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新一波電商浪潮來襲

小程序:新一波電商浪潮來襲

三天,銷售額114.37萬元,曝光613.36萬次;

一個半月,新客數量突破300萬,購買轉化率是APP的2倍;

五個月,用戶暴增1000萬+......

這是蘑菇街、茵曼、享物說在小程序上的“牛刀小試”。如今提起電商,首先映入腦海的未必是萬能的淘寶或者京東,拼多多、雲集、一條、享物說、女王新款、蘑菇街女裝、靠譜好物等新電商新物種,正在佔領用戶的心智。這是從2017年1月19日小程序上線的600多天時間裡,發生的變化。

根據騰訊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截止7月,微信小程序公佈已上線小程序超過100萬個;有超過150萬開發者加入;已有5000多個第三方平臺;日均打開小程序次數為4次,54%的打開次數為用戶主動打開,用戶形成主動使用小程序的習慣......

微信教父張小龍對應用“觸手可及”的期待似乎正一步步走出空中樓閣,到微信裡淘金不再是一句看上去很美的口號,幾乎80%的一線基金已經進場,2018年是小程序的爆發年,也是電商春水被攪動之年。

攪動電商春水

電商發展到今天,以京東、天貓、淘寶為首的稱雄格局似乎難以撬動,電商再創業似乎成為一種不可能的神話。

然而,拼多多閃電般崛起劈開了這個“僵”局。魚貫而入的還有云集、有贊、微盟、SEE店鋪、靠譜好物等電商新物種。

回顧中國電商發展經歷的階段,阿里和京東分別是B2B和B2C兩個發展階段的跨越代表。在PC時代1998年,是以阿里、敦煌、易趣等為代表的B2B電商階段,第二階段是從2004年開始的B2C電商時代,彼時興起的有京東、噹噹、凡客、天貓等;從2008年到2011年是垂直電商的爆發年,聚美優品、唯品會、洋碼頭、蘇寧等在這個階段興起,繼而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了拼多多、微店、雲集等社交電商的蓬勃發展。

如果說移聯網時代,LBS技術帶給滴滴、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巨無霸成長的土壤,那麼移聯網環境下,微信生態的大爆炸,小程序的系統性穿透力推動電商創業的新一波浪潮。

“幫我砍一刀”“來,拼一單”這樣的朋友圈訴求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交語境。這只是小程序電商引爆的“社交”風暴。小程序帶來的用戶裂變目前成效最顯著的是拼多多。

在“APP+微信+小程序”的場域中,拼多多用了不到三年時間,捕獲了3個多億用戶,從日前上市後首份財報的數據顯示,拼多多的營收和活躍買家數雙線勁增,除了拼多多,在小程序的生態下跑出來的還有,已經上市的有贊、已經在上市路上的微信第三方服務商微盟,百億的雲集、一條、SEE小店鋪、享物說等小程序原生態玩家已經成為小程序的第一波紅利收割者。

另一方面,是傳統電商企業也開始到微信小程序中掘金,京東、唯品會、美團點評、蘑菇街、美柚等已經開始“效仿”拼多多的運營,贏取小程序生態紅利。

京東作為第一波小程序的入局者,在APP用戶增長見緩的今天,在小程序的渠道入口帶來的超40%的分享率,今年618期間,京東拼購下單量同比增長近24倍,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17倍,新下單用戶數環比5月日均增長超過280%。

“沒有微信生態,蘑菇街就會像它併購的美麗說一樣成為過去式。”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如是說。在小程序同樣看到的是日漸式微的唯品會、蘑菇街的“新生”之路。

唯品會在2018年二季度數據顯示,約400個品牌打造了微信小程序,旨在捕捉與品牌合作伙伴於微信生態系統中的發展機會。獲取新客、激活休眠客戶方面使用唯品會小程序的新客數量環比增長超500%。

針對B端,唯品會近期推出了唯品倉app是藉助微信社交平臺,把代購群體很好地結合起來,快速建立了為品牌清倉的新玩法。唯品會特賣的基因在小程序的生態中

第三種在小程序生態中正在爆發的“電商”力量是零售線上化的一波新機會。

騰訊的快準狠有目共睹,從今年1月起,短短3個月,騰訊投資了家樂福、萬達商業和海瀾之家,投資額已達200億。再加上去年投資的每日優鮮、美團點評、永輝超市、超級物種、唯品會,估計騰訊在新零售領域已砸了超過500億。

線下零售企業在供應鏈,倉儲,場景等方面的優勢,結合線上的場景,很有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新玩法。小程序在未來如何承載更多的線下服務,永輝超市、萬達等做出了一個不錯的範例。

如果說小遊戲是小程序的爆款,“跳一跳”“頭腦王者”等的風靡然是對小程序的普及,那麼小程序電商則是其小程序生態商業化的嶄露頭角。

為何小程序電商能夠爆發?

流量的誘惑之外

“要All in小程序,電商48小時復購率能到80%!”有贊白鴉在今年一次演講中說到。“小程序的不斷迭代,針對電商提供更多玩法。”SEE小電鋪CEO萬旭成面對不停迭代小程序說到。

上線500天的小程序,有超過近百項重大更新,數百項功能,目前,小程序日均用戶超過2億,小程序像潘多拉的魔盒,打開的是微信生態的巨大機會。一提到微信小程序,首當其衝的是微信超過10億的月活,在手機上微信超過50%的用戶使用市場,以及微信能夠開闢的渠道下沉的低線城市的流量藍海。

“all in小程序”不僅是騰訊,更是越來越多企業在2018年的最大戰略。微信提供的是一個系統性的機會。

據業內人士介紹,開發者們正開始把微信當做發佈應用的第一站,微信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成為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大底層,一個包攬了用戶信息與信用的大底層。張小龍所希望的即插即用,用完即走的產品,正成為用戶的底層,用戶端無須註冊、登陸、填寫任何地址、銀行卡信息,輕輕鬆鬆搞定。

阿拉丁對2018下半年小程序的發展做出了幾大趨勢預測,其中提到“小程序”成為新的技術標準,小程序電商將成為傳統電商的標配,2018年下半年將會有更多資金入場,投資金額突破百億。

技術、資本、流量帶來的是小程序生態的爆發,然而,在小程序裡有的不止是流量,在運營、場景等方面的匹配上則是另一個維度。

前段時間,電商中的拼購江湖鵲起。

8月7日,支付寶上線“5折拼團功能”,設定不同的時間點“開拼”,這是繼“淘寶特價版”的消費分級之後,推出的拼購功能。蘇寧的做法更為直截了當,在蘇寧818年中電商節期間推出了“88拼購節”,如今蘇寧拼購微信小程序已經上線。作為騰訊的乾兒子京東的“拼”自然也少不了,早在今年6月份,京東拼購小程序已經上線運營。

一時間,支付寶、蘇寧、京東都在用拼多多的“看家本領”試圖玩轉小程序電商。可是,並非人人都能學得會拼多多。

這裡很關鍵的一個點就是場景。支付寶即使有流量而交易的場景是個問題,很少有人會購物的時候能夠想起用支付寶。京東作為騰訊的兒子輩,獲得的待遇不比拼多多差,但是,你會發現京東的流量、場景都有了,但是人不對了,京東的用戶定位都是“五環內”的,拼購充其量也就是打個前仗,做一個促銷、爆款來玩罷了。蘇寧自不必多分析,跟隨策略,多少能有點份額就夠了。

目前,小程序的電商賽道已經形成,如何掘金,如何在這一波浪潮中找到機會,如何利用好微信這一系統性機會將是一大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