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金幣

編號為 “六四·188” 和編號 “六四·189” 的兩枚金幣, 正、 背銘文與前枚大部分相同,僅是年份不同,前者的年份是回曆100 年,後者的年為“九又二十又百(公元746—747年)”。 兩枚金幣的徑度都是 20, 厚 1mm, 重量分別是 4.2g 和 4.3g。

經考釋,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金幣的文字也是“苦法體” 阿拉伯文,正面中間文字為: “別無他神,唯有真主,真主舉世無雙。” 正面邊緣的文字是: “別無他神,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遂真主所願,至真至正的宗教。” 金幣背面中間文字: “真主,一個真主,持之以恆,不生不滅。” 背面邊文: “以大慈大悲真主的名義,稱他是唯一之神。” 與之前金幣上文字內容基本一致,只是漢文釋義的區別。

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金幣徑 18.9、 厚 1mm, 重 4.22g, 標準也基本同於西安出土的那兩枚。

被稱作“大食” 的阿拉伯帝國與中國唐王朝關係密切。文獻記載,唐朝一代大食國使臣進行的朝貢貿易不低於40 次。通過絲綢之路,大量的中亞、西亞商人進入中國內地,這裡面也包括阿拉伯人。這些人中,有的還長期居留中國,開設店鋪、商行,經營商貿活動,文獻中被稱作“蕃客” 或“胡商”。

涿州古稱“督亢”, 唐代稱“范陽”, 這裡經濟發達,物產豐富,衢通南北,貿易繁榮,是唐王朝北方重要的政治都會及商貿城市。河北涿州唐墓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金幣的發現,見證了中國唐代的中外政治和經濟文化交流。同時也為盛唐時期涿州地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社會景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物證據。

(此文的撰寫、特別是金幣幣面文字的翻譯,得到中國錢幣博物館周衛榮先生的支持幫助,特此致謝!)


(本文刊於《中國錢幣》2015年1期 王雪農 楊衛東)來源:中國錢幣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