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打造扶貧工作升級版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圖為那仁寶力格邊防派出所民警向困難牧民瞭解年貨準備情況。

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正鑲白旗在穩步推進“村村通”水泥路建設的同時,組織實施了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方便群眾出行。圖為星耀鎮龍王廟村正在硬化路面。

太僕寺旗寶昌鎮團結村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但近兩年來,該村依託整村推進、“一事一議”和定點幫扶等各類扶貧開發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199萬元,為村民建設棚圈、開發水澆地、改造危房、購置大小型機械、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讓全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團結村的變化,是我盟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攜手奔小康的一個縮影。多年來,我盟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讓更多的貧困農牧民實現脫貧致富,過上富足的生活,併力爭到2016年末實現全盟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

從“漫灌”到“滴灌”找準窮根開良方

太僕寺旗寶昌鎮邊牆村高瑞英家有4口人,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去年,在村委會的支持和駐村幹部指導下,他牽頭組建了種植業合作社,並通過“三到村三到戶”項目整合協調貸款5萬元,當年種植娃娃菜、菜花等有機蔬菜10餘畝,年內人均收入達1萬元,實現了當年脫貧。

給高瑞英一家帶來希望的好政策就是2014年啟動實施的“三到村三到戶”精準扶貧項目。全盟共有11個旗縣市的162個嘎查村被列入實施範圍,針對每個貧困嘎查村、貧困戶不同的致貧原因,採取定點、定人、定責的辦法,建立瞄準機制,採取“靶向療法”,對症下藥,實施“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分類扶持,真正做到規劃跟著貧困嘎查村、貧困戶走,項目跟著規劃走,幹部跟著項目走,實現扶貧規劃、項目、幹部與扶貧對象的無縫對接,由粗放扶貧向精準扶貧轉變,切實提高扶貧開發的精準度,把錢用在扶貧攻堅的“刀刃”上,把事辦到百姓的心坎上,讓每個貧困戶都能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項目實施兩年內,我盟共下達專項扶貧資金12960萬元,完成購牛650頭、奶牛60頭,購羊12882只、羊羔12345只,購買農牧業機械1537(臺套),建日光溫室135座,棚圈1539處、226276平米,打井112眼,蒙古包底座36座;放貸1458萬元。

在開展“三到村三到戶”項目的同時,積極做好與“十個全覆蓋”工作的銜接,爭取各類惠農、惠牧資金向貧困嘎查村集中投入。全盟實施“三到村三到戶”項目的16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列入2014—2016年“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範圍。累計投入“十個全覆蓋”項目資金2.55億元,覆蓋農牧戶2666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172戶。

拿邊牆村來說,通過把“三到村三到戶”項目和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結合起來,從2014年起累計投入資金2280多元,實施了大型農業機械購置、棚圈建設、肉牛養殖場、水澆地開發、文化活動室、數字微波電視站、道路硬化、危房改造、院牆改造、環境綠化及治理等19個項目。這些項目不僅使邊牆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

蘇尼特左旗賽罕高畢蘇木寶拉格嘎查的貧困牧戶阿迪亞,家裡草場小,牲畜少,收入微薄,從銀行貸不出錢,每年一到買飼草料的時候,全家都會被愁雲籠罩。但是這兩年申請貸款比以前快多了,一家人別提多高興了。阿迪亞說:“以前我們貧困戶年年都為貸款犯愁,如今有了好政策,輕輕鬆鬆就貸到了款。有了這筆錢,牲畜的飼草料不用愁了,興許還能買幾隻母畜。”

擔保難、貸款難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廣大貧困農牧民,也制約著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為了有效解決農牧民脫貧致富過程中生產資金短缺的難題,自治區2013年開始實施了“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政府扶貧資金充分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種被稱作“槓桿式”扶貧的模式,目前已在我盟8個列入實施範圍的貧困旗縣發揮著巨大的能量。

為了確保用好用活金融扶貧資金,我盟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創新抵押擔保方式,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流程,進一步加快扶貧貸款發放進度,使這一項惠民政策惠及每一戶貧困家庭,為他們解決燃眉之急。自工程實施以來,累計注入擔保補償金1.65億元,截至2015年7月末,累計發放貸款14.4億元,其中:農牧戶貸款13.6億元,扶貧龍頭企業貸款0.8億元。涉及農牧戶2607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791戶,扶持扶貧龍頭企業14家。

定點扶貧扶出好生活

張玉平是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哈日淖爾嘎查村民,他家以前吃水要到離家很遠的井邊挑水,如今自來水通到了家裡,人畜飲水問題都解決了,省去了不少麻煩。張玉平告訴記者,一家能吃上自來水,得益於嘎查結對幫扶單位盟經信委和盟編辦所開展的“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活動。2013年,盟經信委和盟編辦投入12萬元,為村民們打了一眼58米深的機井,鋪設了470米輸水管,並在村裡建成了一座6噸的蓄水罐,使全村30戶、89位村民和村裡200多頭牲畜都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

2013年初,由48位盟級領導牽頭、118個盟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120個貧困嘎查村開展了定點幫扶工作。盟直幫扶部門先後深入定點幫扶嘎查村調查摸底,詳細瞭解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並以嘎查村為單位編制定點扶貧工作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明確幫扶重點和建設任務,各旗縣市(區)參照盟直部門的定點幫扶模式開展幫扶工作,實現了對貧困嘎查村的幫扶工作全覆蓋。盟級財政為每個貧困嘎查村安排3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用於產業發展項目貼息貸款。同時,各幫扶單位為幫扶嘎查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為貧困戶捐款捐物,協調解決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問題。

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盟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已累計投入、協調幫扶資金2967萬元,其中本級財政資金1125萬元,扶持貧困人口3620戶、9774人。資助貧困學生147人、出資培訓農牧民409人,改造危房105戶、打機電井13眼、開發水澆地2300畝、修建通電線路65.5公里、修建鄉村公路49公里,購羊1092只、棚圈建設78處,購買耕種設備,建設嘎查村公共設施等。

如今,依託更好的優惠政策、更多的扶貧資金,一場圍繞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改善和勞務培訓等重大民生領域的扶貧攻堅戰役正在錫林郭勒草原上打響。我們相信,沿著精準扶貧的路子,藉助各類好政策、好項目,到2016年實現基本脫貧,將會是一個漸行漸近的美好現實。

我盟有3個國貧縣、5個區貧縣,貧困人口仍有將近10萬人。2014年起我盟扶貧開發工作突出精準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定點扶貧、社會扶貧五個重點,解決2.4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為到2016年實現基本脫貧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截至7月底,全盟已累計下達扶貧開發專項資金17368萬元,累計發放貸款143710萬元,“三到村三到戶”項目有序實施,16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列入“十個全覆蓋”工程。(蘇布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