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近代畫家作品投資推薦

精品近代畫家作品投資推薦

金城,黃如玉,張大壯,唐雲,吳青霞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近現代的幾位畫家的作品

金城: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天性喜愛繪畫,山水花鳥皆能,兼工篆隸鐫刻,旁及古文辭。因沒有老師傳教,就在家裡臨摹家藏古代名人畫跡,到後來所臨字畫幾可亂真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庚戌)法部派金城充美洲萬國監獄改良會代表,中華民國成立後,任眾議院議員、國務秘書、參與籌備古物陳列所,倡議將故宮內庫及承德行宮所藏金石、書畫於武英殿陳列展覽,供廣大群眾和畫家們研究學習。

由於金城對於傳統繪畫的愛好,展覽期間,日攜筆研坐,刻苦鑽研,並不斷地臨摹古代佳作珍品。金城初學戴熙的精細筆法,後接近陸廉夫畫風。他的山水、花鳥、人物都有古意。

1910(清宣統二年 庚戌) 年他創立了聞名遐爾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擔任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

黃如玉:字雲駿,號散廬,清末海派名家,擅博古花卉,時人重之,不輕與人作畫

張大壯:張大壯(1903—1980)浙江杭州人。原名頤,又名心源,後更名大壯,字養初,號養盧,別署富春山人。章炳麟(太炎)外甥。與江寒汀、唐雲、陸抑非合為現代四大花鳥畫家,被合稱花卉畫的四大名旦。

1981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張大壯畫集》,1982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大壯畫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國畫院畫師。

唐雲:字俠塵,別號藥城、藥塵、藥翁、老藥、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生前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代院長、名譽院長等職。

吳青霞:吳青霞(1910--2008),女,學名吳德舒,號龍城女史,別署篆香閣主。江蘇常州人。為江南收藏家、鑑賞家吳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與李秋君、周練霞、陸小曼等組成中國女子書畫會。1956年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作品《萬紫千紅》入選日本《世界名畫集》。意大利歐洲學院院士,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上海分會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聯委員,意大利歐洲學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主要作品《萬紫千紅》、《騰飛河海入雲霄》、《騰飛萬里》等。出版有《吳青霞畫集》。

五位近現代知名畫家,都是近現代上海工作過的畫家,工筆畫畫風,升值潛力極大,極具收藏價值!!

對於投資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不存在什麼騙局一說,除非是投資的不是真品,說笑了,對於投資當代名家字畫,肯定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就投資收益率而言,從2000年到2015年,當代書畫藝術品的年化投資回報始終維持在20%以上。從市場結構來看,近現代書畫的投資回報較高,其中名家中低價位的作品投資回報最高,當代書畫次之,古代書畫的投資回報最低

市場需求是決定性因素

和其他商品一樣,書畫藝術品的價格總體上由供需關係決定;但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書畫藝術品的整體供給相對穩定,作品之間的異質性較強,因此市場 需求在定價中起主導作用。在當前拍賣市場中,90%的上拍作品來自於已經去世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存量已經固定,其中的珍品更是可能大多被博物館或收藏大 家永久收藏,使得流通市場的作品數量趨於減少。具體到每一幅書畫,即便是同一畫家的多幅作品之間,由於創作時機與環境獨一無二,蘊含著畫家不同的情感和構 想,各幅畫作之間的可替代性較小,這種稀缺性決定了書畫作品的供給價格彈性很小,甚至為零,任何需求的增加最終都會表現為價格的上漲。因此,給定任一畫 作,其價格主要取決於需求的大小,當人們的購買能力和慾望增強時,價格必然上漲。

當代書畫投資市場的第二個獨特之處在於,書畫作品兼具消費與投資雙重屬性。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既可能源於書畫本身帶來的精神愉悅,也可能來自以書畫為載體進行財富保值增值的需要,抑或是兩者的疊加。從消費屬性的角度看,書畫的獨特性、稀缺性使其具有奢侈品的屬性,購買書畫作品往往成為個人文化品味、鉅額 財富和尊貴身份的象徵。書畫作為奢侈品,其需求與個人財富量正相關,居民收入水平和偏好對書畫的需求有決定性作用。

從投資屬性角度,書畫投資的吸引力在於未來潛在的較高投資回報率及與其他資產的弱相關性。2000年以來,基於書畫重複交易得出的投資回報率顯示,書畫市場的年化收益率雖然有起伏波動,但始終在20%以上;此外,書畫市場與股票、債券、房地產、黃金等資產均呈現出弱相關或者負相關,使其資產配置中具有一定的對沖效應。

不同時期的作品投資回報率不同

中國書畫根據作品創作的時間,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古代書畫(1840年之前)、近現代書畫(1840-1949年)和當代書畫(1949年之 後)。從投資角度,古代書畫市場的真偽鑑定最為困難,且價格昂貴,因而進入門檻較高,需求群體增長相對緩慢,投資回報率較低;而近現代書畫,作品存量穩 定,深受市場追捧,投資回報率最高;當代書畫,供給不斷增加,需求群體也在逐步擴張,投資回報率較高,但其收藏價值仍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1、古代書畫(1840年之前)

古代書畫是中國歷史文化瑰寶,兼具藝術和歷史等多重價值,大部分精品長期保存於博物館等機構中,少量精品一旦流入市場即被投資者買入並長期持 有,呈現出上拍數量穩中有降的趨勢。2000年至2015年,樣本範圍內的古代書畫佔中國書畫上拍總量的比重從2001年的16%波動下降到2015年的 11%,平均市場份額在11.77%。

古代書畫存世量相對較少,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供給量相對穩中趨降,隨著後續投資者的進入和購買熱情的高漲,這一細分市場的供不應求,其結 果就是成交均價不斷上升,從2000年的36.67萬元上揚至2015年的164.30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0.51%。與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相比, 古代書畫成交均價是最高的,平均是前兩者的2.04倍和2.96倍。

較高的價格使其更易受到市場需求的衝擊,也導致成交率的波動更大,2000年至2015年,古代書畫成交率在55.18%到77.33%之間波動,高低點之間的差距比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要多1.32和3.44個百分點。

古代書畫在短期內出現重複交易的比例極低,僅有3.80%,說明作品一旦被藏家購進就不再輕易賣出。這部分重複交易的古代書畫回報率在3.08%到83.58%之間寬幅波動,整體上低於同時期的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投資回報。這與古代書畫相對較高的價格密切相關,過高的價格一方面會提高投 資者的進入門檻,另一方面也透支了未來的升值空間,因而古代書畫呈現出成交率、回報率雙低的特徵。

2、近現代書畫(1840-1949)

近現代書畫承上啟下,恰好身處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大變革時期,表現手法豐富,在學術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市場認可度高。從供給角度,近現代書 畫名家輩出,其作品存世量已經固定,上拍數量始終穩居第一,2000年至2015年,樣本範圍內的近現代書畫佔整個中國書畫成交數量的比重在67.29% 到79.24%之間波動,平均市場份額在72.77%。

從需求角度,近現代書畫名家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廣為人知,投資受眾廣泛,需求量大,推動了近現代書畫價格的上揚,其成交均價從2000年 的12.78萬元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144.07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52%。作為市場認可度高的品類,近現代書畫成交率也較高,位居第二,在 61.63%到82.47%之間波動,平均成交率達到74.34%,數值與第一相差無幾。

從投資角度看,自2000年以來,近現代書畫作品出現重複交易的比例最高,達到11.96%,是古代書畫的3.15倍,成為投資市場的主力品 種。這部分重複交易的近現代書畫回報率在31.59%到92.44%之間波動,基本都居於最高水平。由此可見,價格適中、交易活躍的近現代書畫,為投資者 帶來了可觀的回報,是適合投資的主要品種。

3、當代書畫(1949年至今)

當代書畫,作為創作時期最晚的品類,上拍數量穩步提升,2000年至2015年,樣本範圍內的當代書畫佔整個中國書畫成交數量的比重從7.61%波動上升至18.65%,平均市場份額為15.46%,位居第二,成為近年來中國書畫市場逐漸崛起的一股新銳力量。

當代書畫的作者基本在世,所以作品供給量整體處於上升趨勢,但是這並不妨礙當代書畫作品的價格上漲,其成交均價從2000年的7.19萬元迅速 上升至2015年的76.09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03%。基於重複交易的當代書畫回報率在25.32%到74.33%之間波動,高於古代書畫。並 且當代書畫的成交活躍,其成交率一直在66.88%到85.59%之間波動,位列第一。2000年至今的重複交易比例高達到8.85%,是古代書畫的 2.33倍。

大多數人認為,離世藝術家的作品更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但是為什麼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價格也會快速上漲呢?通過對歷史的觀察,我們發現,對當代作 品的需求和投資者藝術品位的變遷有關。從美國的藝術品市場情況看,各品類的交易價格一直處於變化之中,20世紀10-20年代,美國買家將雷羅慈、倫勃朗 等早期大師作品(相當於中國的古代書畫)推升成了當時最昂貴的畫作和最當紅的藝術流派,而在1980年之後,美國人開始大批轉向印象派和現代派作品 (1886-1920,相當於中國的近現代書畫),後來又轉向戰後及當代藝術(1920年之後,大致相當於中國的當代書畫)。1985年至1990年間, 戰後及當代畫作的價格增長率達到了650%。根據梅摩指數,戰後及當代畫作也成為2000年後投資回報最高的品類。

就中國書畫市場的情況而言,現階段正處於古代書畫轉冷,近現代名家受追捧,當代大師逐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投資於明日之星可能會收益頗豐,例如 當代書畫家蔣山青的作品均價從2006年的3735元/平方尺一路上漲到2015年的731818元/平方尺,甚至在2014年超過了近現代繪畫大師齊白 石的作品均價。當然,當代書畫畢竟起步時間較晚,一部分作品存在過度炒作,當代書畫仍需要學術研究的系統梳理和沉澱,其收藏價值仍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書畫藝術品投資怎麼選?

1、首選名家作品

作為一個需求驅動的市場,需求之於藝術品市場,如同水之於魚。因此,書畫藝術品投資獲得高額回報的前提是準確判斷市場需求的熱點轉換,以及不同作品的市場認同度。而名家作品,往往市場認同較高、流動性強。

從作品價格變動來看,近年來,近現代著名書畫家屢屢出現價格過億的作品拍賣,如張大千的《愛痕湖》、《嘉藕圖》,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 言聯》、《山水畫冊》,李可染的《長征》、《萬山紅遍》、《韶山革命聖地毛主席舊居》、《井岡山》,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人物畫稿》、《九州無事樂 耕耘》,當代知名書畫家崔如琢的《百開團扇》、《丹楓白雪》、《葳蕤雪意江南》等。而這些天價作品也會吸引更多人來關注該作家的其他作品,隨後帶動其所有 作品價格的上升,形成普漲局面。根據樣本數據中,書畫市場第一輪大幅上漲前(即2000-2004年),按作家的成交均價進行排序,可以看到排名前10位 作家被重複交易作品的年化收益率在33%到80%之間波動,平均為52%,高於排名第41-50位作家,其重複交易的年化收益率在21%到55%之間波 動,平均為38%,前者平均超額收益達14%。

此外,知名度高的名家擁有廣泛的買家群體,作品流動性很好,堪稱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硬通貨”。2002至2013年,基於樣本範圍內出現重複交易,成交均價排名前10位書畫家的作品成交率始終高於排名在41-50位的書畫家,平均超額成交率在10%。

2 、名家代表作的投資收益低於其普通作品

研究表明,從市場整體週期的角度看,在週期低潮買入的回報遠高於週期高潮買入;從不同時期畫作的角度看,投資於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回報要高於古代書畫;從具體書畫家的角度看,投資於知名書畫家的回報高於名氣小的書畫家。

此外,從實證數據來看,同一知名書畫家的高價位作品投資收益率通常低於其名下的其他作品。2002年至2013年,位於均價排名前10作家價格 最高1/5區間的畫作,均價在586萬元,投資回報持續低於均價為14萬元的最低1/5區間作品,後者的平均超額收益率高達18.20%。

以近現代大家齊白石為例,其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的作品,投資回報大都高於其在上千萬的作品。這說明高價的名家作品並不是最佳投資選擇,投資者還是應該理性投資,選取價格合理、未被過度炒作的名家作品,才能更好地享受財富保值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