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僞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現代仿古

現代仿古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之後,起初,是國有瓷廠根據文博單位或工藝品公司的需求,為他們生產仿古瓷。其中影響較大、效果較好的是藝木瓷廠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仿製的清代同治皇帝的大婚用瓷;數量最多的是藝術、建國、曙光、雕塑、人民五個瓷廠根據國家用瓷辦公室與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簽署的《關於仿古瓷器產銷協議》,為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生產各類仿古瓷61300多件。面對仿古瓷產生的經濟效益,各大瓷廠幾乎都抽調有經驗的技術力量進行仿古瓷生產,連景德鎮陶瓷館也成立了生產仿古瓷的“泥寶齋”。1986年輕工部在無錫舉辦全國陶瓷質量的評比活動,仿古瓷與日用陶瓷一道,也參與到評比活動之中,“泥寶齋”的仿古產品還獲得了金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逐漸成為熱點,生產仿古瓷的民營作坊也異軍突起。開始時仿古水平都比較低,製作的仿古瓷沒有準則,多數是在一般器物上書寫上某個年號而已。隨著文物信息量的增加、文物資料的豐富、仿古經驗的積累,仿古水準也不斷提高。同時,由於作坊主對古瓷鑑賞能力、理解程度有文野之分,所以,仿古水平的差異也漸漸凸顯。其中,有兩類作坊主成為“高仿”的主力。一類是曾經從事過文物工作,改革開放後下海成為作坊主的。他們有一定的古瓷鑑賞能力,對古器物的時代特徵此較瞭解,同時聘請了制瓷技藝較高的工人,所以製作精細,產品規範,多以仿明清官窯為主。另一類是曾經從事過文物買賣的作坊主。他們瞭解市場,熟悉不同層次的收藏者對古瓷的理解水平,加上用心鑽研,不斷提高,還能再現古瓷在燒製過程中因特殊原因而形成的一些特點,因此,他們生產的仿古瓷也頗具風味,多數以生產民窯器物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收藏者的水平在不斷提高,低劣的仿古瓷市場逐漸縮小,低端仿古作坊也隨之淡出,高仿隊伍中也出現分化,有的原地踏步,有的進一步發展。現代仿古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超過歷史上任何時侯。儘管如此,依然沒有擺脫兩大困擾,那就是,做到器型絕對準確和青花繪製的靈氣。

在拉坯過程中,對所仿器物的造型,即使有實物在旁,都很難完全掌控其線條的變化,如果是根據圖錄仿製,造型就更不容易做準。所以,在收藏的過程中對器物的熟悉與對器型的把握是鑑定的重要一環。筆者參與過永樂扁瓶的仿製,而且是用實物翻模,都數易其稿,因為生坯在燒成過程中會收縮,所以模子必須按比例放大,僅為收縮率就反覆多次才完成母模的製作。在印坯過程中還要精確地掌握坯體的厚薄,要不然,不是輕了就是重了。因此,在仿製過程中不僅要保證造型的準確,還要掌握器物的厚薄,因為重量也是辨別真偽的一個重要指標。

再就是青花的彩繪。明清時,青花彩繪的繪畫與混水是兩道工序,即所謂“畫者不染,染者不畫”,目的是為了使技藝專一。唐英在《陶冶圖說》中是這樣敘述的,“畫者止學畫,不學染,染者止學染,不學畫,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再者,當時畫手繪畫時的狀態是輕鬆自如,加上運筆熟練,繪畫速度快,往往是一揮而就,所以線條圓潤而有力度,所繪紋飾神定而氣足。仿者繪畫時小心拘謹,亦步亦趨,看似一絲不苟,終因不能一氣呵成,導致線條生硬,缺乏彈性和速度感,因此紋飾呆滯,沒有古人的靈動。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80年代仿宣德花卉紋玉壺春、20世紀80年代仿宣德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80年代仿永樂葡萄紋盤、20世紀80年代仿永樂葡萄紋盤(底)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90年代後仿乾隆八吉祥扁壺、20世紀80年代仿雍正花卉紋瓶(款)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90年代仿乾隆花卉紋獸耳尊、20世紀90年代後仿宣德松竹梅紋盤(款)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80年代仿雍正花卉紋瓶、20世紀90年代仿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90年代仿宣德松竹梅紋盤(局部)、20世紀90年代仿成化蓮池紋蓋罐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90年代仿永樂花卉紋折沿盆、20世紀90年代仿永樂松竹梅紋梅瓶

景德鎮官窯(八十)明清青花瓷辨偽之近現代的仿製情況現代仿古


20世紀90年代仿康熙松鶴紋瓶、20世紀90年代仿雍正花果紋瓶

除手工工藝原因之外,由於被仿器物時間跨度過大,無論是瓷用原料的配備,還是加工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所以,現代仿古瓷與明清官窯在胎、釉、青花料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別是與明代官窯更為突出。

(1)制胎原料—瓷石,明清時,瓷石加工過程是:水碓粉碎→淘洗→脫水→制不(dūn);現代是:雷蒙機粉碎→環輥粉磨→分級風篩→收塵集成。

水碓粉碎的瓷石,與球磨機、雷蒙機粉碎的瓷石相比,水碓粉碎的細顆粒含量偏高。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其顆粒邊緣稜角較少;而機械粉碎的瓷石顆粒粒徑相對較大,且多尖銳稜角,顆粒之間堆積後的空隙更多,燒成時顆粒發生分解、熔融所產生的移位更大,所以坯體收縮率更大。

在傳統淘洗的過程中,硬度相對較高的石英類粗顆粒,會沉澱於淘洗池而被除去。Al2O3含量高的黏土類細顆粒,懸浮在液體中而保留下來,所以,傳統加工的瓷石不(dūn)子,氧化鋁的含量較高,工藝性能也更好一些

(2)坯料煉製,傳統方式是:手工淘洗→匣缽濾泥→腳踩煉泥→手工揉泥;現代是:機械攪拌→除鐵→壓濾→真空練泥機煉泥。

由於機械煉泥精細,除鐵更為徹底,因此,現代瓷胎比明清時的瓷胎更白、更細膩、更緻密。

(3)釉料,明清各時期,因釉果產地或層位不同,釉果與釉灰的配備比例也不一樣,所以形成各自的特點。例如:明代永樂的釉麵肥厚、細膩,釉色白中微微泛青;成化釉面潔白,猶如凝脂,釉色白裡微閃灰青;清後期的釉缺少溫潤、肥腴的感覺,瑩潤不足,以致有釉層偏薄的感覺。

為了追求被仿時代的釉色,現在釉料為多元配方,是以長石、石英、滑石為主,再添加氧化鋅、碳酸鋇、硼砂等化學原料,根據所仿要求進行加減配伍,迷到要仿的釉色。

(4)青花料,古代使用的是天然土狀鈷料,因產地不同而青花呈色各異。如進口青料“蘇麻離”,青花層色濃豔,色澤雅緻凝重,鮮豔奪目;國產青料清新淡雅;回青藍中泛紫,幽菁可愛。

現因天然鈷土礦稀缺,都是用工業氧化鈷,使用時,根據需求添加一定量的氧化錳、氧化鐵與氧化鋁來進行配製,以達到所需的青花料色。有時為使青花呈色鮮豔,還會在青料中加人礬土和二灰。在使用工業氧化鈷時,也有預先將鈷與氧化鋁混合,經高溫鍛燒成呈色穩定的鈷鋁尖晶石,再根據需要進行配製青花料。

(5)窯爐,明清時,器物是在柴窯中燒成,而現在多在氣窯中燒成。柴窯在燒成的過程中會形成比氣窯更為複雜的氣氛,稱為“多元氣氛”,這直接影響瓷器的外觀,對釉色的色澤光潤有一定影響,柴窯燒的釉色更顯溫潤,有玉質感。更主要的是,柴窯是以松木為燃料,所以,在燒成過程中能產生SO2和P2O5(硫、磷),特別是磷元素,這是氣窯所沒有的,因此,通過對硫和磷的檢測,即可辨別器物是柴窯還是氣窯所燒。

上述由於原料產生的差異,用肉眼鑑別有相當的難度,但是為理化測試留下了依據,因為使用的原料不一樣,其化學成分也完全不同。鑑於這點,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自然科學新技術、新手段廣泛應用到古陶瓷的研究領域。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譜線簡單、分析速度快、測量元素多、能進行多元素同時分析等優點,成為目前古陶瓷鑑定應用的三大分析手段之一。最近,有學人把傳統“眼學”鑑定比作充滿辨證的中醫,把自然科學中的理化測試比作現代西醫。我覺得這種比喻十分恰當,對那些有疑問、不易鑑別的器物,不妨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會診”,以還其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