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論文被亞澳國際複合材料大會收錄 中國先進技術獲國際認可

近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所屬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兩篇論文被亞澳國際複合材料大會收錄。據悉,本次收錄的論文分別為《C/SiC複合材料的高溫蠕變行為及其機理》和《基於三維可視化的C/SiC複合材料微觀結構和損傷表徵》。論文作者吳建國、王龍受邀赴澳大利亞參加第十一屆亞澳國際複合材料大會,並在會上做了專題報告,與來自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的代表進行交流探討,中國航天先進試驗技術獲國際同行認可。本次大會是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複合材料國際會議,全球近600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另外,近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一種耐高溫聚酰亞胺複合材料薄壁螺旋天線支撐介質管的成型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

兩篇論文被亞澳國際複合材料大會收錄 中國先進技術獲國際認可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專利主要發明人趙偉棟介紹,薄壁螺旋天線支撐介質管是天線系統的組成部件,用於支撐螺旋天線,將其固定在天線系統上,實現地面對飛行器的精確定位和傳輸指令等功能。而飛行器在太空中航行時,要承受多種射線的輻照。此外,在返回時,飛行器與大氣層摩擦,產生上千度高溫,這就要求天線支撐介質管具有良好的透波、耐熱、耐輻照和承載等多功能一體化特性。

為此,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研究出《一種耐高溫聚酰亞胺複合材料薄壁螺旋天線支撐介質管的成型方法》。該方法設計專用模具、優選材料,製備得到的螺旋天線支撐介質管,具有輕質、透波、耐熱、承載耐輻射等優異的綜合性能,主要應用於空間返回器GPS、S頻段天線螺旋支撐介質管的成型。

該方法通過了全部的地面試驗、鑑定試驗,成功應用於我國探月三期天線系統的研製。此外,該成型方法還可以應用於天線系統其它產品以及通信系統等產品的生產,應用價值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