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五階段情緒管理

高三五階段情緒管理

新學年到了,高三這一年,考生既要認真詳實地備考,又要在腦力和體力上提供保障。但其實心理狀態、情緒管理對於高三生的影響更大。通過我多年的觀察發現,雖然高三生在生理和心理特質上基本達到成人水平,但由於閱歷少和高強度的內外學習壓力,心理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常產生極端情緒,影響備考質量和結果。其實,不穩定狀態是有規律可循的。高三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的心理體驗,也有相應的情緒管理技巧。

第一階段:第一學期開學至期中考試

剛進入高三,考生一般會充滿雄心壯志。但很快,部分考生會陷入低潮期,出現學習拖拉、效率低下的現象。此時,失落、懷疑自我、不自信、持續緊張等心理特徵開始顯現。針對這些現象,考生可通過制定短期目標調整心態。短期目標可以是下次月考如何、下次測驗如何、下次做的課外模擬如何、甚至今晚的作業如何等,以便及時強化,調整心態,始終保持平緩上升的趨勢。

第二階段:期中考試至期末考試

這個時期一般被稱為“易懈怠期”。前期的高情感投入導致本階段相對的情感枯竭,再加上秋天乾燥,易使人體產生疲憊煩躁的狀態。因此,戒躁是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誰能在這一時期踏實下來,靜下心來,誰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此時,就凸顯出考生是否在前期找到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有明確的近期目標和詳細生活計劃的重要性。另外,適度體育鍛煉可幫助考生宣洩情感訴求。日常作息也要張弛有度,多補充應季蔬菜和水果,加大水的攝入量。

第三階段:寒假

寒假通常被認為是“量變到質變”的轉型期。一部分考生想到了放鬆,認為放鬆就是要忘掉學習,只有休息好才能在開學後達到最佳狀態;另一部分考生卻把寒假排得滿滿當當,溫習前面複習過的每一道題、老師講過的每一句話,又提前複習後續知識,生怕開學後落下。

寒假中查缺補漏是正確的,但上述做法均不合理。面對不同學科,考生要根據放假前教師給予的相應建議,制訂詳細的作息計劃。不必總想著在寒假中一定要把所有弱項補齊。考生要勞逸結合,不過多參加長時間的娛樂項目,以舒緩的心情平穩度過寒假。

第四階段:第二學期開學至“一模”

經歷了多次考試,尤其臨近“一模”時,有的考生產生了破罐破摔或逃避高考的心態。這階段考生的心理感受和高原缺氧極為相似,每邁出一步都需要很大勇氣。而且,考生可能由於晚上“開夜車”等原因,課堂狀態大不如前。而本階段又是複習的最後時期,課堂聽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考生在看到自己現有分數和目標大學錄取分數的差距後,焦慮感更容易上升。

順利渡過高原期,實現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是“減速”。考生可相對縮短學習時間,側重鞏固基礎知識,不要過多觸碰難題。心理研究表明,此時能正確歸因並做好自主總結的考生,日後產生考試焦慮的幾率明顯降低。考生在經歷多次考試後要進行正確歸因,通過總結試卷,找出幾次考試中相同類型的失分點,以此明確努力方向。

第五階段:“一模”後至高考

“一模”分數和全區分數段的發佈,會導致部分考生在此階段出現否定懷疑、想放棄、恐懼焦慮、無助迷茫等負面情緒。但是,此階段緊張不好,不緊張也不好。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特別緊張時,潛意識裡會找一些東西讓自己宣洩。找到後,若不加以引導,很容易鬆懈。若出現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等現象,考生也不要著急,可利用“積極自我暗示”“深呼吸”等簡單易行的方法進行心理調節,給自己建立自信,在考場上更加從容。

相信考生在瞭解上述高三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後,掌握了一定情緒管理的技巧。希望考生能度過一個既充實、又高效的高三階段,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高三五階段情緒管理

溫馨提示:

1.全國各地高考2014-2018年所有高校錄取的投檔分統計數據,需要數據的朋友請私信關注。

2.2013-2018年全國各地高考一分一段數據,請需要數據者加微信。

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