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有哪些名人?

Timor丶85266900


在這裡我想說兩位在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山東名人,這兩個人分別是民國時期山東最大的兩名軍閥:張宗昌和韓復榘。

相比於韓復榘,張宗昌絕對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他不僅出生在山東,還在山東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山東王。

而韓復榘就不同了,他雖然也在民國時期成為過山東王,他人生也是在山東走向頂點的,但實際上他並不是山東人,他祖籍是河北的,不過因為這裡說到的是山東名人,而不是出生在山東的名人,所以我們也可以簡單的講一下他的人生。


狗肉將軍張宗昌

張宗昌人稱狗肉將軍,一生極為愛吃狗肉,在他的飯桌上,幾乎是餐餐都不離狗肉的,放在現在,以他愛吃狗肉的程度以及他的名氣,絕對有可能會被“愛狗人士”們群起而攻之。

而在那個年代人們雖然不會對吃狗肉這個行為說什麼,但是那個時候的上流人士們對這個行為卻是有些鄙夷的。

在以前狗肉一般只有行夫走卒、身份粗野的人才會食用,而但凡一般有錢有勢、地位高貴一些的人基本上是不吃狗肉的。

他們覺得這個行為會使他們的身價掉份,所以不屑為之,而張宗昌因為自小生活困苦,在沒錢買肉的情況下經常吃野狗肉的原因,所以就開始有了這個吃狗肉的愛好。

後來張宗昌投靠過馮國璋、張作霖等民國數一數二的軍閥大佬們。

在投靠他們之後,張宗昌的實力一點點壯大,最後在張作霖部下,張宗昌更是成為了為奉系軍閥駐守在山東的山東王,手下一度達到了十萬人馬。

(張作霖)

而張宗昌富貴之後,他吃狗肉這個愛好也保留了下來,並沒有因為身份的尊榮而有所改變。

張作霖之死以及張宗昌的敗亡

張宗昌的老大張作霖是北洋軍閥派系的大佬之一,在平定了郭松齡之亂後,張作霖開始兵出東三省,直接佔據了當時代表著北方文化政治中心的北京。

而在當時的北洋軍閥中,誰佔據了北京,就意味著誰將會成為北洋之主,所以在短時間內,張作霖成為了整個北洋軍閥之主。

而張作霖的這個舉動也招致了蔣介石國民軍的反感,所以蔣介石就開始聯合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國民黨派系的軍閥,開始對張作霖進行了北伐。

因為力量不敵北伐軍,所以張作霖開始放棄了北京,坐上了回東北的火車想回到自己的東北老本營暫避一下難。

也正是在張作霖回東北的過程中,他被日本人埋在皇姑屯鐵路線附近的炸藥連人帶火車給炸翻了,最終不救身亡。

在張作霖死後,唇亡齒寒的張宗昌不敢繼續停留在山東,他想帶著當時還剩下的5萬人馬回到東北以抵抗北伐軍。

不過因為當時張學良剛即位沒多久,怕鎮不住張宗昌這位老油條,所以拒絕了張宗昌的請求,最終導致了張宗昌被北伐軍的桂系軍閥擊敗,最終流亡到了東北,而因為擔心張學良會對自己下手,所以張宗昌就逃到了日本,躲藏了起來。

然後在1932年這一年,因為受到張學良邀請回國,在天津被新上任山東大員沒多久的韓復榘派人刺殺了。

韓復榘的崛起以及張宗昌之死



韓復榘是馮玉祥的心腹手下,在蔣介石和馮玉祥等人發動針對張作霖的北伐戰爭中,韓復榘的戰力非常勇猛,是北伐軍中第一個打到北京的人,因為他的速度之快,如同飛翔一樣,所以就獲得了一個飛將軍的稱號。

1930年中原大戰的時候,韓復榘在蔣介石的暗中招納下,主動帶著自己的軍隊投靠了蔣介石,而交換代價就是蔣介石在戰後將山東省交給他掌管,然後給他出一筆巨資讓他發展山東。



最終在中原大戰勝利之後,韓復榘也如願以償地成為了山東第一大員,不過他並沒有拿到蔣介石的錢,所以在生氣之下韓復榘就慢慢剔除了蔣介石安排在山東的人員,成為了真正獨攬山東大權的軍閥。

韓復榘曾經經過張學良的介紹認識了張宗昌這位自己的前任,因為張宗昌的一句話,讓他對張宗昌產生了殺機,當時二人喝酒正喝上了頭,然後張宗昌就說出了一句話:我的弟兄們遍佈山東各地,只要我老張到山東喊一句,不用多久,我的弟兄們就會重新成為一支軍隊。



正所謂酒後失言,張宗昌這句話讓韓復榘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忌憚,所以才為他後來的死亡埋下了先機。

韓復榘治理山東的能力

韓復榘與張宗昌不同,張宗昌平常橫徵暴斂的名聲是人盡皆知的,但是韓復榘非常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所以在他掌管山東的時候,他就開始大辦起了教育、實業,使山東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同時他也非常賣力地整治盜匪、鴉片買賣,在韓復榘時期,只要敢做鴉片買賣,一旦被抓到,那就是一個死,絕無二話。

在當時,韓復榘的名聲可以說得上是很好的,不過後來一件事情的發生,使他被釘上了恥辱柱上。

韓復榘氣憤丟棄山東,成為了歷史罪人

他在日本兵侵山東的時候,帶著自己手下的10萬大軍離開了山東,任由日本大軍在山東境內長驅直入,最終導致山東全境淪陷。

這件事情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被原諒的,不過這並不是說韓復渠因為害怕不敢與日本人交戰。

而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被蔣介石當成棋子使用了,這才憤怒放棄了山東。

抗戰剛開始的時候,韓復榘是很賣命和日本人打了幾場硬仗的,不過在蔣介石把已經許諾給他的“戰爭之王”重炮部隊轉交給了自己的嫡系部下湯恩伯之後,韓復榘的想法就產生了變化。

(湯恩伯)

然後他聯想到了南京的丟棄,想到了蔣介石的出爾反爾,於是就出現了他憤怒帶著自己部隊退出山東的做法。

而在李宗仁和蔣介石等人指責他的時候,他直接說了一句:“南京不守,何以守泰安”的話來,也因為這句話刺激到了蔣介石,最終被蔣介石設計引誘出軍隊,派軍統人員將其處死了。

不過千言萬語,無論有什麼樣的苦衷,韓復榘丟棄山東的做法都是無法被我們原諒的,如果抗戰時期,每個人都像他這樣輕易丟掉山東,或者像某人一樣輕易丟掉東北,那抗日戰爭還怎麼打?

所以說以上兩位就是山東在近代史中非常出名的名人,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山東軍閥的身份,除了這一點之外,他們的名聲都不是特別好,不過名聲不好歸不好,他們的過人之處也是無法掩蓋的,就比如張宗昌打仗非常兇猛,韓復榘作戰、治省也有著很過人的一套,這都是無法否認的。


孤客生


和大家分享一位勇赴國難的民族英雄張自忠。十四年抗日戰爭,無數先烈為保衛祖國,滿腔熱血,捨生忘死,在歷史的長河中劃下厚重的一筆,為後人敬仰。張自忠上將就是一位捨生取義,讓人肅然起敬的將領,他的事蹟為我們永遠銘記。

張自忠是山東人氏。青年時代的張自忠就立志報國,堅持著自己的信仰與信念。他看著國家衰弱,列強在祖國大地上橫行霸道,毅然投筆從戎。他開始進入了馮玉祥的隊伍當兵。他很快顯出了自己的出色軍事才華,憑藉著積累的戰功,當上了馮玉祥部隊的師長。九一八事變後,張自忠率領部隊在長城喜峰口抗擊日軍,給日寇沉重打擊。

1938年,徐州會戰中臺兒莊戰役打響了,張自忠部隊負責截擊日寇“鐵軍”板垣師團。張自忠從容指揮,以少勝多,成功堵住了敵人的增援,為臺兒莊戰役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接著9月份的武漢會戰中,張自忠表現出色,被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1940年,日寇集結30萬大軍進犯湖北,張自忠部隊奉命阻擊。張自忠本可以撤退,他卻到前線指揮,親自督戰。他以死相囑託副司令撤軍,並且為家人留下遺言。張自忠率領兩個團兵力阻擊上萬日軍,毫不懼怕,並且消滅大量敵人。九天的激戰,張自忠將軍血灑疆場,為國捐軀。


張自忠將軍的英名為後人銘記。現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忠路”,“自忠學校”來紀念張自忠將軍。


紅雨說歷史


1998年10月28日,原臺“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王叔銘在臺北逝世,終年93歲。逝世後安葬在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

王叔銘是山東諸城人,黃埔一期生,與胡宗南等同編在學生四隊。畢業後進入軍事航空學校學習。後被選送至蘇聯空軍第二軍事航空學校學習。此間,由於受蘇聯革命氛圍的影響,王叔銘追求進步,加入了黨組織。後又在蘇聯空軍高級戰鬥轟炸學校、將校飛行視察專門學校學習。王叔銘勤奮刻苦,成為一位技術全面的一流空軍軍官。

1931年,王叔銘歸國。蔣獲知王叔銘已加入黨組織,下令將王叔銘逮捕入獄。幸得主持空軍事務的毛邦初(蔣原配毛福梅的親侄)出面力保,王叔銘才逃過一劫。自此,王叔銘忠心追隨蔣。

1933年,王叔銘進入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進修,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任空軍第2隊代理隊長,曾率空軍參加平息福建事變和第5次“圍剿”。1935年赴意大利學習考察空軍,回國後任中央航空學校洛陽分校主任、空軍轟炸機2隊隊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組建空軍士官學校。蔣親任校長,王叔銘出任教育處長,為培養中國軍隊的飛行人員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楊傑出任駐蘇大使,王叔銘駐蘇空軍武官。此間,他積極活動,為購買蘇式戰機和爭取蘇援做出了一定貢獻。



1940年,王叔銘回國。先後任空軍第3路司令、空軍士官學校教育長、空軍第5路司令、雲南省防空副司令、昆明城防副司令、飛虎隊參謀長等職。 抗戰期間,曾指揮空軍參戰滇西、豫西、鄂西、鄂北、中原等空戰,個人出戰230餘次,因作戰勇猛,人稱“王老虎”。曾獲國府青天白日勳章和美國嘉禾勳章。

抗戰勝利後,王叔銘成為周至柔的副手,出任空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北平行營副主任,指揮空軍參與內戰。1947年3月,胡宗南進攻延安時,王叔銘在西安指揮75架飛機配合胡宗南作戰。

王叔銘去臺後,歷任“國防部防空司令”“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等職,1958年晉升一級上將。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駐約旦大使”等職。1998年10月,93歲的王叔銘病逝於臺北。


歲月是一條河流


一,聖人級別的

文聖人孔子,亞聖孟子,宗聖曾子,兵聖孫子,智聖東方朔(或者諸葛亮),棋聖弈秋,書聖王羲之

二,宗師級別的

墨家鼻祖墨子,兵法大家孫臏,木匠鼻祖魯班,史學家左丘明(《左傳》),文學評論家劉勰(《文心雕龍》),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陰陽家鼻祖鄒衍

三、名將

齊國名將司馬穰苴(武廟十哲之一),齊國名將田單(巧擺火牛陣收復齊國七十城),西漢名將陳湯(千里奔襲斬殺郅支單于),三國名將太史慈,唐朝名將李勣(大唐第二名將,攻滅高句麗),明朝名將戚繼光,北洋名將吳佩孚,抗日名將張自忠、趙登禹、宋哲元、王耀武、李玉堂,開國中將孫繼先

四、名臣

齊國名相晏嬰,齊國名臣鄒忌,西漢名臣主父偃、匡衡,東漢名臣孔融,前秦名相王猛,唐朝名相房玄齡,清代名臣劉墉

五、文學藝術家

辛棄疾(宋詞大家),李清照(宋詞大家,古代第一才女),張擇端(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作者),張養浩(元曲大家),孔尚任(《桃花扇》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作者),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苦禪(當代著名畫家)

六、其他

如顏回、孟嘗君、田忌等


我堅決不


山東自古以來人傑地靈,現在娛樂圈裡就活躍著我們山東的一些名人,鞏俐是我們濟南人,倪萍是我們山東青島人,范冰冰煙臺人,黃渤,黃曉明更是青島人的驕傲,唐國強青島人,文化圈裡,有高密人莫言,季羨林是我們山東聊城臨清的!等等舉不勝數,!!!我是山東人我驕傲!!!


簡單幸福142563058


山東,古為齊魯大地,歷史悠久,在中華文明的發祥和發展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山東歷史上人才輩出,不勝枚舉,主要有舜、姜子牙、孔子、孟子、莊子、晏子、司馬穰苴、管仲、顏子、孫武、孫臏、魯班、墨子、曾子、左丘明、吳起、扁鵲、荀子、......諸葛亮、諸葛瑾、孔融、王粲、王羲之、賈思勰、顏真卿、辛棄疾、李清照、戚繼光、蒲松齡、東方朔、張海迪、劉墉、張自忠.....唐國強、鮑國安、郭冬臨、朱時茂、范冰冰、黃曉明、莫言、季羨林等等諸多名人,答主無法一一例舉完,在此簡單介紹一位。



顏真卿:

顏真卿,祖籍山東臨沂人,出生於西安,他作為書法家被人們所熟知,而他也是唐朝著名的忠臣,因抵抗安史之亂有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保,封魯郡公,後因拒絕叛賊李希烈的勸降而被縊殺。


公元783年。李希烈叛變,唐德宗決定派顏真卿前去傳達旨意,宰相李勉等人勸他不要去,顏真卿說:“聖旨能逃避嗎?”到了李希烈帳中,顏真卿宣讀聖旨,李希烈的部下衝進來拿著刀、槍辱罵、威脅顏真卿,見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叫部下退下。

之後李希烈喊來同黨,讓他們勸顏真卿為他的宰相,顏真卿破口大罵,並問他們知道自己兄長顏常山不?當初被安祿山俘虜後,仍破口大罵安祿山。眾人聽了顏真卿的話面盡失色。李希烈之後在旁邊挖了個坑說要活埋他,顏真卿仍面不改色。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將張的旗幟和被俘虜士兵的耳朵拿顏真卿看,顏真卿痛哭撲地,氣絕後又甦醒,從此不再與人說話。李希烈手下週曾、康秀林想殺掉李希烈,尊顏真卿為帥,後事情敗露,周曾等人被殺,顏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於是寫好遺書。


李希烈稱帝時,派人去詢問登基的儀式,顏真卿說:“我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後來,唐軍日益強大,李希烈決定殺掉顏真卿,於是派宦官前去殺掉顏真卿。宦官到了說:“有詔書。”顏真卿拜了兩拜。宦官說:“應該賜死你。”顏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天從長安來到?”宦官說:“從大梁來。”顏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於是被縊殺,享年七十六歲。當李皋聽到顏真卿被害的消息後,為他流淚,三軍也為之痛哭。


半年後,叛亂平定,淮西節度使陳仙奇派軍護送顏真卿靈柩回京,唐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諡號“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史裡有料


山東被稱為齊魯之地、孔孟之鄉,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思想家

孔子,春秋時期曲阜人,儒家思想創始人、教育家,著有《論語》;孟子,戰國時期鄒城人,著有《孟子》;墨子,戰國時期滕州人,墨家學派創始人,著有《墨子》;鄒子,戰國時期齊國人,“陰陽五行”學說創始人。

軍事家

姜尚,商末周初日照人,著有《六韜》,被尊為“武聖”“百家宗師”;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著有《孫子兵法》,被尊為“兵聖”;孫臏,戰國時期鄄城人,著有《孫臏兵法》;吳起,戰國時期曹縣人,軍事家;諸葛亮,三國時期沂南人,軍事家;戚繼光,明朝蓬萊人,抗倭名將。

文學藝術家

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被尊為“匠師之祖”;左丘明,春秋時期肥城人,史學家,著有《左傳》;東方朔,西漢陵縣人,文學家;王羲之,東晉臨沂人,書法家,被尊為“書聖”;劉勰,南北朝莒縣人,文學評論家,著有《文心雕龍》;賈思勰,北魏壽光人,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顏真卿,唐朝臨沂人,書法家;張擇端,北宋諸城人,畫家,著有《清明上河圖》;李清照,宋朝章丘人,號稱“千古第一才女”;辛棄疾,南宋濟南人,文學家;張養浩,元朝濟南人,文學家;蘭陵笑笑生,明朝五蓮人,文學家,著有《金瓶梅》;蒲松齡,清朝淄川人,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孔尚任,清朝曲阜人,文學家,著有《桃花扇》;莫言,天朝高密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有《紅高粱》。




金文壯


山東的名人眾多,縱觀古今,在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傑出的名人,這裡不能詳盡,就基於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成就和對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羅列歷史上部分代表性的名人。

這位都認識~~孔子,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孟子,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姜子牙,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奚仲,東夷薛國人(今山東省棗莊市),夏朝時期工匠。相傳發明瞭兩輪馬車。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王羲之,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劉洪,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髮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張擇端,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作者。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辛棄疾,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賈思勰,北魏益都(今屬山東壽光)人,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著有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

錢乙,宋代東平人,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


濟南時報


山東名人太多,發現了好幾個比較“二”的名人,說說看。

孔 老 二,對一代宗師不敬,罪過罪過

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是山東曲阜人,萬世師表。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思想創始人,其創立儒學經過數千年曆史,歷久彌新,已經根植於中國的傳統,烙印於人心。他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後世大儒孟子也是山東人,孔孟之道代指儒學。

諸葛家的二弟,一代智聖諸葛亮

諸葛亮是山東琅琊人,在家中排行老二,老大諸葛瑾,老三諸葛均。因為漢末天下大亂,少年時代隨長輩遷居荊州隱居隆中。後來蜀漢先主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出山輔佐劉備,奠定了蜀漢跨有荊州益州的基業。劉備死前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佐後主劉禪兢兢業業,六出祁山,病死在了前線。

秦二哥,好漢秦瓊秦叔寶

秦瓊秦叔寶是山東濟南人,是隋唐之際著名戰將,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受封胡國公。在評書《隋唐演義》中,秦瓊在賈家樓結拜兄弟中排行老二,人稱秦二哥,交友賽孟嘗、孝母似專諸,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後來,秦瓊和尉遲恭一起還成為了人們財產家庭安全的保護神——門神,也說明了秦叔寶的忠勇與正義!

山東好漢武二郎——武松

武松據說確有其人,北宋年間家居山東陽穀縣。至今在杭州西湖有武松墓。不過不管武松那些打虎之類的事蹟是真是假,武松的英雄形象都已根植山東人的心裡了,一說山東好漢武二郎多神氣啊。特別是山東快書裡“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家喻戶曉。


文綜史組


商朝建立者湯,一代帝王。文人就更多了,由於山東人傑地靈。文有一代儒家創始人孔丘
孔子的學生很多都是山東人,如曾參。象子思。子思學生孟珂一代亞聖。兵聖孫武,兵家孫臏。近代商業連鎖之父,孟洛川。詞人李清照。稼軒老先生,文能流芳千古。武能單騎闖營。把義軍叛徒,帶到臨安。一雪南宋之恥,雖然不能一統華夏。近代任繼禹,季羨林,福娃之父韓美林。


多山東名人,不能一一列舉,到此為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