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是真「愛」房還是假「愛」房

【原創】銀行的是真“愛”房還是假“愛”房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據媒體報道,銀保監會8月份開出418張銀行類罰單,罰沒約13139萬元,問責265人。其中,五大行收到罰單46張,股份制銀行收到14張罰單。而從受處罰領域來看,房地產類貸款成此次監管重點,多家銀行因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而受到處罰。如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8月份因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房市,被罰20萬元;此外,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因貸款資金借道建築企業投向房地產,被罰50萬元。


銀行的是真“愛”房還是假“愛”房


而按照央行此前發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房地產貸款餘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度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54萬億元,佔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比上季度末高0.1個百分點。

無論從處罰情況還是從涉房貸款的增長情況來看,銀行都是“愛”房熱情高漲。即便在相關政策要求極嚴的情況下,也在想方設法地增加涉房貸款,從而使涉房貸款的規模不斷擴大,餘額不斷增多。不僅給樓市調控帶來更大壓力,面臨更多阻力,使開發商死槓房價的動力難減,也使得銀行自身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承受越來越大的化解風險壓力。更為重要的是,它會使中央反覆強調的金融應當多為實體經濟服務、多向實體經濟傾斜的要求難以得到有效落實。

比較矛盾的是,銀行在不斷地增加對房地產領域直接或間接支持、增加涉房貸款、體現“愛”房情節的同時,卻又出現了十分矛盾的格局,那就是不斷地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增加剛性需要的融資成本。根據融360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8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保持上漲,達到5.69%,環比上升0.35%,同比上升11.13%,為連續20個月上漲。如此一來,所謂“愛”房,也是有親疏之分的,是完全出於銀行自身利益考慮的。真正需要支持的,並沒有得到有力支持。不需要或不應該得到支持的,卻不斷地被支持。


銀行的是真“愛”房還是假“愛”房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則按照中央政治局的要求,重點研究了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問題。央行、銀保監會也就如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問題做出了具體部署,提出了很多措施。也就是說,從決策層到管理層,都已經形成共識,且都拿出了具體措施與辦法。接下來需要做的,就看執行層如何操作,如何執行中央的決策了。

很顯然,從上半年涉房貸款大增、開發商仍然獲得大量資金支持的情況來看,貨幣政策在銀行身上,仍然是傳導不暢、執行不力,仍然存在著明合暗離、明承暗違的現象。因為,不管怎麼說,在如此嚴厲的政策面前,銀行都不應該大規模地給開發商貸款,為開發商哄抬地價提供炮彈,不應該與中央的決策對著幹。

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目前銀行的信貸資金結構是極為不合理的,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貸款佔比明顯偏低。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理應通過調整信貸資金結構,提高實體經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而不是繼續通過大規模發放涉房貸款惡化信貸資金結構。相反,對真正的剛需,卻不斷地上調首套房房貸利率,做出認真執行樓市調控政策的假象。

這也意味著,在貨幣政策傳導問題上,確實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壓力,存在著不小的阻力。如何改變金融機構執行政策不力的局面,還需要有更多的措施與辦法。不然,要想貨幣政策傳導暢通,難度相當大。而一旦貨幣政策繼續傳導不暢,不僅對樓市調控會帶來更大的壓力,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要求難以得到落實,而且會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矛盾更加尖銳。銀行的執行力,已成為貨幣政策傳導能否暢通的關鍵。能否把確保貨幣政策傳導暢通的責任傳遞到每家銀行的身上,不再陽奉陰違,直接關係貨幣政策的作用與效率,關係經濟的穩定與復甦。


銀行的是真“愛”房還是假“愛”房


所以,必須銀行的“愛”房情節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對銀行做出的隨意向房地產領域提供貸款的行為進行認真檢查。如果貸款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必須嚴加監管、嚴格考核,一旦發現問題,就嚴肅處理,決不手軟。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