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著無數的皇帝,這其中的皇帝自然是漢族皇帝居多,不過也有一部分遊牧民族的皇帝,和中原的皇帝一樣,這些遊牧民族的皇帝們多是明君多善終,亡國之君的下次多少也很悽慘,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有著這樣一位皇帝,明明在生前十分有作為,但是在死後卻被人給做成了一道菜,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936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在石敬瑭的幫助下滅掉了後唐,還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就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不過在他的兒子石重貴即位,卻拒不向耶律德光臣。也是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很快就滅了後晉。但是滅晉過程中,因遼人實施的“打草谷”物資掠奪政策導致中原反抗不斷,令耶律德光發出“中國人難制”的感嘆,所以在汴京駐留不足三月之後不得不下令撤軍回國。
實際上,耶律德光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次子,在他繼位後,努力學習漢族官制,並且改國號契丹為遼,並且還尊重各民族的禮教,允許各族自由通婚,促進國內民族融和,整頓賦稅制度,重教育,制曆法,可以說是一位十分有作為的皇帝了,不過,在滅掉後晉撤軍回國的時候,他卻染上了重病。
由於耶律德光在生病的時候心情不好,縱慾過度,於是太醫建議他遠離女色,結果耶律德光把醫生臭罵了一通:“你們都是庸醫,我得了熱病,正要女色洩火,怎麼能遠離女色呢!”於是在遼軍走到欒城殺胡林的時候,這位皇帝就口吐鮮血,嗚呼哀哉了,年僅45歲。
耶律德光的死訊傳回遼國,他的母親述律太后悲痛萬分,命令大臣們要運屍還朝,見兒子最後一面。這可難壞了隨駕的大臣們。此時正值五月中旬,天已炎熱,而欒城距離遼國都城上京還路途遙遠,屍體該如何保存呢?
正在文武百官束手無策的時候,一位御廚提出了一個巧妙的主意:乾脆把皇帝做成“羓”吧。原來,在夏天的時候,牧民把吃不掉的牛羊內臟掏空,用鹽滷上,就成了不會腐爛的“羓”,相當於中原地區的“臘肉”。沒想到生前英明神武的耶律德光死後竟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不知述律太后見到這份菜時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閱讀更多 歷史膠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