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站 林徽因那美麗深邃的目光

吉林西站 林徽因那美麗深邃的目光

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建於1928年,由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林徽因設計,林徽因的丈夫、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梁思成為審定者。

因為歲月所以芬芳

出自大家手筆的建築,必定有一段不平凡的身世。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最終俄國戰敗,日本取代俄國攫取了中東鐵路支線長春至大連的鐵路及附屬地,改稱為南滿鐵路。1906年日本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於1907年4月強迫清政府與之簽訂《新奉·吉長鐵路協約》,在東北修築鐵路,並強行控制路權。

為了擺脫日本的控制,從1922年開始,奉系軍閥張作霖制訂了修築縱貫東北三省的鐵路東、西幹線計劃。1926年11月1日,吉林省決議自築吉海鐵路(吉林——海龍朝陽鎮),並設立籌辦處。次年6月25日,在吉林北山腳下舉行開工典禮,時任吉林省省長兼督軍的張作相出席開工典禮並講話。吉海鐵路長183.9公里,為東北第一條自建鐵路,整個線路跨越四個水系、五座大山,是一條溯河穿山之路,且東北又地處高寒,建設難度可想而知。水泥石料等物資用馬車長途轉送,鋼樑鋼軌等重型材料只能從海路運來。但這些並沒有嚇倒中國人,張作相下令,堅決不購買日本材料,不招用日本工程技術人員,不與日本當局發生關係,所用材料均通過美國鋼鐵公司代辦處和和禮洋行、慎昌洋行代辦。日本人橫加阻撓,不僅拒絕通過其控制的鐵路運輸築路材料,還拒絕在吉林站接軌,最後無奈之下選擇黃旗屯為總站。1929年5月吉海鐵路竣工後,7月再修總站至吉林分站(吉林車站)支線,當年投入運營。1930年6月30日,沿線各站的道撥房及各項輔助工程全部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吉海鐵路完全用中國人自己的資金和技術修建,修築標準和工程質量高於日本人參與修築的吉長和吉敦兩線。吉林總站站舍始建於1928年,當年只是建成票房站舍,1929年續建鐘樓,1930年再續建塔亭。主體為方石結構,屋頂為折型木結構,外掛黑灰色琉璃瓦。1959年和1985年曾對屋架結構進行過改修,將屋頂琉璃瓦改為水泥瓦,現為特製的鐵瓦。建成初期為吉海鐵路總站,後改稱八百壠站、黃旗屯站,1985年改名為吉林西站,距今已經整整90年了。

因為愛情所以美好

吉林西站 林徽因那美麗深邃的目光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時赴美,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攻讀建築學。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註冊在美術系,但是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1927年夏,從美術學院畢業後,又入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1928年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了西式婚禮後,夫妻偕同回國,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梁思成任建築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

吉林西站是林徽因回國後的第一個作品,時年24歲。飽受蹂躪的民族,給年輕的林徽因提供了創作靈感。她將站舍設計成不對稱形佈局,立面組合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富於變化,象徵著中國如雄獅初醒:他不接受外來侵略者的奴役,不需要別人恩賜他生活,他要憑著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光明的未來。這是一座有體溫的建築,在寒凝大地的時候,彷彿脈管中的血液在輕輕流淌,流露出高貴的藝術氣息。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一夜之間佔領瀋陽。東北大學嚴詞拒絕了日本提出的“供給經費,照常上課”的要求,毅然走上流亡之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流亡大學。林徽因隨梁思成從瀋陽回到了北平,參加中國營造學社工作,從此再沒有回到東北大學的課堂。新中國成立後,林徽因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也成就斐然,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因為才女所以文藝

吉林西站 林徽因那美麗深邃的目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在吉林西站門口,佇立一塊刻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石碑,立碑的時間為2013年3月5日。一進門就發現走廊裡的地磚很不一樣,是當初建站時鋪設的,今天仍是花紋清晰,少有破損。絳紅的梅花圖案與藍白相間的碎葉細蕾拼在一起,美得大氣雅緻,並帶著滿族風情。據說,整個房子都沒有大修過,包括窗戶和門,就連門上的鐵把手和把手上的小墜都還在。拐入一條兩米寬的走廊,兩側的牆壁上懸掛著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照片與文字資料,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解讀這棟小樓的歷史。

在一間牌子寫著“會議室”的房子裡,擺著一張圓桌,裡面安裝著壁爐,是當年的貴賓室。避開擁擠的人群,達官貴人在這裡喝茶聊天,翻看當天的新聞報紙,享受旅行前短暫的美好時光,真是令人羨慕。推開一扇大門,就是候車室了,面積也只有100多平方米。乘客從前門進來,到左邊的售票口買票。等火車進了站,從對面進站口檢票進站,買票候車進站的繁瑣程序在一間屋裡完成,很是方便。在地面中心位置,鑲有一圈鏤空的鐵片,呈方形連在一起,足有20多米長。這是候車室取暖用的地熱,地下建有鍋爐房,那時候就已經採用鍋爐集中供暖了。從房子裡出來,樓南面右側有棵大榆樹,樹前有一個當年車站取水的轆轤井。高高矗立的鐘樓是這座建築的“獅尾”,也是整座建築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鐘樓尖距地面29米,鐘樓內有螺旋形木製階梯,登上樓頂可俯瞰四方,是當年吉林市的地標性建築。

這是一個吸引電影膠片的車站,優美的建築給導演、演員以創造激情。20世紀80年代至今,內地及港臺多部影視劇以吉林西站站舍作為外景地,先後有多名影視明星到此拍攝,韓星張東健主演的《2009失去的記憶》也曾在此取景。許多車站職工都充當過群眾演員。

1992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將“吉海鐵路總站舊址”列為重點保護單位。2014年,中央電視臺發佈“中國最文藝的9個火車站”評選結果,吉林西站以平和而高雅的姿態、獨特的哥特式建築設計成為其中之一。

“留存一段記憶只是片刻,懷想一段記憶卻是永遠。”林徽因用她深情筆觸留下的吉林西站,現在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集裝箱物流基地,年發送集裝箱10萬TEU(標準箱),終日裡繁忙。無論是大雪過後的初晴,還是夏風吹拂的黃昏,吉林西站都優雅地挺立在那裡,笑迎過往,亦如設計師那美麗深邃的目光,引發人無限的遐想。

吉林西站 林徽因那美麗深邃的目光

黃旗屯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