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图为那仁宝力格边防派出所民警向困难牧民了解年货准备情况。

精准扶贫:打造扶贫工作升级版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正镶白旗在稳步推进“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图为星耀镇龙王庙村正在硬化路面。

太仆寺旗宝昌镇团结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近两年来,该村依托整村推进、“一事一议”和定点帮扶等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199万元,为村民建设棚圈、开发水浇地、改造危房、购置大小型机械、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全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团结村的变化,是我盟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携手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盟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让更多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过上富足的生活,并力争到2016年末实现全盟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从“漫灌”到“滴灌”找准穷根开良方

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高瑞英家有4口人,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去年,在村委会的支持和驻村干部指导下,他牵头组建了种植业合作社,并通过“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整合协调贷款5万元,当年种植娃娃菜、菜花等有机蔬菜10余亩,年内人均收入达1万元,实现了当年脱贫。

给高瑞英一家带来希望的好政策就是2014年启动实施的“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项目。全盟共有11个旗县市的162个嘎查村被列入实施范围,针对每个贫困嘎查村、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定点、定人、定责的办法,建立瞄准机制,采取“靶向疗法”,对症下药,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扶持,真正做到规划跟着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扶贫规划、项目、干部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由粗放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把钱用在扶贫攻坚的“刀刃”上,把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让每个贫困户都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项目实施两年内,我盟共下达专项扶贫资金12960万元,完成购牛650头、奶牛60头,购羊12882只、羊羔12345只,购买农牧业机械1537(台套),建日光温室135座,棚圈1539处、226276平米,打井112眼,蒙古包底座36座;放贷1458万元。

在开展“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与“十个全覆盖”工作的衔接,争取各类惠农、惠牧资金向贫困嘎查村集中投入。全盟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的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列入2014—2016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范围。累计投入“十个全覆盖”项目资金2.55亿元,覆盖农牧户2666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72户。

拿边墙村来说,通过把“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结合起来,从2014年起累计投入资金2280多元,实施了大型农业机械购置、棚圈建设、肉牛养殖场、水浇地开发、文化活动室、数字微波电视站、道路硬化、危房改造、院墙改造、环境绿化及治理等19个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使边墙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

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宝拉格嘎查的贫困牧户阿迪亚,家里草场小,牲畜少,收入微薄,从银行贷不出钱,每年一到买饲草料的时候,全家都会被愁云笼罩。但是这两年申请贷款比以前快多了,一家人别提多高兴了。阿迪亚说:“以前我们贫困户年年都为贷款犯愁,如今有了好政策,轻轻松松就贷到了款。有了这笔钱,牲畜的饲草料不用愁了,兴许还能买几只母畜。”

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贫困农牧民,也制约着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了有效解决农牧民脱贫致富过程中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自治区2013年开始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政府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种被称作“杠杆式”扶贫的模式,目前已在我盟8个列入实施范围的贫困旗县发挥着巨大的能量。

为了确保用好用活金融扶贫资金,我盟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流程,进一步加快扶贫贷款发放进度,使这一项惠民政策惠及每一户贫困家庭,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自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注入担保补偿金1.65亿元,截至2015年7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4.4亿元,其中:农牧户贷款13.6亿元,扶贫龙头企业贷款0.8亿元。涉及农牧户2607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91户,扶持扶贫龙头企业14家。

定点扶贫扶出好生活

张玉平是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哈日淖尔嘎查村民,他家以前吃水要到离家很远的井边挑水,如今自来水通到了家里,人畜饮水问题都解决了,省去了不少麻烦。张玉平告诉记者,一家能吃上自来水,得益于嘎查结对帮扶单位盟经信委和盟编办所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活动。2013年,盟经信委和盟编办投入12万元,为村民们打了一眼58米深的机井,铺设了470米输水管,并在村里建成了一座6吨的蓄水罐,使全村30户、89位村民和村里200多头牲畜都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2013年初,由48位盟级领导牵头、118个盟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120个贫困嘎查村开展了定点帮扶工作。盟直帮扶部门先后深入定点帮扶嘎查村调查摸底,详细了解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并以嘎查村为单位编制定点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帮扶重点和建设任务,各旗县市(区)参照盟直部门的定点帮扶模式开展帮扶工作,实现了对贫困嘎查村的帮扶工作全覆盖。盟级财政为每个贫困嘎查村安排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贴息贷款。同时,各帮扶单位为帮扶嘎查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协调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盟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已累计投入、协调帮扶资金2967万元,其中本级财政资金1125万元,扶持贫困人口3620户、9774人。资助贫困学生147人、出资培训农牧民409人,改造危房105户、打机电井13眼、开发水浇地2300亩、修建通电线路65.5公里、修建乡村公路49公里,购羊1092只、棚圈建设78处,购买耕种设备,建设嘎查村公共设施等。

如今,依托更好的优惠政策、更多的扶贫资金,一场围绕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和劳务培训等重大民生领域的扶贫攻坚战役正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打响。我们相信,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各类好政策、好项目,到2016年实现基本脱贫,将会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

我盟有3个国贫县、5个区贫县,贫困人口仍有将近10万人。2014年起我盟扶贫开发工作突出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定点扶贫、社会扶贫五个重点,解决2.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到2016年实现基本脱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截至7月底,全盟已累计下达扶贫开发专项资金17368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43710万元,“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有序实施,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列入“十个全覆盖”工程。(苏布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