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情的養老——入獄養老

曾讀過歐·亨利的《警察與讚美詩》講述的是流浪漢故意犯罪想在獄中過冬的一則短篇小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荒誕故事,很難想象有人犯罪的目的就是為了入獄。

最悲情的養老——入獄養老

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入獄養老”這個新詞,說是新詞其實早在08年就已經出現了。儘管這是個案但是,也能凸顯出很大的社會問題。

在事企業單位,退休後有養老金加上自己的積蓄,大部分老年人是能選擇一個較為合適的養老模式,安度晚年的。2017年的人口數據顯示,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上,農村人口的佔比47%,高達5.7億。農村的老人在晚年面對的不是自己選擇如何養老,而是如何活下去。

最悲情的養老——入獄養老

入獄養老最早發生在2008年。那是奧運會剛閉幕不久的北京,人流熙攘的北京站,七旬老人付信達身無分文的徘徊在北京站,飢腸轆轆的他終於下定決心——搶劫。他和歐·亨利小說中犯罪的目的一樣是進監獄。在搶劫一位中年婦女未果後,他轉而搶劫了一名學生,如願被捉捕。

在立案後,付信達請求重判增加刑期。經鑑定被搶物品價值9000多元,但他要求法官加重刑期。同年11月24日,法院宣判2年有期徒刑,罰款6000元,付信達未能繳納罰款。在宣判後,他多次要求加重量性,並稱:“判太輕,過兩年出去還是不能養活自己怎麼辦?”“實在不行就再搶劫,然後回監獄裡養老。”

法律規定入獄期間如果被報紙或電視報道,可以減刑半年。一年半後,付達信被提前出獄,可是付達信拒不簽字,不願意出獄。被 出獄後住進了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靈官鎮敬老院。“這裡的生活趕不上監獄。”付達信說:“我不想減刑,如今老漢被提前釋放出獄了,卻依然懷念監獄生活實在讓人不免嘆息。

付達信是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靈官村的農民。因為家裡窮,付達信一輩子都沒有娶過親。年輕的時候,在雲南放過6年的鴨子,鴨子被人毒死了,他開始常年在廣西、廣東打工。

年紀大了,付達信再也幹不動活,只能回到村裡。三十多年前修建的泥磚房已經塌了半邊,村民經常看到付達信蹲在田埂上,米飯泡上涼水,便是一餐。近年因為年歲大了,幹不動田裡的活,付達信將村裡分給他的八分地退了回去,也由此走上了“食不果腹”的艱難道路。前兩年付達信身體還好,可以幹些活,收入剛剛夠養活自己。近些年他得了病,再加上歲數大了,掙的錢很少。入獄前,付達信已經兩年沒有吃上肉了。

最悲情的養老——入獄養老

由於生活太艱難,2003年付達信找到縣民政辦反映情況,才知道自己是五保戶,可以拿到補助。在祁東縣,像付達信這樣的“五保”老人(即指無贍養人、無勞動能力的老人)有一萬人。九成以上都在村裡自己生活,無人照顧。從2003年起,他領到了一年300元的補助,到2007年漲到了600元。付達信說,一年600元平均下來一天也就1.6元,根本不夠生活的。“我們這裡米1.5元一斤,肉13元一斤。一塊六,你說能吃啥?”因此 打起了“入獄養老”的主意。

從2008年出現公開報道的第一例“入獄養老”起,現在已經出現了幾十例。 在互聯網上稍加搜索,就不難發現,在中國因為生活困境想“吃牢飯”,和打“入獄養老”主意的人並不只是他一人。

1、2006年71歲的廣東中山流浪漢李召坤也同樣選擇了故意縱火。在向警方主動自首後,他這樣交代自己的犯罪動機:“我曾聽說放火燒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飯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

2、北京順義法院曾開審一個搶劫案,搶劫犯的犯罪動機居然是因為自己犯了重病,無錢醫治,希望犯罪後進入監獄裡獲得國家免費治療。

3、偷車男子在南昌市南站派出所裡一邊樂滋滋地向警察討煙,一邊“透露”出想在牢裡吃“年夜飯”的強烈願望,弄得警察們哭笑不得。據介紹,1日下午,保安就在他面前,吳某明目張膽地拿著一把扳手,非常“高調”地在鐵路一中門口撬自行車鎖。被保安扭住後,他還挺樂。(2月4日現代快報)

“入獄養老並不是從2008年才開始出現的,全國早就有數萬案例,只不過首例曝光出現在2008年而已。

一段時間,媒體多次報道有人為治病、養老而故意犯罪進監獄的事。19歲的北京順義區農民李大偉因患有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了籌集很高的治療費用,實施了搶劫,被判刑7年,但法院決定對其實行監外執行,沒想到,李大偉在監外執行期間又實施了第二次搶劫,這一次他是故意進監獄來享受免費治療。

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是5000萬高齡民工靠什麼養老?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高齡農民工群體正陷入“留城工作難找、返鄉缺乏依靠”的困境:無論是留在城市裡打拼“討生活”,還是返鄉繼續“幹農活”,都面臨著養老保險、找工作、職業病等問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9.2%,過5000萬。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是一個悲哀的話題。大批高齡農民工不得不遠離家鄉,來到工廠甚至建築工地,從事最苦最累的重體力活。高齡農民工為了更容易找到工作,有的持假身份證留在工地;有的不斷地走進理髮室將自己的白髮染黑。

當他們老去,誰來給他們養老,或者說他們所需的養老需求誰能來滿足?當企業進了養老圈,把焦點放在這些人的養老問題上是個不錯的入口。

入獄養老,是一種無奈之舉,讓人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份心酸。基礎養老金上調、醫保體系調整,國家的政策一直在向農村養老傾斜。各地越來越多的政策優惠、資金扶持也不斷出臺。

在老齡化加重的當下,養老話題也不應侷限在中高收入群體。最後希望“入獄養老”永遠只是新聞,而不是一類的群體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