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紫砂壺始於宋、盛於明,是華夏文明與茶文化的一種載體,故自古以來,尤其是文化品位較高者,多有“紫砂情結”。宜興更是因樸雅的紫砂壺而聞名,而深藏於廣東潮汕地區的潮州朱泥壺造型簡潔,富有精緻小巧之韻味,也逐漸被市場接受和認可。

那麼這兩類壺存在哪些差別呢?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宜興紫砂壺 VS 潮州手拉壺

1、朱泥壺和紫砂壺,兩者的起源有什麼不同?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潮州朱泥礦石

潮州朱泥壺,其發樣地是潮州楓溪。朱泥壺,顧名思義是用朱泥製成之茶壺。朱泥潮州俗稱“紅泥”,屬天然礦料、綠色材質。原土的最大特點是含氧化鐵量極高,呈土黃色,燒製後轉紅色。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趙莊朱泥(宜興紫砂博物館藏)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紫砂泥料分類(產地宜興)

紫砂壺是中國一種傳統品茗工具,相傳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段泥和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原礦紅泥 紅雲佛 (宜興紫砂)

好茶者認為,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壺使用越久,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

2.兩者的製作工藝分別是什麼樣的?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潮州朱泥

製作朱泥壺,大致有兩種方法。一是模具注漿法,其生產流程是先按產品設計進行雕塑造型,用石青製成模具,然後將朱泥漿注入模中,涼幹後脫模,接著對胚體進行修整,最後經燒烤而成產品。另一種生產方法是手拉胚成形法,即運用手指按一塊放在自動轉盤上的泥,將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內外翻轉,構成壺的造型。這種手拉胚成形法制造出來的朱泥壺,就是潮州代代相傳的手拉朱泥壺。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宜興紫砂全手工製作過程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兩者都是先做好各個部件,再把各個部件粘在一起,再進行表面精加工,特別是接口部分的加工。

從茶壺的成型方式來說,宜興紫砂壺採用的是“拍打成型”,而潮州手拉壺採用的則是“拉坯成型”。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原礦底槽清 大潘壺(宜興紫砂)

紫砂壺的製作,大致包括打泥片、圍身筒、上底片、做把、嘴和鈕、粘其他部位以及後期修整,最後進窯燒製等過程。

3.產業化程度?

宜興紫砂壺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潮州朱泥壺的產業化程度尚較低,造成兩者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潮州朱泥壺在歷史上和宜興紫砂壺相比,的確名氣要差很多,主要是由於文化背景和地域的關係。在當時,潮州屬於偏僻的地區,而宜興位於江浙,有較多文人墨客參與,文化底蘊較為深厚。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原礦青段泥 禪墩·唯祥(宜興紫砂)

4.實用性PK?

相比之下,宜興紫砂的實用性我上面也提到,它的透氣性是其他地方泥料無法替代的。宜興紫砂壺具有透氣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徵。紫砂壺在顯微鏡下呈雙重氣孔,因為這樣紫砂壺具有透氣性,用茶水經久泡養的茶器形成溫潤通透,入手可鑑的效果,給紫砂壺披上迷人的色彩。

首先雙氣孔指的是紫砂泥的各種礦物之間結合面形成的氣孔,和黏土微小泥團內部的氣孔。雙氣孔的產生,即有紫砂泥自身結構的原因,也和紫砂壺燒結過程中,各種礦物收縮率不同留下的氣孔有關。

器型外觀不同

由於潮州手拉壺製作的時候,轉盤是作圓周運動,所以基本上手拉壺都是做成圓形的;宜興紫砂壺則不同,由於其成型方式相對來說較為靈活,所以圓形、方形甚至仿生形的器具都有。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另外,由於以前潮州手拉壺主要是供應廣東、福建及新加坡等流行潮汕工夫茶的地方使用,而潮汕工夫茶的茶具一般都較為小巧,所以潮州手拉壺相對於宜興紫砂壺來說,器型上相對來說也更小巧一些。

宜興紫砂壺的創作方式近似於雕塑工藝、它的造型可根據制壺藝人的創意進行塑造,因而觀賞價值也較高;而潮州手拉壺的創作方式則顯得更為古老,以圓形為基調的造型頗具哲理也更具實用性,所以也更顯大眾化一些。

看了宜興紫砂壺與潮州手拉壺,怎麼去區分?

原礦青灰泥 扁葵壺(宜興紫砂)

除了工藝和美術性的不同,在實用性上,宜興紫砂壺也是遠勝於潮州手拉壺的。就紫砂的特性來說,宜興紫砂的質地遠遠勝過潮州朱泥,因此壺的透氣性,實用性也就更好。總的來說,這兩者各自具有本身的特點,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為茶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