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婦女:寫作讓生活變得更好

(本文作者湯小小寫作班學員: 蘿拉菇涼,這是個關於寫作的號,歡迎關注我們)

01、寫作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8.27號微博熱搜有條新聞,說的是在濟南商河有一個小農村裡,一群留守農村婦女們一起組團自媒體寫作。她們通過刷最新的電視劇,撰寫一些內容,月收入最高的可達到1萬多一個月,平均月工資也有7594元。

這個視頻一播出,評論區就炸了。我想誰也沒想到一群留守在家裡照顧老人、孩子的婦女,也能有這麼高的收入,甚至趕超了上海平均工資水平。

這群女人原來的生活可能除了照顧家庭,就是打打麻將,和鄰里家長裡短。原本每個月伸手跟老公要錢的女人,今天她們通過寫作讓自己有了更多的底氣。

梁冬說,當你具備寫作能力的時候,最起碼可以保你未來二十年裡擁有一份很不錯的體面的工作。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作家叫楊熹文,89年的她因為寫作如今也實現了財務自由,定居在了新西蘭。

她在《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這本書裡寫道:我愛錢,愛那種來路清白乾乾淨淨的鈔票,帶有一點踏實的辛苦味道,可以讓我在和男人約會時,一把搶過賬單瀟灑的說“我來付”;還可以讓我在傷心難過的時候,去昂貴的餐館大吃一頓,不必對著菜單上的價格斤斤計較;也可以讓我在失戀後,依舊住得起兩室一廳的房子。

留守婦女:寫作讓生活變得更好


02、寫作可以更好的瞭解自己

伯凡老師在他的《冬吳同學會》有一期裡說,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是寫作能力,不要以為科技時代來臨,那些重要的事情就不重要了。科技只會讓重要的事情更重要,比如寫作。

當你試圖重新在三四十歲開始學習寫文章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是一個新人,一個有邏輯,有品味,有條理的人。這一切都是從你重新寫文章開始。

黃磊老師拍了一個電影《麻煩家族》其中講了一個細節,裡面的老兩口退休了,老太太去參加了一個寫作班,當她在寫作班裡和同學們一起研究寫作,並且開始試圖用文字和語言去梳理自己情緒的時候,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人生的悲劇,所以很堅定的要求離婚。

為什麼一個老太太經過這麼多年都沒有離婚,當寫作班結束的時候,開始想要離婚了呢?

原來這個老太太開始用文字梳理自己情緒和思想的時候,她終於看見了最真實的自己,寫作也讓她意識到了以前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而寫作的力量強大到讓她開始想這幾十年一直被她忽略的問題。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本書裡說,我們在生活中很難獲得一種坦誠和真實的溝通,因為這需要同等的對手。但是在寫作中可以得到,因為你可以自己和自己說話,讓你可以更好的瞭解自己。

留守婦女:寫作讓生活變得更好


03、寫作可以有時間更好的兼顧家庭

記得今年剛過完年朋友圈一個視頻讓我印象深刻,過完年父母要去外地打工,在去坐車的時候,一個小女孩死死的拽著媽媽的衣角不放手,哭喊著“媽媽,別走,別走”。這位年輕的媽媽抹著淚,硬是狠心把孩子推到了奶奶懷裡,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坐上了去城裡的大巴車。

那句“孩子,我搬起磚就沒法抱你,我放下磚就不能養你”看哭了多少父母,孩子是自己的,誰不心疼?0歲到6歲是一個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缺席對孩子的影響可能就是一輩子。

夏文芳老師就因為寫作有了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她過去是某上市公司的高管,高強度的持續工作,各種事情纏身,讓她很少有時間陪伴老公,孩子,顧及自己的愛好和健康。兩年時間,如今的她因為寫作獲得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和老公。

9.2號看到夏文芳老師在朋友圈寫道“晨晨同學說,誰陪她時間多,她就對誰好。於是我關了電腦,陪她下樓玩”。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寫作帶來的時間自由讓她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見證和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是每一個母親最大的希望。如今寫作讓她實現了這個夢想,也讓她有了時間看書,健身,旅行。

留守婦女:寫作讓生活變得更好


04、寫作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莫利亞克曾經說過:“我們的人生隨著我們花費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價值。

女貞老師她說自己是六零後美少女,初中文化,現在是有書籤約作者,湯碗簽約作者,還是點評班老師。今年53歲的她,去年3月份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如今也是不少爆文的作者。

看到她,突然想到我家對門的鄰居阿姨,她和女貞老師都是60後,今年50歲的她每天除了帶孫子,就是去樓下的麻將館搓麻將,企圖通過好手氣贏回幾百塊,結果每次都是輸多贏少。偶爾心情好了就去跳跳廣場舞。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座標,碌碌無為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

同樣都是60後,女貞老師說自己是美少女一枚,繼續跟著時代的潮流在不斷的學習,並且給他人提供價值。在寫作點評班裡為大家分享如何在新媒體時代轉變思維,更好的寫作。不得不感嘆,女貞老師雖然退休了,卻依然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留守婦女:寫作讓生活變得更好


05、寫作讓你可以有機會擁有幸福感

我想每個女孩在小時候都有一本帶密碼鎖的日記本,裡面記錄了很多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我也是其中一個。記得小時候喜歡上讀書和摘抄各種精美的句子,還是因為爸爸的一個朋友搬家時送給了我幾十本書。

心理學有個實驗說:一個人在6—12歲最常接觸的東西會讓你在成年後再次接觸時會產生一種幸福、熟悉的感覺。

工作幾年時間讓我變得非常的焦慮,暴躁。直到今年我開始接觸寫作,一個多月的時間,竟然讓我的心境平靜了很多,和老公也不再吵架了。每天堅持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梳理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心情變得很愉悅,時常有一種幸福感升起。

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子球》裡說,食物必須兼具入口和出口。

一個人活得久了,總會主動被動接受許多的東西,得出許多感慨,這是入口。

倘若只有一個入口,各色事物只有湧進而沒有沒有排洩的通道,總有一天大腦會爆炸。所以才會有傾訴,不能向親近的人傾訴就向陌生人傾訴,這是出口。

出口和入口不是雙向的,兩個人不必同時是對方的出口,寫作大概就是這麼一個出口。

在現在這個網絡時代,寫作它不僅是一份得體的工作,更讓人在學習寫的過程中瞭解自己,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能有時間陪伴家人,找到丟失已久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