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了解多少?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一千多年前,

客家先民從戰亂的中原開始南遷,

前赴後繼,穿越崇山峻嶺來到嶺南大地。

河源就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落腳地之一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河源歷史悠久,自秦起就屬於古龍川縣南海郡,是客家文化的一個重要起源地,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之美譽。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客家裝扮


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遷徙中,既保留了古老中原華夏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又吸收了閩越、畲、瑤等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客家歌舞表演


這使客家文化風情萬種,獨具特色,成為漢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於中原文化而又與地方民俗緊密結合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在河源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揚。


中原古風邂逅嶺南文化


上古時代,嶺南地區就有人類居住,但在秦朝之前,與黃河、長江流域相比,嶺南地區的文明程度屬於相當落後的蠻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嶺南之後中原地區的文化進入了嶺南地區,嶺南地區的文明才得到了開發。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趙佗

趙佗是南下幹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嶺南時的將士戌卒及官吏和他們的家屬,是北方人向嶺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隨後趙佗建立南越國,自封南越王。

南越國存在近百年,來自中原地區的秦朝將士戌卒及官吏和他們的家屬只能滯留在嶺南地區安居生息。到漢武帝時,南越國歸併漢朝,這些人留下的子孫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實地成為做客他鄉之人。

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時期,當時所留下的將士戌卒及官吏和他們的家屬,是嶺南地區最早的客家人。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北人南遷(資料圖)

促使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終形成,是宋元之後的北人南遷。他們之中除了一般平民外,還有不少官宦人家、文人騷客和仁人志士,特別是宋朝,當時中原文化非常繁榮,北人南遷是隨官府朝庭不斷南移而進行的,他們不僅人來到南方,還帶來了濃厚的中原文化,使客家族群壯大了規模,又提升了社會地位和文化品位。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東江客家

客家包含著東江客家和韓江客家兩個系統。在廣東,客家地區東起韓江(除潮州平原外)西至北江,包括了粵東、粵北、粵中的絕大部分地區。在這個廣闊的區域中,客家分為兩個既相同又不完全相同的系統,即以龍川為代表的東江流域客家系統和以梅州為代表的韓江流域客家系統。這兩個系統相輔相成,構成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整體。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東江流域

東江流域是客家地區的中軸,它上溯江西贛南地區,下溯珠三角的東莞、增城等地,以龍川為軸心,上下伸延幾百公里,構成一個近千公里的客家帶。這一帶的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始自秦漢,延至當代,歷史悠久,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基礎地。

萬綠之城乃客家古邑


歷史悠久的河源,是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客家古邑,全境皆為客家人聚居地。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中國龍川 青竹 視覺中國


上古時,河源與嶺南其他地區一樣皆百越蠻荒之地。從“百越”時期起,就有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派兵平定嶺南後設龍川縣,由平定嶺南副將趙佗任龍川縣令——而龍川縣就是在今天的河源。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江南最美的古村落——河源蘇家圍 濱海之光 視覺中國


因此,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名符其實的“客家古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佗城

河源擁有秦朝嶺南四大古邑中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佗城(南越王趙佗的“興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邑、漢唐名城”的美稱。歷經千年滄桑,其至今仍保存有秦時的越王井,南越王趙佗故居遺址,跑馬射箭練兵場,漢代的磚瓦窯,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西門古碼頭、蘇堤,南漢至元代的循州治所遺址,明清時期的城隍廟、越王廟、學宮、考棚、古城牆、新塔、東河堤等120多處文物古蹟。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龍川考棚


其中考棚是廣東省唯一遺存的,學宮與考棚並存在全國範圍內均屬罕見。另外,僅4萬多人的佗城鎮,就有179個姓,其中20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多個姓,歷史記載的古祠堂有89間,現仍存48間,被譽為“中華古祠堂博物館”,有力地證明了古龍川是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的結合地。

河源還擁有豐富多彩的客家風情文化。河源人能歌善舞,有著呤詩作對的習慣。客家民間藝術主要有:客家山歌、花朝戲、舞龍、舞獅、舞春牛、舞紙馬、打功夫、雜技等。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客家花朝戲


河源每個縣都有客家歌舞團,紫金縣的客家花朝戲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平縣的忠信客家花燈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玩法推薦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游水庫——萬綠湖

萬綠湖是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又名新豐江水庫,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其是1958年籌建新豐江水電站時,在距河源市僅6公里的新豐江下游的亞婆山峽谷修築攔河大壩蓄水而形成的。依託新豐江水庫建立起來的風景區,以“水美”而聞名,她有高原湖泊的秀麗,但沒有高原的交通艱難和氣候寒冷。目前,萬綠湖主要景點有鏡花緣、桂山、龍鳳島、水月灣、鏡花嶺、送水觀音、萬綠谷等。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轉圍屋——蘇家圍

蘇家圍位於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蘇圍村,距離河源市區26公里,至今有700年的歷史。由18座明清時期“府第式”的客家民居組成,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地道的客家文化濃縮在這個小村莊裡,八百多年的歷史文化沉澱、純樸的鄉村風貌、原汁原味的客家美食“九大簋”菜餚、18座明清時期的“府第式”的客家民居、鄉村農家樂、農耕農事長廊,讓人體會到客家的純樸與自然。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穿畫廊——東江畫廊

東江畫廊首期在木京電站至蘇家圍河段隆重推出客家風情遊線路,遊客乘豪華遊輪,兩岸風光古樸自然,秀美旖旎,如一幅長長的畫卷徐徐展開。置身於“山水畫廊”之中,遊客能真實地體會“船在江中游,畫在兩岸走”的奇妙感覺,感受徐霞客筆下“四百碧嬌濯濯,如芙蓉映色”以及“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意境。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訪古村——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位於河源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是南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客家風水古村落。據古書記載:1497建村以來,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作為客家人,你對有“客家古邑”之稱的河源瞭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