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洗澡,從身上搓出來的到底是什麼?

馬上就要九月了

為什麼天氣還是這麼熱?

每天回家

第一件事就是得沖澡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惡趣味的小科君發現

即使是天天洗澡

只要大膽的搓

或多或少都會搓出點

細長條兒的泥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是

經常洗澡

搓出的泥偏白灰色

好幾天不洗

泥就會呈深灰色或黑色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那麼

這些是什麼東西呢?

洗澡搓出的泥是啥?

實際上,泥是由皮屑、油脂、汗、灰塵等構成的。人體總是在新陳代謝,那皮屑自然也就源源不斷的產生了。而體內的油脂和汗水也會分泌出體表,再加上汗水......你一搓,皮膚表面出現灰白色長條物就再正常不過了。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當然,不同的人由於體質、環境、活動經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泥”的成分構成也不一樣。最常見的區別:油性皮膚的人,油脂的成分稍微多一些;乾性皮膚的人,皮屑多一些。

每天都洗澡還能搓出泥?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即便每天都洗澡了,即便都沒出汗也沒出門,每天也還能搓出不少的泥來,這是因為沒洗乾淨嗎?還是身體出現健康問題?別擔心,這是正常的。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和皮膚呼吸的分泌物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即使每天洗澡都將皮膚上附著的這些東西都搓乾淨了,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生生不息哦。

其次,出汗也在默默進行著,體溫或是情緒上的些微變化都有可能導致出汗,只是有時候我們不能清晰感知罷了。特別是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

搓搓就一定更健康嗎?

泥搓不完本來很正常,不過有的人卻搓上癮了,一天不搓就不舒服;有的人一出完汗就洗澡,認為這樣總夠乾淨了吧,其實這些也不是健康的洗澡方式。

角質膜是皮膚的屏障保護層之一,它的作用是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肌膚溼潤,而且還能抵禦各種微生物的侵襲。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搓澡過度,就會破壞這層天然的保護膜,導致肌膚敏感,出現紅血絲。同時還能加劇皮膚乾燥,甚至誘發瘙癢症等。

怎麼判斷有沒有搓過頭呢?很簡單,洗澡時,拿一根手指搓一搓皮膚,如果發出吱吱聲,就表示過度了,下次可要輕點。

這樣洗澡才健康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1.控制次數與時間

夏天一般每天沖洗一次即可,若是油脂分泌旺盛,或是出汗較多的人,可以多衝洗1次。老人一般皮脂分泌較少,可以適當減少洗澡次數,但也應保持每天擦一擦的習慣。

洗澡時,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水溫以30℃~45℃為宜。

2.掌握正確次序

正常洗澡的次序應該是:洗臉-洗澡-洗頭。第一步洗臉是因為人體淋浴熱水後,毛孔會迅速擴張,先洗臉可避免臉部毛孔進入過多灰塵,造成阻塞。然後再洗澡,最後才洗頭。

這樣的步驟好處在於,一則可以避免冷熱的交替刺激腦部血液循環;二則先洗澡的話,頭皮和頭髮會在蒸汽中得到滋潤,有益於清潔和頭皮健康。

內容根據網絡整理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

動動手,加我們!

留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epusuzhou

天天洗澡,从身上搓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