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條矽光子研發中試線年內在滬建成

近日,從市科委獲悉,張江實驗室牽頭承擔的硅光子市級重大專項在工藝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具備了光芯片流片能力。預計今年年內,我國第一條硅光子研發中試線將在滬建成。這一專項志在上海打造硅光子芯片全產業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讓國內企業擺脫對國外光芯片供應商的依賴。

上海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硅光子市級重大專項”項目啟動會已於今年4月在張江實驗室舉行。硅光子技術讓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實現信號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有望顛覆傳統集成電路產業的前瞻性技術。為此,上海市政府將硅光子與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國際人類表型基因組一同作為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予以全力支持。

市科委副主任幹頻介紹,硅光子重大專項由張江實驗室牽頭,國內一批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通過擴展上海微技術工研院這一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功能,突破硅基光互連芯片和器件的共性關鍵技術,從而吸引各方資源,力爭使上海成為硅基光電子這一戰略領域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上海有很好的硅光子技術研發基礎。多年來,滬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這一領域開展了持續攻關。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尤其在張江,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有條件將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用於光電集成,製造出新一代硅基光互連芯片。“我們要在上海打造全產業鏈,包含芯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各個環節。”餘明斌說。

此前,工信部發布《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提出確保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芯片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芯片的國產化率突破20%;2022年國內企業佔據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場份額的30%以上,有1家企業衝入全球前3名等。此次上海硅光子項目率先取得突破,將有利於國內企業搶佔通信器件高端市場,對於通信產品自主可控也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未來幾年千億級別的通訊網絡投資,市場前景廣闊。

除了通信,光芯片還能用於激光雷達、平行計算、大規模光開關、三維光電集成等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前沿項目,成為自動駕駛、新一代計算機、超高清電視等領域的核心部件。

去年,上海市政府將硅光子列入首批市級重大專項,投入大量經費,佈局硅基光互連芯片研發和生產。而今,很多業內人士感嘆,上海真是未雨綢繆,因為硅基光互連芯片是新一代通信芯片,國內通信企業已在這種器件上被卡了脖子。

隨著硅光子市級重大專項的推進,上海有望湧現出一系列成果。王曦表示,專項團隊會通過建立高效的項目管理機制、加強戰略規劃研究、進一步開放協同等舉措,以全球視野實施重大專項,早日將上海打造成世界級硅光子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