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甘肅、河南各自祭拜伏羲無爭議,陝西、河南各自祭拜黃帝互黑」,你怎麼看?

再回首16987


甘肅河南兩省關於伏羲祭拜不僅沒有爭議,還保持者密切合作,兩地共同申請了伏羲祭拜非遺,可以說是“文化名人”之爭中的合作典範,而陝西河南祭拜黃帝的爭議也基本是以陝西一方對河南的攻擊為主。

爭端的爆發始於一場“國祭”黃帝,2015年幾位專家學者呼籲把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升級為國家祭典。我們都知道我們漢人重“傳承”重“祖先”,這種“祖先崇拜”是商朝就有的,到了周朝通過“禮法”更是讓這種對祖先的祭拜成了我們“禮儀”的一部分。所以歷朝歷代都會對古代的三皇五帝進行祭拜,但之前的祭拜一般是在都城附近鑄壇祭拜或者到故里比如祭拜孔子要到山東曲阜,祭拜老子要到河南鹿邑,還有到山西后土祠進行祭拜,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廟專門祭祀歷朝歷代有德之君以及名臣,後面朱棣在北京也建了一個,這種傳統一直保存到清朝結束,今天這座帝王廟還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路北

然而今天我們沒有繼續使用“帝王廟”進行祭祀,而是改成了開“研討會”

對於三皇五帝我們國家層面還沒有專門舉行相應活動,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瞬間提升,而在這個時候精神寄託就需要考慮到了,黃帝作為我們的“人文始祖”逐漸走入公眾心中,於是在考慮到古代一般是在都城進行祭祀或者是到故里祠廟祭祀加上我們現在也是一般在“誕辰”進行懷念先人,所以提出了在“三月三”黃帝誕辰在黃帝故里祭拜黃帝,並把這種拜祖升格為國家層面,我想這無疑是一種尊重歷史和符合現實的最好方法。所以考古界,史學界以及政界學者官員提出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為國家層面。

(一個是北大教授,中華探源工程人員,一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原所長,一個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

然而就在專家學者提出這個動議後,大唐神都網友所謂的“專家”立馬公開登報反對,這位專家是誰呢?竟然是西安副市長。

緊接著陝西方面開始對“黃帝故里”新鄭說提出質疑,先後提出黃帝故里在甘肅以及黃帝故里在陝西等說法,總之就是要否定黃帝故里在河南新鄭。

有人說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本來叫軒轅廟,後來改成的黃帝故里,那我請問難道說曲阜有“孔廟”是不是意味著也只能叫孔廟而不能改為孔子故里?同時我們看看陝西黃帝陵所在地“黃陵縣”是怎麼來的,西周時黃陵縣叫“白翟地”其實就是“白狄地”(白狄,亦作白翟)是白狄生活的地方,今天我們也確實在那個地方發現了大量戎狄墓葬

西漢時黃陵縣稱翟(狄)道縣,依舊深深烙印著戎狄標記。直到東漢末年,漢靈帝時期匈奴內遷,黃陵縣成為匈奴生活地,由於匈奴是異族,黃陵縣不復存在。五胡亂華時期黃陵縣中部設中部縣,西部復設狄道縣,隋朝時狄道縣劃歸中部縣,1944年由中部縣改為黃陵縣。說別人改名,陝西黃陵縣從一個帶有“戎狄烙印”的白狄地到帶有“民族標識”的黃陵縣改的不是更離譜!

大唐神都網友又說“新鄭的祖先原來源自於陝西”,真的是這樣嗎?我們都知道夏商時期陝西地區是戎狄地區,比如居住著白狄的白狄地,那為什麼有了後來的周秦呢。其實周人和秦人都是從東方遷徙到陝西去的,周人祖先是三皇五帝中的帝嚳,帝嚳是河南商丘人定都於河南濮陽,《尚書》記載周人的歷史有這樣一段話“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戎狄之間在哪?就是陝西!所以鄭國雖然最初立國於陝西,但鄭國國人祖先可是來自於河南這塊“有夏之居”!而最早對黃帝的祭祀剛好就是“夏人”。史書《國語》《禮記.祭法》記載“ 夏 後 氏亦 禘 黃 帝 而 郊 鯀 . 祖 顓 頊 而 宗 禹 . 殷 人 禘 嚳 而 郊 冥 . 祖 契 而 宗 湯 . 周人 禘 嚳 而 郊 稷 . 祖 文 王 而 宗 武 王 ”所以自稱夏人後裔的周人自然會祭祀黃帝,而夏人祭祀黃帝的地方必然在河洛地區,所以鄭人在陝西不祭祀黃帝而到了河南新鄭就祭祀黃帝,不是因為這是鄭人或者周人的習俗,而是他們到了黃帝故里。(史書記載春秋時鄭國國相子產帶領百官登新鄭具茨山祭拜黃帝,這也是史書中記載的首次祭祀黃帝過程)

從考古上說黃帝確實是仰韶文化時期人,然後有陝西網友竟然說仰韶文化的源頭在陝西,也真是繼承了某些陝西網友一貫的風範,還拿出紀錄片來證明,你不是有紀錄片嗎?我也有。

今天中國考古隊正辛勤工作在仰韶文化發源地河南省靈寶市的西坡遺址,這也是首批中華探源工程六大遺址之一,更是唯一一個與黃帝有關的考古工作地。(河南靈寶是黃帝逐鼎地,史書記載鼎成黃帝昇仙,群臣葬其衣冠,因此靈寶也有黃帝陵,封神演義裡的軒轅墳就是這個)

河南黃帝形跡圖

黃帝故里文獻記載資料,陝西網友有時間可以一個一個去論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黃帝故里的真實性不容質疑,人民對“老家”的尊崇也不容褻瀆!

拜自家祖先,還要掏門票,這是祭祖的聖地還是賺錢的景區?這是不是可以說“挾墳要價”?

什麼都要有依據,中國是一個五千年傳承的文明古國,不能為了利益或者其他訴求而憑空捏造,不講原則。

之前陝西神木發現個遺址,立馬有人跳出來說是黃帝都城,後來發現時間對不上,又開始跟山西陶寺以及夏朝找關係

之後西安發現楊官寨遺址,於是又有人說黃帝都城在西安,西安建城史,建都史提到5500年前,真的令人大跌眼鏡!

今天陝西部分學者“力論”陝西寶雞是黃帝故里,陝西西安是黃帝古都,陝西西安閻良是黃帝鑄鼎塬,陝西從最初的“黃帝陵”延伸出的這一系列東西恐怕早已背離了“初心”

陝西有黃帝陵,不管真的假的,這是對祖先的紀念都無可厚非,你好好搞就是了,非要把黃帝故里和黃帝都城往自己身上扯,最起碼要有點真憑實據而不是靠“臆測”!


雲星午夜


歷史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利用確實是水平問題

中華民族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讓我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歷史古蹟和古都城市。但是我國的現狀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城市(地區)太多了”自己守著金飯碗不去想出路,別人看到了這塊風水寶地,就去跟別人爭執,抹黑,個人覺得應該是奮起直追,把差距給縮小。

相信會有朋友拿韓國棒子偷中國的節日和傳統習俗說事,相比於一致對外,畢竟中華民族是一家人,自己有歷史和資源不去用,還不許別人用,個人覺得就有點仗勢欺人的感覺了。作為一個國家的不同區域,個人覺得互相幫助,共同發展才是正題,而不是互相抹黑攻擊。

甘肅、河南各自祭拜伏羲無爭議的案例值得學習

中華民族人口眾多,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把祭祀和祭拜先祖作為一種經濟活動來進行考量,可以說無可厚非,就在今年河南新鄭軒轅故里祭祖大典之際,

前一天的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現場集中籤約重大項目132個、總投資達到2993億元,本次洽談會河南全省達成合作項目321個,投資總額達到4399億元。而陝西省黃陵縣隨著祭祖大典的舉行,儼然成為一處旅遊聖地,每年的旅遊綜合收入都在數億級別。可以說祭祖大典之類的祭祀活動,一方面是凝聚人心,一方面是經濟利益考量。或許這也是地方政府爭論的原因所在吧,因為現在的爭辯已經超過了祭祀本身,已經上升到區域經濟利益角度。

1988年甘肅省天水市人民政府也恢復了歷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禮,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河南淮陽公祭人文始祖伏羲氏大典也舉行了多屆;可以說從未看到兩地對於伏羲祭祀有什麼攻擊性言論,個人覺得這點確實值得大家互相學習。

祭祀風俗本身並沒有錯,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某個地區的歷史

祭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從過去的皇宮貴族到平民百姓都保持這樣的一種習慣,這應該是一種心靈寄託或者習慣。個人對於歷史不是很懂,只是覺得祭祀在哪舉行都一樣,至於舉行的好壞就看舉辦者的本事了,有的地方能夠從中獲利,有的地方卻不行。本身是很公平的事情,不能因為看到別人得利就去進行攻擊,個人覺得就有不妥了。

有人喜歡拿歷史正統來說事,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地方的歷史,這點請注意。如果我們就撇開歷史單獨就祭祀這件事來說,沒有歷史遺蹟難道就不能祭祀?

最後,小編只是希望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歷史專家們,如果真的為老百姓考慮,那麼就把祭祀搞的好點,吸引全國的甚至全世界的人來看,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投資,這樣才是真本事。一味的拿是不是正統來說事,個人覺得不是有擔當的人該做的起碼不是政府該做的(文人就算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喜歡就點贊關注吧。


勇勇雜談壹貳叄



首先,沒有一條史籍記錄或經得起推敲的證據能夠證明河南新鄭是“黃帝故里”。所以做再多的功課也是徒勞,包括:廣告宣傳、拍電影、改地名、建景點、改百科、黃帝生日、成立研究會、組織專家研討等。

目前,國家關於河南新鄭與“黃帝”有關的批覆只有兩條:一是文物保護單位批覆的明清“新鄭軒轅廟”;二是非遺項目批覆的“新鄭軒轅黃帝拜祭”;僅此而已。不是隨便私刻一方石碑,上書“黃帝故里”四字,就能把黃帝這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弄成新鄭出生,要坐實確實比登天還難。

2005年以前,河南搞的是“炎黃文化旅遊節”,搞的紅紅火火,既弘揚了民族文化,又活躍了經濟,全國人民都支持。從2005年起,突然改頭換面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我們的另一個始祖“炎帝”被無情的丟棄了,估計感覺黃帝名氣更大。就這一點就充分暴露了某些人喜歡鑽營的醜惡嘴臉。為了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而有選擇的祭拜祖先,這既是對祖先的褻瀆,也充分顯示了其品質的低劣。

從1993年到2005年河南搞“炎黃文化旅遊節”也已經12年了,是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和勞動結晶,為什麼要在2005年發明一個“黃帝故里”的名號?“故里”者,“枌榆”也。中國歷史上有“祭陵”,也有“祭廟”,但大規模“拜祭故里”還真是第一次出現,這算是對中華文化的重大貢獻嗎?在生造“黃帝故里”的同時,有一部書不得不提,叫《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可以說滿篇的吹噓不實之詞,真正的剽竊歷史,貽害無窮。


目前與黃帝有關的史料主要有三條:

1、《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

2、《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3、《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

我們要敬畏自然的力量,在地理環境面前,人類是很渺小的。中國的地理及流域決定了“河之南”孕育不了文明,只能是被文明輻射。炎黃髮源於渭水流域是史學界的共識,是屬於原始西羌的一支,和藏人具有共同的祖先 ,所以共用“漢藏語系”。


中國史前三大集團分別是西北的“華夏集團”、東部沿海的“東夷集團”和荊楚的“苗蠻集團”。三大集團之間的融合之地就是豫州,所謂的“金邊銀角草肚皮”,這和目前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考古發現以及古人類基因測序也是相吻合的。

根據考古地理學家的研究,黃帝生活於距今約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期。當時,我國北方人大部分居住在黃河支流的二級臺階上。黃帝主要活動區域就是以黃陵縣為中心的陝北黃土高原。截至目前,在陝西黃陵地區,共發現41處新石器遺址,是仰韶文化發現最為密集的區域。 古語說:“山河永固,橋沮相連。”“橋”即橋山,“沮”即沮水,古稱“姬水”,流經橋山。”“沮”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含意為“祖先之河”。

1992年7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黃帝陵風水軸線》一文,文中說,“黃帝陵風水軸線就是橋山主脊至黃帝墓冢,並與印臺山山峰之間構成的一條連線,黃帝陵區的各種建築都是以此為軸線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這條線上”。這條連線是西北東南走向。就是說,黃帝陵墓方向是坐西北面東南,而這一坐向有別於其他古代帝王墳墓坐北面南,或坐西面東的走向。黃帝陵和橋山、子午嶺、崑崙山走向完全吻合。“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黃帝頭枕西北巍巍昆倉,腳蹬東南浩浩江河。右攬西方,左抱東土,真是蔭及萬代,惠被八方。


1940年,陳嘉庚先生率“南洋華僑慰問團”赴延安途經黃陵看到幾千年的蒼山翠柏說:“遙見山坡樹木茂盛,風光異於其它諸山”。謁陵後,陳先生對黃帝陵之“風水”頗為讚賞,曰:“由橋陵觀之,豈三代以上黃帝時代,便有篤信風水者,不然如橋陵後方有高山起伏形勢,其左右前後處處有水流懷抱,近代迷信風水者所言之吉地,誠無出其右者。信哉,斯言”。

“黃帝崩,葬橋山”,黃帝陵絕非衣冠冢。 按照華夏族落葉歸根的喪葬習俗,黃帝生於陝西葬於陝西是公認的歷史事實。黃帝陵所在的橋山蒼松翠柏,氣勢恢宏,遺蹟豐厚,具有幾千年的官方祭拜歷史,從周秦王室,到漢武帝專門率十萬軍隊陵前祭拜,到抗戰時期毛澤東親寫祭文,國共兩黨共祭黃帝陵;從歷代皇帝的祭祀碑刻,到近代孫中山、蔣介石、鄧小平等名人碑題,無不彰顯黃帝陵“天下第一陵”的至高無上的歷史地位,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清明節黃帝陵公祭軒轅黃帝是目前國家唯一的國祭。

探尋歷史,正本清源,我是清樂堂,歡迎關注交流,請多指正。


清樂堂


飽暖思淫豫

玉皇大帝,曹操少年墓,孫悟空故里……第一起假藥案…

從傳說造假、歷史造假再到生活造假

形成了一條特色的經濟產業鏈

造假為主篡改為輔

矇騙國人

河南人的理解:我窮你得讓著我!



夢迴當年長安


其實說白了,都是為了一些利益。黃帝生活的那個時代,有很多東西是靠代代講述存畄下來的,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傳說成分。黃帝故居也好,黃帝陵也好,可以跟據自己的情況把他們搞好就行了,非要弄的有你無他。岳飛出生河南湯陰,逝於浙江杭州,廟也建在杭州,河南以故居的形式搞活動紀念,杭州以其事蹟為內容的形式搞活動紀念,有何不可。周恩來總理祖居浙江紹興,故居江蘇淮陰,兩地以不同形式搞紀念活動,開發名人相關地旅遊,做的都很好。


mzh7785


看不懂,不明白,但是我站在陝西人這邊,河南人多煩人,這個我是知道的


張奔奔946


我是河南人,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我共三次去黃陵祭祖,因為那是黃帝的葬身(衣冠)之處,當然門票是自己買的,雖然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近幾年不再去了。

2、我多次參加新鄭軒轅黃帝拜祖大典,因為那是軒轅黃帝出生的地方。不收門票,只驗身份證,以後還會去。

3、不管黃帝有幾位,新鄭這兒只說軒轅黃帝故里,沒說其它的。也不排斥其它地方。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兒從不"樹敵"。高!!!


新鄭具茨山祖龍景區


真佩服陝西網友華夏上古歷史探幽,碧玉春風根本沒有提問這些問題,也能篡改成別人的空間!挑拔離間有一手呀,讓大夥看看你是個什麼東西!賊喊捉賊要臉嗎?






林夕174085724


極個別陝西人也是夠了,胡攪蠻纏,本來歷史上的事誰也說不清,缺非的論出個你死我活。


磕瓜子的向日葵


伏羲,人文初祖,三皇之首,女媧兄妹,結網漁獵,馴獸為畜,琴瑟壎樂,族外通婚,初演八卦,生於天水,葬於淮陽,中華兒女,共祭先祖,血脈文明,源遠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