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婁底巡特警重磅推出特殊人羣「防丟鎖」

黑科技!娄底巡特警重磅推出特殊人群“防丢锁”

黑科技!娄底巡特警重磅推出特殊人群“防丢锁”

“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就老了”一首《時間都去哪了》道出了慢慢老去的父母對兒女的無私照顧,但隨著父母的年齡增長,相信有不少朋友們一定有過類似經歷,自家的老人不知道啥時候開始已經慢慢變得有些痴呆了,連下樓散步都極有可能會迷路甚至走失。其實不僅僅只有老人們,精神上患有疾病的親人們也極易發生走失的情況。像這類精神上有些恍惚、經常走失但又不記得自己是誰的人們,業內稱為特殊人群,即需要被社會特殊關照的一群人。比如患有痴呆、智障、間歇性精神病等大腦、精神受到疾病影響的這類人,走失在外對社會來說是一種負擔,有暴力傾向的病人可能引發不明暴力事件,有痴呆智障的病人可能無意中擾亂社會正常秩序(如買東西不給錢、大街馬路到處亂跑影響交通);但對親人們來說,他們的走失會變成一種牽掛,甚至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找到。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家親人患有以上病症而走失時,內心會有多焦慮,是不是會想要立馬就滿世界的尋找,然後馬上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到底該從哪裡著手呢?由於走失的特殊人群自身溝通能力極度欠缺,不容易通過跟其他人交流而順利回到家中,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只能通過自己拖家帶口的四下打聽尋找,別無他法。不難想象,在這茫茫人海之中要尋找一個走失的人會有多難。因此,尋求警察的幫助就成了大家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在大家眼中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人民警察,也會面臨跟大家一樣的困難,僅僅只能通過走失現場的調查詢問以及藉助天網視頻的追蹤線索來確定特殊人群的大致方位,一旦信息脫節便只能採取最原始的“蠢辦法”,依託街面執勤警力利用“人海戰術”進行尋找。常常因為一起走失警情而投入大量的警力、時間,無形中造成了警力浪費。因此,“特殊人群快速核查處置平臺”應運而生。

“特殊人群快速核查處置平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通過現場拍照發送回工作室,再通過特殊人群數據庫進行比對,將結果反饋到現場民警,便於民警第一時間與特殊人員的監護人或家人取得聯繫。整個工作鏈看似簡單,但特殊人群走失的警情頻繁發生,所以處置此類警情必須建立在強大的特殊人群數據庫之上,而完善數據庫的任務無疑是非常艱鉅的。

為保證能全面完善特殊人群數據庫,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團支部積極動員青年民警參與此項工作,建立了“特殊人群信息數據庫”工作室,補充了各配套設施,安排專人做好了特殊人群快速核查處置平臺應用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並引入人臉識別系統作為技術支持,保證數據庫可以正常使用。組織青年民警查閱處警記錄本,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有關特殊人群資料信息,做好了內部信息收集。同時雙管齊下,採取實地走訪加傳媒推廣。一方面積極走訪社區、醫院、老年公寓、聾啞學校、智障學校等場所,有效獲取特殊人群信息;另一方面通過社會途徑,利用建立公眾號、雙微平臺、公告、廣播電視等傳媒途徑,在城區各派出所的配合下,向社會廣泛徵集信息。在做好信息收集的基礎上,將收集回的數據進行彙總並導入人臉識別系統,組織全體青年進行統一操作學習,要求嚴格遵守管理制度並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做到有求必應、分工明確、高效快捷。

通過紮實的前期準備工作,5月份剛剛建立的特殊人群快速核查處置平臺就立馬派上了用場。6月20日下午四時許,巡特警支隊巡邏處警大隊青年民警彭榮盛車組接110指令,稱檀山灣安置小區有走失老人求助警情,令車組立即赴現場開展工作。由於走失老人年事巳高,無法提供有效信息,彭榮盛同志按人臉識別要求給老人拍攝人臉照,並立即上傳巡特警支隊特殊人群數據庫進行比對查找。經特殊人群數據庫工作人員仔細比對,該庫立即顯示走失老人信息,相似度為98.06%,於是民警通過信息順利聯繫到其家屬,從接警到處置完畢,前後不到10分鐘。

黑科技!娄底巡特警重磅推出特殊人群“防丢锁”

特殊人群數據庫建立至今,已經收錄了老年痴呆、肇事精神病等人員有效信息244條,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成功處置類似警情8起,既著實解決了接處警工作當中的實際問題,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特殊人群親屬為尋找本人而花費大量精力和財力,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