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期的保險業何處才是正道?

來源:GPLP(ID:gplpcn)

迷茫期的保險業何處才是正道?

GPLP君面前的老朋友小明有點憔悴,有點迷茫。作為一家過去幾年保費狂飆突進的保險公司的一箇中層主管,他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做點什麼,每天,只是上班,下班,等待,等待領導的最新安排出來。監管層說了要保險迴歸保障,要多做保障類的產品。可問題是那麼多年過來,小明公司的經驗是純粹靠承保利差,公司很難獲得利潤。此前依靠投資收益,公司得以快速發展,現在要鋪人力渠道,和大的保險公司爭奪市場?有點天方夜談。未來該怎麼辦呢?小明自己也說不清楚,在如今的保險公司做了7年,他不知道未來保險何處才是正道?據小明說,他的很多朋友也都是如此。

突然劇變的保險行業

小明公司的變化始於這兩年監管層對保險行業的強監管。

但是本已平靜的保險行業在今年年初被打破。保監會的一個消息讓小明感到突然和震驚,原來,2018年3月13日,據公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擬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原保監會被撤銷,合併後保險行業該如何監管,小明所在的保險公司也將面臨何種監管?

沒有說的清楚答案,小明不知道,小明的領導也不知道,小明領導的領導也不清楚,或許不僅是小明的身邊,甚至一代金融監管人的職業生涯軌跡或將就此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這半年的時間裡,他們在逐步等待著答案,盯著最新的進展,比如,某一天,小明看到,來自官方媒體的報道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以下簡稱“三定方案”),已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審核後,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並於8月14日正式實施,8月22日進入銀保監會內部發布流程。

根據三定方案,銀保監會機關事業編制925名,設主席1名,副主席4名。這意味著,繼陳文輝之後,還將有兩位副主席將從銀保監的官網中撤下,原銀監會和原保監會約100餘名人員將面臨“被縮編”的命運。

保費收入下降 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月有盈晴圓缺。

就在保險業獨領風騷高速發展、中國保費收入突破超過日本成為保險第二大國的背後是,保險行業開始滑落。

銀保監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2.24萬億元,同比下降3.33%,拖住整個行業保費收入後腿的,主要是人身險中的壽險。據統計,上半年人身險實現保費收入1.63萬億元,同比下降8.5%;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4萬億元,同比下降12.15%。

保費下降的背後,顯然是多家險企償付能力的下滑。

“在67家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壽險公司中,有39家二季度綜合償付能力環比下滑,佔比高達58.2%。除了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吉祥人壽償付能力不達標外,富德生命人壽、國華人壽、百年人壽、天安人壽四家公司,也因綜合償付能力逼近臨界點被列入監管重點核查對象。”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告訴GPLP君,保費收入和償付能力下降,是險企此前大肆發展中短期萬能險,由此帶來的資產負債錯配、資金缺口未能填補的“後遺症”。

除承保端受壓外,險企投資端的日子也過得極為艱難。業內數據顯示,2018年前5月,險資運用收益為3059.59億元,月均收益同比下降7.64億元。與此同時,前5月險資的年化收益率只有4.75%,較2017年全年的5.77%降幅超過1%。另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公佈的保險資管業投資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在對2018年投資收益水準的預期上,有72%的受訪保險機構預計低於5.7%,僅有28%的保險機構認為會高於5.7%。

“不知道別的從業人員感受如何,反正今年是我這幾年來最為焦慮和迷茫的一年。”對於未來一個階段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另外一個小明的朋友表示。但如同硬幣總有另一面一樣,既然有迷茫的悲觀者,就一定會有積極的樂觀者。一家保險機構的高管表示:“現在資本正大量湧入保險業,其中不乏BAT、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因此,年年都說日子不好過,日子依舊年年過,不用太過擔心。”

“剛跟六家歐美老牌保險公司的一把手進行了一場小組討論。有三個結論很有意思:一是別指望承保週期了,資本過剩仍將持續;二是償付能力監管對於資產風險容易走極端,歐洲過嚴導致壽險無法經營,美國較寬但蘊含風險也高;三是科技進步影響看似會是指數型的,但回望二十年,保險的形態並沒有太多改變,未來也會如此。

”一家外資保險機構的中國區老大如是說。

行文至此,GPLP君只想說句大實話:聽到歐美老大哥們也很茫然和無奈後,整個人確實感覺好多了。

小明,要相信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