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招商會——「9·8」投洽會

東南網9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遊德馨)9月8日,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投洽會致賀信。習主席指出,20多年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致力於打造雙向投資促進、權威信息發佈和投資趨勢研討三大平臺,已發展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投資盛會之一,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習主席強調,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希望投洽會以雙向投資促進為主題,精耕細作,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精品,辦成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積極作用。

習主席的賀信高度肯定了投洽會發展成果,並對投洽會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指示要求、確立了航道航向、寄予了厚望,這充分體現了習主席對投洽會的重視關心。

投洽會的前身是1987年舉辦的“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長期以來,習近平主席一直高度重視、持續地關心支持投洽會的成長髮展。任寧德地委書記時,提出扶貧與開放要雙管齊下,互相促進,對“9·8”洽談會要當作機遇來抓,對“9·8”招商項目親自過目。1990年4月任福州市委書記時,親自兼任市招商領導小組組長,對“9·8”簽訂的項目,立即開會分工落實到人,親自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重大的外商投資問題。1999年—2002年任福建省長時,連續四屆擔任投洽會組委會主任,直接領導、全程參與各項工作;2010年任國家副主席時,親赴廈門為第十四屆投洽會開館,親自啟動“金鑰匙”,巡視展館,並在第二屆世界投資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通過投洽會向世界宣示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強音。

投洽會的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一個縮影和歷史見證。它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只有繼續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才能使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並使開放成果造福世界各國人民,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987年9月6日,“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這是我國最早舉辦的以招商引資為主要內容的洽談會。它的規模和洽談成果雖然較小,簽約的整個合同利用外資僅4500萬美元,不及現在的一個項目,但它是一把招商引資平臺的金鑰匙,打開了國際資本源源不斷進入我國的大門。

1979年7月15日,中央決定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1980年9月2日廈門經濟特區管委會成立。1984年4月7日國務院批准福州為我國首批14個開放城市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和部署是對福建省的大力支持,大大調動了全省廣大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省委、省政府以及市、縣黨委和政府都在考慮如何擴大開放爭取外來的項目和資金,加快我省經濟建設。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政策法規還不配套,投資環境還不適應外商要求,外商對我政策還不瞭解等原因,外商多持觀望態度。即使來投資也是一些小商賈,多數帶有試探性。1985年初,經原外經貿部介紹,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亞太司司長紐曼先生來到福州,找原省外經貿委商談如何開展對外招商以促進工業發展。他提出能不能在福州或廈門搞一個比較固定的吸收外資平臺。在他的幫助下,同年11月初省政府與聯合國工發組織在廈門舉辦“福建省投資促進會”,共有26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界、工商界200多名代表參加。這次會議為我們開展招商工作打開了思路。

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是閩東南經濟活躍地區,廈門又是經濟特區,他們對辦會積極性很高。1987年春,根據閩南三個市的積極要求,原省經貿委開會研究籌辦“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由廈門、泉州、漳州三市聯合主辦,後來龍巖知道後,積極要求參加。於是就成了“三市四方”外商投洽會。省政府決定由我這個分管外經貿工作的副省長為組委會主任,廈門、泉州、漳州、龍巖四地市市長、專員為副主任。1987年9月6日,“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富山國際展覽城開幕,這是我國第一次國際性招商盛會。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光英、原外經貿部副部長李嵐清、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林一心等領導參加。我作為會議組委會主任,在開幕會上致詞並陪同王光英、李嵐清等北京來的領導參觀展覽。這次參加會議的海外客商,來自五大洲的21個國家和地區計607人,簽訂了合資、合作經營的項目54項,合同利用外資4500萬美元,外貿交易7500萬美元。在54個項目中,生產性項目52項,佔96%。還引進一些先進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對加速我省對外開放,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第一屆取得的成果在今天看來是微不足道,但這一嘗試是良好的開端,為福建乃至我國對外開放寫下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筆。

毛澤東主席在井岡山時期就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天“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這棵大樹,就是31年前以招商引資為主題的廈、漳、泉、龍巖四個地市聯合主辦的“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這棵幼苗成長起來的。它是在黨中央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經過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關部委不斷精心培土、施肥、澆水所培育起來的。1987年“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取得成功後,第二年即1988年就升級為“福建省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由省政府主辦,時任省長王兆國擔任洽談會組委會主任,並在9月8日開幕式會上致開幕詞。時任省委書記陳光毅等省領導及海外僑領參加會議。這次會議除吸收外資、進出口貿易外,增加了“三來一補”,引進技術、設備,國有老企業增資,勞務出口、旅遊,土地批租等新項目。這次會議總結推廣了廈門市滾動項目庫的經驗,將符合國際市場需要、外商有要求的項目編成招商說明書輸入項目庫內,談成了就滾動出去,做好各地市吸引外資的基礎性工作。

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的“9·8”洽談會,共1988年、1989年及1990年三屆。這三屆我們都堅持開門辦會。各省願意來參會者都受歡迎。一視同仁,不搞本位主義,不搞兩本賬,也不對外省保密。最早幾屆廈門的接待條件有限,我們將最好的賓館安排給外商,二等的賓館安排給外省參會者,三等的招待所安排給本省各市縣代表及省屬單位,有的甚至住地下室。展廳也是把好的位置讓給外省。外商和各省代表團一簽到,就把其姓名、住所地點及聯繫電話印發給所有參會者,使海內外來賓都能找到他們滿意的夥伴,交上朋友招到商,共享我省的開放優勢。由於黨中央的改革開放好政策,廈門優越的招商環境和開門辦會的舉措,外省的同志紛紛要求參加主辦“9·8”洽談會。所以,1991年第五屆“9·8”洽談會升級為口岸投洽會。除我省外,還有云南、貴州參加主辦,體現了山海協作的優勢和沿海—內地—邊陲三位一體的大開放格局,使開放地區與內地的經濟聯繫進一步密切。內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開放地區作為對外經濟的一個窗口和橋樑。這一屆開始嘗試一些商業化辦會,如攤位出租、銷售門票等。後來,要求參加主辦的省份越來越多,1992年第六屆除雲、貴兩省外,增加了山西、江西、陝西、安徽、重慶等省市。時任福建省長的賈慶林擔任組委會主任,各省參會的副省長擔任副主任。因為是多省參加的口岸投洽會,原來的“福建省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名稱改為“福建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去掉一個省字。這一屆投洽會內容增加了各兄弟省市的專題發佈會,宣傳他們省的優美環境、優越條件、優惠政策。這一屆效果很好,境外的客商來了2000多人。1997年投洽會升級為“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由原外經貿部主辦,投洽會成為中國吸引外資的權威平臺,開始進入了迅猛發展時代。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從第九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始,“9·8”洽談會再一次升級更名為“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從主要吸引外商來華投資發展到“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雙向投資;從主要為中國各省市提供對外宣傳、擴大吸收外資的口岸,發展到為世界各國搭建投資合作平臺,成為我國走向世界的一個窗口。

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為主題,以“突出全國性和國際性,突出投資洽談和投資政策宣傳,突出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突出對臺經貿交流”為主要特色,是我國目前唯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為目標的國際投資促進活動,也是通過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性展覽會。投洽會不僅全面展示和介紹我國及各省、市、自治區,港澳特別行政區的投資環境、投資政策、招商項目和企業產品,同時也成為國際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研討國際投資熱點、難點及政策性問題的大型論壇,吸引了百來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促進機構,紛紛前來參展並舉辦投資說明會、推介會,國內外商人及參會者能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瞭解中國各地和其他國家的投資環境、投資政策、投資訊息,在最廣泛的範圍內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和合作夥伴。

“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聯合主辦單位有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行國際金融公司、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承辦單位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廈門市人民政府、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商務部部長為組委會名譽主任,福建省省長為主任,常務副主任是商務部副部長,福建省副省長為副主任兼秘書長。到去年為止,“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已舉辦了十九屆。每屆來自全球110~140個國家或地區,650多個團組,1.5萬~1.6萬多人參加,是萬商雲集、高朋滿座的盛會。大多數年份都有國家領導人參加,並在開幕會上致詞,宣傳我國對外政策,給大會增添光彩和動力。

“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開辦以來成績斐然。以2014年及2015年兩年為例,2014年大會各代表團共簽約554項,總投資453.4億美元,利用外資185.6億美元。2015年大會共簽訂各類投資項目1571個,總投資801億美元,利用外資362.6億美元。福建代表團的招商成果是參會各代表團之冠,如2017年的投洽會,全省共簽約外資項目308項,利用外資95.5億美元,是我省1987年第一次召開的“閩南三角地區外商投資貿易洽談會”簽訂的利用外資4500萬美元的212.2倍,而且大項目多,優質項目多,合同項目多。2017年廈門投洽會是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之後,黨的十九大之前的一次盛會。福建省代表團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聚焦一帶一路,助力金磚合作,促進雙向投資”主題,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取得良好結果。金磚效應逐步顯現,海絲合作持續深化。邀請金磚國家10個客商團組72人參加,與印度、巴西、俄羅斯達成5個意向項目,金磚國家在我省新增合同外資2.6億美元,同比增長7倍。大會期間省團與海絲沿線國家簽約合同項目22項,合同外資7.2億美元。在深化閩臺港澳經貿合作方面有新的突破,臺港澳客商本屆參與度高,投資踴躍。省團與香港客商簽訂合同外資48億美元,是全團合同外資總數的59.4%,臺資合同14億美元,佔17.3%。

時任省委書記尤權在2017年國際投資論壇上發表題為“放大金磚效應,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旨演講,反應熱烈。時任福建省長於偉國強調要圍繞對接洽談主線,加大專業投資邀請力度的要求都得到認真貫徹。召開了現代服務業專場對接活動,推動跨國公司與各地現場對接。中德就電動汽車、專用車輛、機械裝備、自動化控制、環保材料等項目進行了現場對接,都取得好的效果。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改革開放向著新的更高目標前進。在和睦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感召下,投洽會的“引進來”“走出去”的目標更加顯現。我們應當本著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又是生產力的要求,優化營商環境,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福建省、廈門市不斷簡化審批項目,方便客商;保持清新福建的亮麗名片,美化、優化環境,以優異的投資環境和宜居環境,為每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召開做好準備,把投洽會辦成高水平的開放平臺,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