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8月11日,是2018南國書香節雲浮分會場暨雲浮書展活動第二天。下午3時,《梁家河》讀者分享會在雲浮市東方時代廣場首層舉行。此次讀者分享會為市民帶來了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家河》一書。此書自出版發行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熱捧。它記述了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這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融入群眾、貼近實際、磨鍊意志、埋頭苦幹,最終得到精神昇華的青春歲月,以及他對梁家河這個小山村及鄉親們的深情厚誼和親切關懷。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據悉,紀實文學《梁家河》一書共10.2萬字、40幅圖片(包括彩色圖片和黑白圖片),以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生動的細節,通過樑家河40多年來的發展變化,為讀者展現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梁家河》一書的出版對於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起點、實踐起點和情感起點具有重大啟示意義,對於廣大幹部群眾鍛鍊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讀者分享會上,陝西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劉景巍就創作《梁家河》從選題策劃到編輯出版所作的努力,以及出版發行所取得的成效作了發言。該書主創人員之一、高級記者劉春景從編寫《梁家河》的過程,是一次心靈洗禮的過程、是自覺磨鍊意志品格的過程、是進一步堅定信念的過程三方面同大家分享了《梁家河》的編寫體會。

劉景巍:詮釋“中國夢”的梁家河

梁家河,它是習近平度過七年知青歲月的地方,是他讀懂人民、讀懂中國、讀懂實際的地方,是他向全世界詮釋“中國夢”的地方。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為了更好地編寫《梁家河》一書,我們一開始就明確了工作原則,要求精心組織、精心打磨,啟動編寫工作後,數次召開編寫討論會。在採訪編寫的過程中,我們的團隊也不斷得到精神的感召和思想的昇華。同時,我們也深切體會到梁家河是一座精神富礦。在不斷提高認識,促進精神昇華的過程中,經過反覆打磨書稿,提煉精華,完成初稿。《梁家河》是紀實文學,為了體現紀實文學貴在真與實,在初稿完成後的一年多時間裡,編輯多方去核對資料,數次到梁家河實地採訪,先後到陝西省檔案館、圖書館,以及延安市、延川縣及文安驛鎮等各級檔案館、圖書館、梁家河村史館、延安市知青館查找核對資料,確保材料史實無誤,行文表述準確。為了能夠“以真實感動人,以真情打動人”,我們給這本書確定了“只有真實的才是感人的”的基調。為此,我們調整書稿結構,突出主線,刪去枝節,完善細節。風格定位為樸實嚴謹,情感真摯。以真心真情打動讀者,不做過度的拔高。力求將書稿打造成經得起讀者嚴苛挑剔的作品。為把《梁家河》打造成精品力作,我們還多方徵求相關部門、專家的意見。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書稿進行了逐字逐句、精雕細琢的編輯加工,先後又對書稿進行了45次修改,確保史實無誤、表述準確、行文流暢、文字精煉。

今後,我們還要做好《梁家河》的國際推廣工作。我們將組織《梁家河》的對外翻譯出版和版權貿易工程,實施“走出去”戰略,翻譯出版《梁家河》多語種的外文版。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劉春景:心中激盪著梁家河

在《梁家河》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先後20多次到梁家河採訪,在土窯洞裡、蘋果園中、沼氣池旁、甜水井邊、知青壩上、踼牛峁下,我們深深感悟到領袖與人民的深情厚誼,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初心。一個個感人故事,一段段真情敘說,一個個情景再現,猶如一股股清泉激盪著心靈,彷彿一曲曲《父老鄉親》的旋律在腦海裡迴盪。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習近平通過“要為人民幹實事”的激情奮鬥,增長了見識和本領,錘鍊了意志和品格。梁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初心的“紅船”,信念的沃土。

作為主創人員之一,在編寫過程中深深體會到,編寫《梁家河》的過程,是一次心靈洗禮的過程。習近平來到梁家河,要比別人經受更多的苦難。但他很快與群眾打成一片,經過“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思想關、勞動關”“過五關”的歷練,習近平成了村裡能吃苦的“好後生”。習近平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組織帶領群眾修道路、辦鐵業社、縫紉社、代銷店,一心為讓群眾過上好光景而艱苦奮鬥。同時,習近平受到了村民發自心底的愛戴。

編寫《梁家河》的過程,是自覺磨鍊意志品格的過程。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處處寫滿奮鬥,處處都是艱辛。帶領鄉親們打大口井,建淤地壩、修梯田,天天晚上打著馬燈夜戰,光著腳站在冰上,刨冰鑿石。他帶領社員從河灘裡挖石頭背水泥,燒石灰,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用沼氣點亮了小山村。

編寫《梁家河》的過程,是進一步堅定信念的過程。習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的艱辛磨礪,讓他脫胎換骨,對黨的忠誠更加始終不渝。先後八次寫入團申請,十次寫入黨申請書,堅定的信念在艱苦的磨礪中愈發閃亮。正是奠定了信念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要我們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幹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每讀一遍《梁家河》,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些溫暖的情節,都讓人心潮澎湃。我們一定把這次編寫當做人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刻在腦海,印在心間,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昂揚奮進。

(文字整理 李娜)

隨後,4位閱讀愛好者與大家分享了《梁家河》中的片段與閱讀後的心得體會,並和本書的主創人員作了現場交流。活動中,陝西人民出版社還向我市5家單位各捐贈《梁家河》圖書20本。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少年強,則中國強。《梁家河》中的《淚別梁家河》這篇短文中提到的艱難困苦能夠磨鍊一個人的意志,遇事要有挑戰的勇氣,要學會處變不驚、知難而進,這正是當代青年應該也必須學習的精神。”一位讀者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另兩位讀者認為,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15歲至22歲,正是一個青年人的黃金時期,是青年人樹理想,定志向的關鍵時期,而習近平總書記卻從繁華的北京來到陝北偏僻的山村,從初中學生成為天未亮就要上山幹農活的知青,梁家河的山山茆茆,溝溝岔岔,留下了他的足跡,灑下了他的汗水。說起吃苦,當今社會給我們90後貼了最多的標籤,諸如不能吃苦,經受不起磨難等。但事實上,90後正在用行動證明我們同樣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還有一位讀者則談到因偶然聽到一個名叫梁家河的紀實文學廣播,與它結緣。後來《梁家河》一書以極高的口碑被大家熟知,這位讀者便開始認真閱讀,並有了更深的感悟。

雲浮迎來一股《梁家河》熱潮

雖然讀者們談心得體會的具體內容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通過讀此書,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艱苦環境下磨鍊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

雲浮融媒中心

記者:李娜

視頻:陸致彤

值班主任:劉炳華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