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2005年8月26日,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上,李宇春获得了该年度总冠军,并登上同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于这一现象级事件,当年很多男性观众,都在不解的问,为什么是她呢?

要知道,李宇春并不符合广大中国男性的审美,倒是当年的季军获得者张靓颖在总决赛中最被看好,因为她靓丽的外形最符合广大中国男性的审美。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个比较中性,甚至男性化的春哥夺冠。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之所以是春哥夺冠,这要从当时冠军的评价机制说起,当时的评分,场外观众的短信投票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春哥的玉米们,在这场角逐中,不计代价的助力自己的偶像拿到冠军。据统计,当时李宇春获得总票数3528308。有统计估计,以每个观众限投15票的极限计算,至少有23万多人在场外投了李宇春的票。周笔畅则有21万多人支持,第三名的张靓颖,9万多人。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而众所周知,玉米们主要是女生组成的,有些女粉丝喜欢春哥到了入迷的程度,从贴吧,到QQ群,到现场助威,场下拉票,都是不遗余力的出钱出力,甚至有的集体辞职全力以赴为了春哥的胜利而努力。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最近娘炮一词进入了全国观众的视野,特别是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催化下,更是引起了全国性的批判。甚至还惊动了《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娘化”现象危害社会和未成年人。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为什么中国的男星越来越娘呢?其实从13年前春哥夺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来。当年春哥的玉米粉们,那可是实力超群,因为春哥那

几百万张投票的背后,少不了金钱的支撑,一如美国总统大选一样,只是没有那么激烈,也不需要那么多钱罢了。在这里,粉丝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偶像能否夺冠。春哥当年能夺冠,说明了春哥的粉丝多,当然春哥的玉米们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女性,可见春哥这个“假爷们”当时在女性朋友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当然,女性朋友喜欢春哥这个中性化,或者说男性化的“假小子”,应该来说也算合情合理,毕竟异性相吸。当然张靓颖也有很多男性粉丝的,只是她的粉丝数量不多,或者投入的财力不够吧。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13
年前的中国,半边天们的消费潜力是有多么巨大。


难怪网上有个段子说,马爸爸是靠赚女人钱成为首富的,马爸爸也有个头衔是世界妇联主席,这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剁手娘们支持淘宝,支持双十一,恐怕马云想问鼎首富的时间还要往后面再延后好多年。


当然段子归段子,但是我国女性经济实力的上升,消费能力的提升确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女性朋友在我国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与中国女性在家普遍是“家里领导”,掌握财政大权有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女性在职场上越来越能独当一面,甚至巾帼不让须眉,经济越来越独立。

因此她们能够不依附男性来生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开始提升,自然就开始关注起年轻貌美的小鲜肉来。简言之,就是温饱思淫欲,她们也开始消费“男色”起来。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当然,对于“男色”的渴望,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在中国古代,帅哥一直就很受追捧。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帅哥是潘安,他的形象是“美姿仪”,就是花样美男一枚。他在一次出行中,引来无数妇女的追捧,以至于他出行的车子被瓜果塞满。


自此以后,貌如潘安就成为中国帅哥的形容词,这在很多古代书籍里都能找到例子。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中国的评书里有个现象,充当颜值担当的,一直是一种叫做“白袍小将”的角色。

这样的白袍小将,一般是银甲银盔,骑白马,使烂银枪,他们的长相都是一个妈生的“唇如涂丹,面如傅粉”,一律是唇红齿白的小鲜肉形象。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所以说,其实中国人的审美一直没有变过,从来都是花样美男。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美男和美女一样都是中国人的大爱,只是之前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并不独立,而现在随着中国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女性消费“男色”,为自己的心中的花样美男买单就有了更大的市场潜力。娱乐圈里那些资本大佬们自然能够很敏锐的嗅到这一趋势的变化。于是便有了各种“男色”的生产工厂,如《偶像练习生》等。


喜欢美,追求美,并没有错。


现在的老戏骨,影帝,很多人年轻时都是小鲜肉,都有自己俊美的一面,甚至阴柔美的一面。唐国强、梁朝伟、自不用说。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就连李连杰女扮男装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分外妩媚,雌雄难辨。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更不用说声音和外形“国色天香”的李玉刚。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但是唐国强老师,或者梁影帝,年轻时却并没有人用“娘炮”这个词来形容他们,顶多也就是“奶油小生”,不是说“娘炮”这个词当年的人不会用,而是因为唐国强、梁朝伟他们真的都是很敬业、很合格的演员。


1979年,二十多岁的唐国强就因为在《小花》中出色的表演,拿了文化部的优秀青年创作奖、“电视十佳演员”、“金鹰”最佳男主角。


1994年,22岁的梁朝伟便凭借电影《重庆森林》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李连杰则是中国的功夫皇帝,是继李小龙、成龙之后,第三个打入好莱坞一线巨星之列的内地演员。


李玉刚,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他的表演方式融合了中国民族艺术、将传统戏曲和歌剧等艺术元素结合为一体。原创大型歌舞诗剧并进行全球巡演,将中国的歌舞剧搬到了纽约的舞台。


正式由于这些成绩,所以,他们并没有被叫做“娘炮”,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很高,也很尊重。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而今天很多小鲜肉被人戏称为“娘炮”,那是因为这些小鲜肉没有演技没有唱功更没有功夫,他们靠着,也只是靠着自己的女性化柔美的外貌来吸引大量女性粉丝,这些明星既不是演员,也不是歌手,他们可以称得上是纯粹的 “男色”。而且,这些“男色”似乎正好顺应了

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和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当于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便大行其道。


并且,在娱乐圈里,还有很多靠着“男色”上位的明星,火了好几年了,代表作却一部都没有,还开始耍大牌。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演戏找替身、台词也不念,直接数数,就等后期配音配上去,眼神交流、对手戏,统统无视。


对于他们来说,有没有才华不重要,有“色相”就行,这样下来,怎么不被人唾骂为“娘炮”,评价又怎么会好呢?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这可能不是歧视的问题,说到底,人们所鄙夷的,不是柔美的外表,而是好看的皮囊下没有演技、没有唱功,对自己职业没有最起码的尊重,把自己的外貌当成消费品,占据了大量的资源,领着巨额的报酬的那样的一些人。


当然由于社会戾气的原因,不排除某些花样美男本身是很努力,很上进的提升自己的演技和唱功,但是却被“误伤”的。


从13年前的春哥夺冠,到今天的“娘炮”的争议,其实是一脉相承,它折射出当下我国女性经济地位和独立性提升,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折射出当下娱乐圈的一些乱象,以及人们对于整治这种乱象的期盼。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从“李宇春夺冠”到“娘炮”之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