩年開2000家“零售店”,已死的無人貨架,在美國網約車重生

Cargo零食架(圖片來自Cargo官網)

車上零食架

美國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美國人是如此依賴自己的愛車,以至於他們發明出了不用下車就能吃到漢堡的“得來速”。同樣是這裡,也誕生了Uber這樣的共享出行巨頭。

在文化與習慣上不同的東海岸,同樣也有年輕的創業者將主意打到了無處不在的汽車身上。

2016年,結束了在線訂閱化妝品公司Birchbox的工作後,Jeff Cripe和合作夥伴Jasper Wheeler創立了Cargo,一家零售公司。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Cargo的零售場景選擇了車內。Jeff Cripe之前在Birchbox的經歷給他帶來不少靈感,後者會定期給訂閱用戶發送包含4到5種護膚品的美容套裝。與之類似,Cargo給每臺合約車送上一盒充滿各種食物和小物品的“零食盒子”,以供乘車的顧客購買。

在駕駛員座位旁邊,一個固定在中部的精美塑料盒上,Cargo的Logo隱隱浮現。乘客可以直接登錄公司官網,或者掃描盒子上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商品選購頁面。“打開即用,用完即走”的理念和遠在中國的小程序不謀而合。使用信用卡或者Apple Pay支付成功後,駕駛員會在安全的情況下,將乘客購買的物品送上。

對於車主來說,時不時要身兼“小賣店主”顯然有點煩,所以作為補貼,每位車主在成功銷售一單之後,都能從Cargo獲得1美元的提成。另外,駕駛員還可以獲得商品推介費、消費等其他收入。根據Cargo的數據,每位車主平均每個月能獲得100美元的“外快”,少部分格外努力的車主每月能拿到300美元的回報。

除了各種提成費用,Cargo能迅速佔領網約車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零食盒的申請以及後續貨物的補充都是免費的,Cargo公司會按照需求免費將需要補充的零食快遞給駕駛員,免除後者的憂慮。

“車載零售平臺”,Jeff Cripe如此介紹Cargo的定位。截至目前,顧客已經在Cargo平臺下單超過一百萬。從2017年到現在,共有7000多名司機通過Cargo平臺一共獲得了超過100萬美元的獎勵。

兩年開2000家“零售店”,已死的無人貨架,在美國網約車重生

Cargo網頁中的商品(圖片來自Cargo官網)

行走的“7-11”

雖然Cargo的零食盒並不大,但裡面的商品還挺全,除了巧克力、彩虹糖之類的傳統零食,還有耳機、充電線之類乘客可能在去機場路上購買的常用小物件。除了付費產品,Cargo的小盒裡還有一些用於市場推廣的免費商品,後者的購買和付費商品相同,每賣出一件駕駛員同樣也能獲得1美元的提成。

事實上,從一開始Cargo就意識到自己作為宣傳渠道的意義。就像之前中國的計程車裡面都有一個顯示屏或者一本雜誌,Cargo的小盒子更進一步,不僅能做廣告,而且能讓乘客第一時間拿到宣傳的產品。據說,目前賣的最火的免費商品是一款韓國面膜。

“每個人都標榜自己非常健康,但我們的數據顯示的是另一番景象。”Jeff Cripe透露,根據Cargo統計,賣得最好的零食都是那些高甜或者高鹹的食物,“人們還是很寵溺自己的嘛。”Jeff笑道。

乘客是喜歡甜口還是鹹口是個人口味問題,對Cargo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根據每個簽約駕駛員不同的運行路線,公司可以為其量身定製零食組合。例如,那些經常跑深夜線的車中可能有更多高熱量的零食,而那些經常跑機場的顯然會多備兩條手機數據線和耳機。

兩年開2000家“零售店”,已死的無人貨架,在美國網約車重生

司機必須在安全情況下給乘客提供商品(圖片來自Cargo官網)

任何一個零售企業要想做大,規模化都是無法逃避的挑戰,Cargo的解決之道是尋找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在美國,Cargo和網約車的前兩名Uber和Lyft都有合作。今年,Cargo走出美國,和東南亞的共享出行巨頭Grab合作,將業務擴大到海外市場。

根據Cargo數據,公司目前在紐約、芝加哥等東海岸地區的合作駕駛員有2500名,團隊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將這個數字增加到2萬。“如果能達到2萬合作駕駛員,那麼我們的零售點數量就是北美7-11店鋪的2倍。”Jeff Cripe說到。

要做“輪子上的7-11”的目標是好的,不過,要想實現自己的野心,Cargo還需要解決一些其他的問題。首先,並不是Cargo看到了車載無人貨架的機會,在國內就有另一家公司Vendy在用相同的模式與其爭奪市場。另外,從目前中國市場無人貨架之戰來看,倖存者並非是那些融資最快最多的,反而是那些擁有更紮實供應鏈的遲來者如每日優鮮和順豐。

在擴張期間可以免費將食品快遞給簽約駕駛員,同時為後者提供高比例提成,當後期融資減少時,公司的利潤能否保證模式持續下去,還需要打一個問號。畢竟,無論是7-11還是沃爾瑪,要想成為零售平臺,最終考驗的其實是物流和供應鏈方面的深度。

風口年年有,從來不等人。截至目前,Cargo獲得4輪融資,共拿到870萬美元投資,這個數字和中國的無人貨架行業相比少多了。搬到了車上的無人貨架能否走出和中國同行不一樣的結局,還是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