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塞上各族儿女团结互助,用相亲相爱的团结之心谱写着宁夏向前发展的锦绣篇章。特别是近年来,宁夏以“民族大团结、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突出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打造了一批功能互补、特点鲜明、有文化品牌的创建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即日起,“统战新语”开设专栏,刊载塞上山川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从这些点滴事迹中,一起欣赏和守护这绚烂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6月8日,盛夏的味道已在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北二组回族村民苏玉莲家的院中悄悄蔓延:结了果的梨树被密实的青果压弯了腰,静待成熟的一刻,夏蝉的声声鸣叫提醒着人们,属于这个季节的炎热已然到来。院子另一角的菜园里种着各类蔬菜,苏玉莲每过几天就要摘一些蔬菜,给邻居家送去。“自家种的菜夏天正好吃,趁着新鲜给邻居家里送一些。”这些年,苏玉莲已经习惯将自家的“好吃头”送到周围的人家,与村里的人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她说,这里虽不是故乡,但左邻右舍早已成了她的亲人。

1997年,苦于贫困的苏玉莲一家从西吉县举家搬迁至闽宁镇。远离故乡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的几年,弥漫在苏玉莲记忆里的,是漫天的黄沙和空气里浓重的沙土味。“当时,搬到这里来的人还不太多,荒滩地上一眼能望到头,除了黄沙没有别的。”顶着心里的荒凉,苏玉莲一家和搬迁至此的人们一道,没日没夜地种树建房、开垦荒地,誓把“光阴”过好。几年过去,闽宁镇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通路通水,庭院处处绿意盎然。苏玉莲和乡亲们也在彼此扶持中变得如同亲人一样。

“当初,大伙儿一起来到这里,一起想办法、相互帮助,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说起在村里的邻居,苏玉莲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这些年,搬迁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谁家有了困难,苏玉莲总是尽力提供帮助。用真诚之心待人的苏玉莲也成了村里的“知心大姐”,获得了大伙儿的尊敬与爱戴。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夫妻吵嘴、邻里矛盾也经常请苏玉莲去调解说和。

苏玉莲和老伴有三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已经成家,并都与汉族通婚。“孩子的婚事要他们自己做主,只要他们幸福,我都支持。”当初得知两个女儿谈婚论嫁的对象都是汉族,苏玉莲不仅没有反对,还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女儿结婚时,她和老伴也没有索要彩礼,婚礼不搞排场,简单温馨。如今,两个女儿各自有了孩子,生活美满,并与苏玉莲夫妻同住,三代人相处亲密和谐。“回汉习俗虽有所不同,但只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一家人就能和睦幸福。”苏玉莲待女婿如同自己的孩子,一家人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母慈子孝是世间最温馨的场景,孩子们感受着来自父母的关爱,也总是用孝心回馈着父母,家庭温馨、儿女围绕在膝下的感觉让苏玉莲和丈夫倍感欣慰。苏玉莲的开明豁达也让亲家大为感动,这些年,她与亲家相处的犹如亲人一般。每到开斋节等民族节日,苏玉莲夫妇总是能收到对方的祝福,而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几家人也总要相互走动、问候祝福。

21年来,远离家乡的苏玉莲与村里的“亲人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在她的心上开出了幸福的花儿。“村里有汉族,有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家互相帮扶,不分彼此才有今天的好光景。只有大伙儿和睦团结,才能家和万事兴。”苏玉莲说,在村里的日子之所以幸福,是因为真实感受着邻里们亲人般的关怀,犹如当年在家乡一样。如今,这些民族团结的花儿也开进了村里其他人的心里,人人守望相助,感受着属于亲人间的幸福。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精彩内容

征稿动员令

开门搞统战,新语大家办。欢迎各路达人踊跃投稿,统战时评、学习感悟、人物新风、典故新知、诗词漫画……小编的要求就12个字——聚焦统战、文风清新、正向引领。

投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并附个人基本情况。

您的新语,我们的家园。

统战嬗变

新闻自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