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殲11殲15,殲12去哪了?英國專家:這才是最棒的戰鬥機


在我國空軍戰鬥機序列中有第一款國產三代機殲10,也有第一款雙發重型三代機殲11,現如今也有了殲15艦載戰鬥機,那麼有沒有殲12呢?答案:是有的。

用英國羅羅發動機公司專家的話說,這架殲12是中國人設計的最好的一款飛機。眾所周知,我國航空工業起步伊始就建立在蘇系標準之上,很多飛機也都是仿製蘇聯型號,比如殲5模仿米格-17F,殲6仿製米格-19,殲7模仿的則是米格-21,建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的中國航空工業模仿仿製是必經的學習階段,直到殲12戰鬥機我們才算是真正開始自主設計製造新型戰鬥機。

殲12研製初衷是設計一款機動靈活、速度快、起降距離短的“空中游擊戰鬥機”,要想達成上述目標只有兩個方法,要麼是有強勁推力的發動機,要麼就是減輕機體重量,以獲得更優異的推重比。


當時可供殲12選擇的發動機只有一款渦噴六乙航空發動機,有多大的鍋就下多少米,當時的南昌飛機制造廠迎難而上,最終將殲12打造成了一款飛機空重僅有3.1噸的世界最輕型的超音速戰鬥機,成為一代經典。

殲12採用機頭進氣道,三角翼佈局,三角翼後緣有折線,同時採用面積率修形,機翼與機身連接處平滑過渡。整機推重比達到了0.91,參與試飛的飛行員對殲12的機動性能無不交口稱讚,因為即使是F16、殲10這樣的經典三代機,其整機推重比都達不到殲12 的水平。

在優異的推重比指標下,殲12在超音速加速性能、爬升率、最小盤旋半徑等戰術動作上都有極大的優勢,這些出色的飛行性能都源於殲12出色的機體減重策略,獲得了較大的推重比,這一點倒是符合美國人的能量機動理論。

殲12武器系統配置有一門30毫米口徑航炮,和一門23毫米機炮,同時可以掛載4枚紅外製導的空空格鬥導彈。

雖然殲12有著這樣那樣的飛行性能優勢,但受限於機體結構過小,作戰半徑僅有二三百公里,也不能裝載大功率機載雷達,完全不符合我國國土防空作戰的國情。放眼當下我國軍機主要以殲11、殲10這些大航程作戰飛機為主就能看出殲12與我國遼闊的疆域相比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最終,殲12戰鬥機在1978年的裝備清查工作中被下令停止研發,截止最後殲12共生產了6架,其中5架用於飛行測試,另外一架用於強度破壞試驗。可以說殲12截止到最後已經非常接近研發完成的狀態。

被譽為“空中李向陽”的一代名機殲12,目前6架殲12樣機有2兩架保存在中國航空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