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情的养老——入狱养老

曾读过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讲述的是流浪汉故意犯罪想在狱中过冬的一则短篇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荒诞故事,很难想象有人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入狱。

最悲情的养老——入狱养老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入狱养老”这个新词,说是新词其实早在08年就已经出现了。尽管这是个案但是,也能凸显出很大的社会问题。

在事企业单位,退休后有养老金加上自己的积蓄,大部分老年人是能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养老模式,安度晚年的。2017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农村人口的占比47%,高达5.7亿。农村的老人在晚年面对的不是自己选择如何养老,而是如何活下去。

最悲情的养老——入狱养老

入狱养老最早发生在2008年。那是奥运会刚闭幕不久的北京,人流熙攘的北京站,七旬老人付信达身无分文的徘徊在北京站,饥肠辘辘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抢劫。他和欧·亨利小说中犯罪的目的一样是进监狱。在抢劫一位中年妇女未果后,他转而抢劫了一名学生,如愿被捉捕。

在立案后,付信达请求重判增加刑期。经鉴定被抢物品价值9000多元,但他要求法官加重刑期。同年11月24日,法院宣判2年有期徒刑,罚款6000元,付信达未能缴纳罚款。在宣判后,他多次要求加重量性,并称:“判太轻,过两年出去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怎么办?”“实在不行就再抢劫,然后回监狱里养老。”

法律规定入狱期间如果被报纸或电视报道,可以减刑半年。一年半后,付达信被提前出狱,可是付达信拒不签字,不愿意出狱。被 出狱后住进了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镇敬老院。“这里的生活赶不上监狱。”付达信说:“我不想减刑,如今老汉被提前释放出狱了,却依然怀念监狱生活实在让人不免叹息。

付达信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的农民。因为家里穷,付达信一辈子都没有娶过亲。年轻的时候,在云南放过6年的鸭子,鸭子被人毒死了,他开始常年在广西、广东打工。

年纪大了,付达信再也干不动活,只能回到村里。三十多年前修建的泥砖房已经塌了半边,村民经常看到付达信蹲在田埂上,米饭泡上凉水,便是一餐。近年因为年岁大了,干不动田里的活,付达信将村里分给他的八分地退了回去,也由此走上了“食不果腹”的艰难道路。前两年付达信身体还好,可以干些活,收入刚刚够养活自己。近些年他得了病,再加上岁数大了,挣的钱很少。入狱前,付达信已经两年没有吃上肉了。

最悲情的养老——入狱养老

由于生活太艰难,2003年付达信找到县民政办反映情况,才知道自己是五保户,可以拿到补助。在祁东县,像付达信这样的“五保”老人(即指无赡养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有一万人。九成以上都在村里自己生活,无人照顾。从2003年起,他领到了一年300元的补助,到2007年涨到了600元。付达信说,一年600元平均下来一天也就1.6元,根本不够生活的。“我们这里米1.5元一斤,肉13元一斤。一块六,你说能吃啥?”因此 打起了“入狱养老”的主意。

从2008年出现公开报道的第一例“入狱养老”起,现在已经出现了几十例。 在互联网上稍加搜索,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因为生活困境想“吃牢饭”,和打“入狱养老”主意的人并不只是他一人。

1、2006年71岁的广东中山流浪汉李召坤也同样选择了故意纵火。在向警方主动自首后,他这样交代自己的犯罪动机:“我曾听说放火烧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

2、北京顺义法院曾开审一个抢劫案,抢劫犯的犯罪动机居然是因为自己犯了重病,无钱医治,希望犯罪后进入监狱里获得国家免费治疗。

3、偷车男子在南昌市南站派出所里一边乐滋滋地向警察讨烟,一边“透露”出想在牢里吃“年夜饭”的强烈愿望,弄得警察们哭笑不得。据介绍,1日下午,保安就在他面前,吴某明目张胆地拿着一把扳手,非常“高调”地在铁路一中门口撬自行车锁。被保安扭住后,他还挺乐。(2月4日现代快报)

“入狱养老并不是从2008年才开始出现的,全国早就有数万案例,只不过首例曝光出现在2008年而已。

一段时间,媒体多次报道有人为治病、养老而故意犯罪进监狱的事。19岁的北京顺义区农民李大伟因患有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筹集很高的治疗费用,实施了抢劫,被判刑7年,但法院决定对其实行监外执行,没想到,李大伟在监外执行期间又实施了第二次抢劫,这一次他是故意进监狱来享受免费治疗。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5000万高龄民工靠什么养老?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高龄农民工群体正陷入“留城工作难找、返乡缺乏依靠”的困境:无论是留在城市里打拼“讨生活”,还是返乡继续“干农活”,都面临着养老保险、找工作、职业病等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9.2%,过5000万。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悲哀的话题。大批高龄农民工不得不远离家乡,来到工厂甚至建筑工地,从事最苦最累的重体力活。高龄农民工为了更容易找到工作,有的持假身份证留在工地;有的不断地走进理发室将自己的白发染黑。

当他们老去,谁来给他们养老,或者说他们所需的养老需求谁能来满足?当企业进了养老圈,把焦点放在这些人的养老问题上是个不错的入口。

入狱养老,是一种无奈之举,让人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份心酸。基础养老金上调、医保体系调整,国家的政策一直在向农村养老倾斜。各地越来越多的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也不断出台。

在老龄化加重的当下,养老话题也不应局限在中高收入群体。最后希望“入狱养老”永远只是新闻,而不是一类的群体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