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爲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作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養老行業仍存在許多急需完善之處。

而日本有“銀髮之國”之稱,早在1970年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其養老產業精細化、嚴謹化、多樣化,已成為世界養老產業的領頭羊和學習榜樣。

故而,向日本養老產業學習勢必讓我們受益不少。本篇將為你介紹的是位於日本栃木縣下野市的一家養老院,名為「新」。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為何日本養老服務世界一流,日本養老院有哪些特色和優勢,日本老年人如何養老?

在日本,各種商業養老院數量已超過2000家,其平均擁有50間以上住房,而入住者的人均居住面積大多不低於18平方米,居室多配備衛生間。入住者繳納的費用與其所需看護程度等相聯繫。在無需特別看護的情況下,入住費用通常不會高於當地中等地段租房居住的費用。中國敬老院網,日本是亞洲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目前,日本65歲以上老人約為300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達23.1%,即每5人中即有1名老人。圍繞龐大的老年人口,日本社會逐漸形成了與之相應的醫療看護、養老居住、老年旅遊等產業。日本政府已將其中部分產業定為日本經濟未來的增長點,並希望通過搶佔先機,將相關產業建設為日本的優勢項目,參與未來國際競爭。

在政府大力建設養老設施的同時,由於中等收入階層的老年人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以及認知障礙等特殊群體的個別需求,也有不少企業建設個性化的商業養老院。

在日本,政府、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均可建設養老設施。政府主要提供基本福利範圍內的養老設施,而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則根據老年人不同群體、不同需求建設相應的商業或公益性養老設施。日本國民平均壽命位居發達國家前列,60至70多歲的老年人普遍身體狀況較好,因此,中產階層以上的老人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養老,需要時則聘請上門看護服務。但是,也有大批中低收入階層人士居住於相對生活成本較低的養老院。

沒有一絲霧霾的藍天,被農田,森林,小溪流包圍著的幾棟小木屋,空氣清新,鳥鳴歡快,這裡不會是個度假屋吧~

再往裡走,還有露天溫泉,落地大窗的暖爐餐廳,陽光普照的圖書吧檯。室內,室外溫泉

落地大窗的暖爐餐廳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陽光普照的圖書吧檯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做體操的爺爺奶奶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大家跟著我的手勢一起來”夕陽西下,散步聊天的老爺爺

事實上,這裡居然是個養老院?!

“這哪裡像是養老院,分明是個度假屋嘛”,老人們在這裡也不僅僅是“享福”,竟然還要做苦力活,比如種地,洗衣服,做飯……

春天到了,一起在田間播種的老人們

仔細去了解才發現,這家開在日本鄉下的養老院,不僅僅只想要給老人一個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在這些基礎設施之外,他們更想做的是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

來到這裡的老人們不是被照顧的對象,而是在這裡認真地過他們自己的生活,甚至去追求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

原來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有尊嚴,不去應付了事,而是認真對待生活。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般人可能並不願意去養老院生活,但在這個海邊的養老院,自從30年前建成以來,想搬進來住的人卻絡繹不絕。

現在這裡已經居住了460個老人了,是日本最大的養老院。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神奈川縣的三浦半島,寧靜的海邊的一所養老院。和所有老去的人一樣,這裡的老人也都是頭髮花白,步履蹣跚,但這些老人好像又有些不一樣。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我們並不是夫妻,但是已經超越了夫妻”,老奶奶一邊說,坐在對面的老爺爺就看著她微笑。92歲的節子已經在這裡住了30年,他們倆每天約定在這個座位上碰頭,就好像初戀的高中生,每天約定在小樹林見面。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一個人的話,太淒涼了,我很任性,他剛好包容我”,面對人生暮年新的邂逅,這對老人並沒有瞻前顧後,而是很勇敢地去接受和擁抱了。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82歲,愛看報紙的老爺爺,年輕的時候是高中老師,妻子去世後,不想一個人渾渾噩噩過日子,就把自己的房子賣了,用賣房子的200多萬住進了養老院的海景房。

“人生最後的時光,想和海待在一起”。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老爺爺的房間佈置地非常有情調,因為喜歡爵士樂,還買了聽爵士樂的設備,每天抽點時間,面對著落地窗外的海景,自己磨咖啡豆,聽爵士樂,“這樣的生活,我很滿足”。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一個又酷又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也不是所有老人都熱衷於享受生活,很多老人更願意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已經90歲的老爺爺,以前是工程開發師,但他最愛的是做木雕。工作的時候太忙,沒有時間去做,住進養老院以後,把自己房間當成了工作室,每天埋頭做木雕,到現在,都做了上百部作品了。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剛住進這裡才兩年的老奶奶,居然自己折騰出了一個菜園子,還有很多鮮花。“今後會怎樣不知道,但是來到這裡以後,心情變得很清淨。”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因為年少時的一個夢,老奶奶83歲開始挑戰鋼琴,每天努力去練習,最終能夠完整彈出一個曲子,完成了自己生命的一個挑戰。誰說老了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只要想做,就任何時候都不遲。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遇到天氣好的時候,就一群人結伴出去玩耍。帽子,墨鏡,揹包……一個個都是酷酷的老頭老太。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自由和老年人的活力,是我們在這個紀錄片裡獲得的最大的兩個感受。

在這裡,對老人的關懷其實不僅僅是體現在飲食的供給,醫療設備的完善,更多是去了解,去滿足老年人心裡的需求。

在千百種老年生活裡,我們看到了一種沒有放棄自己剩餘人生可能性的生活方式。

人生的旅程還在繼續,不應該在60歲,70歲,80歲……的時候放棄了對生命的持續探索。

其實所有人老了以後都會面臨一樣的問題

——生理機能衰退以後,不同程度產生體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活動半徑縮小,康復能力差,對外界刺激反應明顯,與社會發展漸漸脫節,社交範圍窄小,無法獨立生活等問題。

這些問題集中帶給老年人的感受就是孤獨,失去存在的意義,因為老去產生的自卑。這些感受導致了尊嚴感的喪失。

體現尊嚴感的設計,其實是要最大程度讓老人感覺“我可以輕鬆自在地獨立生活”,“我被社會接納和關愛,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正是在深刻理解這些的情況下,院長山中幸子在一片農田,森林包圍著的地方創辦了“新養老院”。

和一些傳統的養老院不一樣,這裡沒有嚴苛的管理,不會讓你在房間裡待一整天,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來開啟人生新的旅程的。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和一般的養老院的公寓房不一樣,“新養老院”裡種了大量的樹,房屋也運用了一些木結構建築,乍一看,還真看不出是個養老院,希望這些木製元素能帶給老人們自然、生命的氣息。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養老院的基礎設施非常齊全,一層主要分為長型建築與三個獨立小建築。長型建築公共空間從左到右依次是玄關、和室、擁有暖爐的餐廳、露天溫泉、黃金浴房、洗衣房、土間餐廳。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暖爐餐廳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玄關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露天溫泉

而三個獨立小建築為咖啡屋、工房、教室。另外室外除了大量的草坪地外,還有養雞空間以及耕種空間。

咖啡吧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教室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洗衣房

養老院的獨立房間的面積並不大,但有很多比較開放的公共空間。在這些地方老人們可以結交新的朋友,可以聊聊彼此的過往,可以一起去庭院散步。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寬闊的迴廊,方便老人在這裡聊天,長型建築的二層公共空間,從左到右依次是會議室、圖書館、餐廳、足浴沙龍、開心廚房等。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兒童遊樂場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足浴房,大家可以一邊泡腳一邊聊天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開心廚房是個開放的空間,在這裡可以與新家人一起烹飪今日的晚餐。

還有一些設計上的小細節,體現對老人們的關懷。

智能馬桶的選用更適合老人。不僅能通過便圈加熱,消除冬天如廁冰冷感;而且清潔衛生,更有利於健康。

大家都知道起身的時候:手撐著的力氣需要支撐整個身體,而由順手處的扶手拉的過程則省力許多,所以扶手的位置應設定在離馬桶15~30mm的牆壁上。

廁紙的位置同樣重要。廁紙如果離身體太近,則需要身體扭轉向一側;廁紙如果離身體太遠,身體需要前傾去才能碰觸,易發生摔倒。

老人站立時,80cm是洗漱臺的舒適高度,可以減少腰部的負擔,以及水不容易流向肘部而滴落,深度空間上需要達到60cm,這樣的空間站或者坐都恰好了。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除此之外,院長則盡力讓每一個老人都能接觸到更大的社交圈,自由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開放養老院的咖啡吧,圖書館,兒童遊樂場,讓附近居民都能過來,構成一個和諧的社區環境。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過來玩的小孩子,教室裡定期會開設一些課程,比如插花、太極拳教授等,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去參加。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老頭們最愛聚集在木工房研究木工活。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也有耕作的地方,只要老頭老太們願意,可以自己去親手栽種蔬菜,然後自己烹調。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太陽好的時候出去兜個風。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從沒合唱過的老人們,還自己練習了大合唱。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看上去自由的管理方式其實是最難的,因為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但是山中幸子卻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

“就是想讓來到這裡的每一個老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

“新養老院”的收費並不低,平均月租在1.3萬左右,只有50個名額,但一旦有名額空出來,就會馬上被填上。

“很多老人覺得來到這裡很自由”,山中幸子說。

大概是這裡的壞境給到了老人生活的尊嚴感,不再是草率應付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而是認真思考起:人生的最後旅程,我還能做什麼。

在充滿希望和熱情的每一天,老去和麵臨死亡好像不再是那麼不堪和孤獨的事情,生活會依然美好。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心裡充滿陽光,就不懼怕老去。

此養老院曾榮獲了GOOD DESIGN設計大獎。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這家養老院之所以命名為「新」是因為它有很多與以往養老院不同的地方。

過去很多的養老院都有著比較嚴苛的管理,就連房子裡的窗戶都不能自由地開合。老人們也很少有機會能夠在室外感受四季的變化,更多地是坐在房間裡發呆來耗費這一天。

而這家養老院希望給老人們一個新的開始,老人們可以在這裡感受生活,可以在工房裡做手工、可以在教室裡學習新的知識、可以烹飪自己喜歡的食物、可以在院子裡種上植物等等。

「新」養老院位於下野市小金井,周圍是農田、森林,擁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一層的空間佈局圖:一層主要分為長型建築與三個獨立小建築。長型建築公共空間從左到右依次是玄關、和室、擁有暖爐的餐廳、露天溫泉、黃金浴、mother's room 、土間餐廳。而三個獨立小建築為咖啡屋、工房、教室。另外室外除了大量的草坪地外,還有養雞空間以及耕種空間。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和室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大餐廳:此養老院的個室的房間面積並不大,但更多的是像這這樣比較開放的公共空間。在這些地方老人們可以結交新的朋友,可以聊聊彼此的過往,可以一起去庭院散步。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大餐廳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黃金浴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直接進入浴室時,需75cm以上;當進入需迂迴時,門開尺寸至少80cm以上(洗浴過道容身處亦大於80cm);進入浴室路上應沒有障礙。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進入處需有可直接抓取的扶手(否則不用開門,改成移門較好)。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淋浴空間寬度至少設定在80cm以上,這樣才能容納輪椅或者淋浴椅時的空間;當老人需要介乎者從後面幫忙洗浴的時候,所需寬度需控制在1米以上,深度需在1.6米以上。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傳統的浴缸有常見的深度大約60-65釐米。如果在固定的地面上,進入浴缸有很高的橫跨高度。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容易打破身體的平衡,常委坐也易趨於疲軟。當進出抬起腳達到到腰高,則老人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從地面到浴缸邊緣的高度為350~450mm是最容易出入的,浴缸的深度約500毫米左右。

土間餐廳:在日本的傳統民家或倉庫的室內空間裡,人類生活起居的空間被柱區分成高於地面並鋪設木板等板材的地板“床(ゆか)”,以及與地面同高的土間兩個部分。

休閒空間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工房:「新」養老院裡種了大量的綠植以及運用了一些木結構建築,希望能帶給老人們自然、生命的氣息。老人們可以在工房製作自己想要的手工藝品。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教室:教室裡定期會開設一些課程,譬如插花、太極拳教授等。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二層空間分佈圖:長型建築的二層公共空間,從左到右依次是會議室、圖書館、餐廳、足浴沙龍、開心廚房等。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讀書角

兒童房間:住進養老院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當然也會有家人的看望,也可以在這裡享受天倫之樂。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開心廚房:開放的空間,在這裡可以與新家人一起烹飪今日的晚餐。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廁所:智能馬桶蓋的中老年人佔了消費用戶中的20%,智能馬桶蓋起源於美國,最早用於醫療和老年保健,最初設置有溫水洗淨功能。現在智能馬桶包含了清水沖洗、自動烘乾、墊圈加熱、抗菌除臭等。

智能馬桶適合有腸胃、便秘等問題的患者。不僅能通過便圈加熱,消除冬天如廁冰冷感;而且清潔衛生,更有利於健康。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大家都知道起身的時候:手撐著的力氣需要支撐整個身體,而由順手處的扶手拉的過程則省力許多,所以扶手的位置應設定在離馬桶15~30mm的牆壁上。

傳統馬桶較低,老人站立起較費力,所以可以用輔高坐墊來增加5cm馬桶的高度!(圖片是電動的,輔高便圈則很廉價);另外馬桶兩側的把手使得老人如廁時有支力點。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廁紙的位置同樣重要。廁紙如果離身體太近,則需要身體扭轉向一側;廁紙如果離身體太遠,身體需要前傾去才能碰觸,易發生摔倒。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足浴沙龍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個室:個室的空間不是很大,分為將更多的空間給予了公共空間,希望老人不要整天呆在房間裡,走出去跟大家交流。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一般家庭裡開關的高度是120釐米,但對於老齡人是感覺高了的。可以將高度稍微降低到90~100釐米左右,避免電器線出現在地上(容易絆倒)、插座的漏電保護等等。

在日本為了在此度過餘生,賣了房子都要去住這家養老院

臺盆及水龍頭設計則需要尺寸:

A. 水龍頭把手容易接觸的深度約30cm左右

B. 接觸到水流的深度約30cm左右(出水向外傾斜)

C. 手插入的容納空間需水龍頭吐水高度在10cm以上

老人站立時,80cm是洗漱臺的舒適高度,可以減少腰部的負擔,以及水不容易流向肘部而滴落,深度空間上需要達到60cm,這樣的空間站或者坐都恰好了。

費用:「新」養老院能容量50人,根據各自條件的不同每個月需要個人承擔的費用在188,300~214,386日元之間(一萬三千人民幣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