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西部說的方言都屬於山西話 語言中的活化石

方言,是一種語言在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跟標準語有區別,是隻在一定地域使用的語言。山西方言包括晉南方言、晉中方言、呂梁方言、晉東南方言、晉北方言五大類。在很多人眼中,山西方言“土”,不好聽。其實,山西方言不“土”,它只是很“古”。

內蒙古中西部說的方言都屬於山西話 語言中的活化石

★山西方言保留了眾多古聲、古字

山西方言的核心是晉語,乃唐五代西北方言的“嫡系”;屬中原官話的臨汾方言,是宋西北某方言的延續。山西方言中保留了眾多的古聲、古字,成為學界珍視的研究對象,被稱為語言演變史上的“活化石”。山西方言的珍貴,還在於它繼承了很多古漢語詞彙,承載著太多歷史文化信息。

★為什麼山西方言能夠流傳如此之久?

有專家認為,山西地處黃土高原,轄區山巒起伏,溝壑眾多,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流動較少,因此山西方言得以保存古代方言的痕跡。此外,晉語與山西方言是兩個概念,除了晉南之外,剩下的山西省各縣,以及和山西毗鄰的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內蒙古南部、陝北都屬晉語系。而晉南話沒有入聲,只能列入中原官話。

★方言搶救勢在必行

與其他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相比,方言可以說是極其脆弱的。其他東西都可以修復、重建,但方言一旦消失了,將沒有復原的可能。另一方面,地方民歌、地方曲藝、地方戲劇等,都與方言密不可分。而支撐這些非物質文化傳承的基礎就是方言。為了不讓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輕易消失,搶救方言勢在必行。

★全方位記錄留存山西方言

2015年,教育部、國家語委正式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在全國範圍開展語言資源調查、保存、展示和開發利用等工作。而山西,正是首批啟動該工程的四個省份之一。那此次語保工程究竟採取什麼方法?據專家介紹,通過文字、錄音、錄像等,山西方言將得到全方位的記錄留存。

山西方言簡潔明瞭、形象生動,有時候,甚至還有些“莫名其妙”。那麼,山西方言的“妙”還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編就來舉幾個例子,大家隨意感受下。

★結婚 臨縣方言說“cisou zi”

1500多年前,古人把新娘叫做新婦,而新婦這兩個字,在當時讀音是“sin bo”,而臨縣人所說的“sou”,其實是二者音的結合,用“sin”的聲母,和“bo”的韻母合併,演變成今天的“sou”,所以臨縣的“sou”代表的是兩個字,新婦。

★水 晉中、晉南方言讀成“fei/fu”

水讀“fei”是南部古政治中心長安話,現在關中一帶方言仍這麼讀。讀“fu”早在元代就有記載,洪洞大槐樹移民還把這一讀音帶到了山東平邑縣一帶。

★馬蜂 山西中部讀作“馬peng”

山西中部很多地方將馬蜂讀作“馬peng”。“peng”這個音是上古音,是差不多兩千年以前的音。而山西方言中這樣的古老的發音還有很多。

★倒喇 明朝時指“RAP表演”?

說到“倒喇”,應該很多山西人會覺得親切,這在山西方言裡是聊天的意思。不過這個方言的來源其實是蒙古語,其本義為唱。元代,有一種專門從事說唱藝術的人,蒙古語稱為“倒喇赤”,至明代,漢族人稱之為倒剌小廝。倒喇的主要形式是說唱結合,是一種如泣如訴的表達方式。後來,倒喇這個詞被漢語吸收後,就成了聊天、閒談的替代詞。

★“親死個人”的疊音詞

山西方言特有的“疊音詞”真是“親死個人”。這些“疊音詞”在山西面食方言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剔尖尖、變尖尖、溜尖尖、抿尖尖、擦尖尖、擀尖尖、握流流、搓魚魚、捏缽缽、斜食食、蘸片片”等看起來形狀各異,吃起來又獨具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