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導語

靖樹華的家在一個普通的老式小區,下午兩三點鐘天氣悶熱,小區門口的樹蔭下,坐著幾個人搖著蒲扇就著幾碟小菜兒,一邊喝啤酒一邊拉呱,有了幾分濟南這個城市白天越來越少見的市井煙火氣。走進靖樹華的家,老人連忙把我們讓進了自己的工作間,這是整套房子面積最大、採光最好的向陽房,和普通的家庭佈局不同,這裡不是主人的臥室,也不是客廳,而是工作間——靠窗的位子放著兩張對著的老式寫字檯,兩把靠背工作椅,桌上放了一個個的文件盒;一面牆上掛著一個老式報時掛鐘,貼著靖樹華和老伴不同時期的照片;另一面牆則是兩個大大的書架,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本本手工資料夾,資料夾的背脊上寫著“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

此前,我看過一些關於老人的報道,此刻,我領悟到的大概是“大隱於市,不平凡的平凡人”。

受訪者|靖樹華

編 寫|周 麗

壹 人生數載 搞文藝

靖樹華是1938年生人,八十耄耋,當過兵從過商,卻從來沒把文藝放下。和許多傳統藝人不同,靖樹華並不是從小師承名家,全憑自己的一腔熱愛。

“我沒有老師,就是本身愛好這一行,那個時候也沒有請老師的條件!”

到現在靖樹華依然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文藝,演獨幕話劇的情景。“7、8歲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演獨幕話劇,獨幕話劇現在叫小品了,第一個小品我演一個小孩兒。白天他累了,躺在床上睡覺說夢話,‘你來了呀?請坐請坐!'這個時候,正好有一個小偷進來,嚇了一跳,覺得孩子沒睡著就想溜走,這時候孩子又說夢話‘你走了嗎?不送不送!'小偷嚇得撒開腿就跑了。”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小品,當時在好幾所學校公開演出了好幾次,也在靖樹華的心裡種下文藝的種子。

靖樹華說,小時候自己不是一個好學生,上學經常遲到。因為那時候,濟南大街的電線杆子上面有個大喇叭,“裡面只要一響起:鐺來個鐺,鐺來個鐺,閒言碎語不用講……,我就走不動道了,非得聽完這一段不可。”靖樹華說。等他到學校,往往就遲到了。老師免不了要批評,靖樹華就撒謊說,家裡有事兒等等,“每次都被同學拆穿——老師老師,他說的不對,他在電線杆底下聽相聲勒!”靖樹華說,沒辦法,從小就喜歡這個,現在想來倒也是一段趣事兒。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抗美援朝後期,丹東市成立了一個抗美援朝文藝兵團體,從全國各地調集了不少文藝兵,靖樹華也在其中。“當時要上前線慰問演出去,因為天氣太冷了,零下30多度,根本沒法演出,大家只好哪來回哪兒去了,我又回到了濟南,當了4年文藝兵。”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轉業之後靖樹華在濟南市話劇團工作,開始演話劇。現代戲《三月三》裡的偵緝隊長周宏亮,是他演出最多的一個角色,曾多次在省裡演出,話劇演出也為靖樹華奠定了堅實的表演基礎。話劇不景氣,藝術團被撤銷,靖樹華被分配到濟南市化工廠從事供銷工作,常年駐外。後來被安排到上海駐滬辦事處,負責廠裡的原料採購、產品銷售。“那我也沒有耽誤練活兒,經常把板兒拿出來敲一敲,在上海我就接觸越劇、崑曲,傳統藝術都有共通之處。”靖樹華說。

靖樹華的藝術人生真正開始閃閃發光,其實是退休之後的這20幾年。“退休之後,自由了,原先搞文藝的老友都來找我一起出去演出,我一聽到“演出”這兩個字,我的頭就癢癢,聽到哪裡敲鼓,就沒有心思幹其他的事情。”

這20幾年,靖樹華通過山東大鼓、山東快書、雙簧等多種藝術表演形式,走遍了濟南市的老年公寓、中小學校、電視節目,成了濟南知名的民間藝人。靖樹華說:“人有,名沒有!”在他看來能從事文藝表演這件事兒本身才是最大的幸福。

貳 生長於斯 愛濟南

讓靖樹華驕傲的有幾件事兒:一件是把濟南的七十二名泉都變成了曲兒,在每一個泉水邊、在鐺鐺車上給遊客演出,講解泉水的來歷典故;一件是把文藝表演送到需要的人身邊,老年人、農民工、學生們;一件是在濟南電視臺新春聯歡晚會這樣的大舞臺上表演。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其實這三件事兒,又是濟南一件事兒。“我就是要把咱濟南的好,告訴更多的人!”靖樹華說。

“人人都說江南好,俺說江南再好,好不過俺濟南,……”靖樹華把濟南的72名泉編成曲,在給遊客講解每一個名泉之前,先給大家唱一段,其中最著名的是趵突泉和大明湖。靖樹華說:“我就給大家介紹,濟南的趵突泉是怎麼形成的,趵突泉的來歷,為什麼封天下第一泉。濟南兩大怪,大明湖的蛤蟆不會叫,水草遍地不見蛇。江南為啥不如俺濟南啊?江南看湖都是死水,咱濟南大明湖,四泉交匯,咕嚕咕嚕的活水,常年18度。你有神話傳說,我們還有民間故事夏雨荷。”

“乘客你坐上鐺鐺車,夢迴民國濟南府,民國服飾穿在身,車內留影記憶新,60年前老濟南,如今回到咱面前。”關於老濟南,靖樹華張嘴就能唱出來講出來,一個個故事,一段段典故都充滿深情,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和泉水的不解之緣。

靖樹華小時候住在剪子巷:“走在青石板上,大明湖的水,就咕嘟咕嘟地順著石板縫兒朝外冒,那個時候沒有自來水公司,好多家需要買水喝,我爺爺他就賣水,我從4、5歲就跟著爺爺一起去推車賣水,還幫忙吆喝‘趵突泉的水來了啊,一分錢、一分錢一挑,一挑就是兩桶。這泉水就是我們家的生命。後來,我父親在人民商場幹買賣,賣油條賣豆漿,我每天從趵突泉的方池子往人民商場挑水,有將近4裡地,每天挑5挑子泉水。

”這泉水裡面也有辛苦生活的汗水,對泉水也就有了特別的感情。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每年五三慘案紀念日,靖樹華都會參加紀念活動,講解、默哀、高呼口號。“1928年,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上,日本帝國主義在濟南殺了6123人,這是濟南人心中永遠的痛,千萬不要忘記日本鬼子在濟南犯下的滔天罪行,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靖樹華這種愛國情結也和泉水有關。“我小的時候跟著爺爺賣水,普利街有個鳳凰公館,咱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實際上是日本的特務機關,水給他們挑好不給錢,還放狗出來咬。”靖樹華的肚子上至今還有深深的傷疤,他也更深地感受到,中國強了,濟南強了,才能更好保護泉水,保護傳統文化。

提起現在的濟南,靖樹華驕傲地說:“現在濟南厲害了,濟南第一高339米,濟南長高了,濟南交通發達了,我們的濟南是世界的濟南。”

“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我覺得就應該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的事業,在走之前,把我知道的這些東西傳授給年輕人。夏天給孩子們上課,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濟南好,好在哪兒?有名,有名在哪裡?大明湖美,美在哪裡?通過我的嘴講給孩子聽,講給外賓聽,講給世界聽!”靖樹華說。

叄 藝術表演 盼傳承

靖樹華在表演的過程中,喜歡和觀眾互動,比如他唱漱玉泉會說:“有些遊客把硬幣往池子拋,硬幣不往水下落,這究竟是為什麼?”他把答案也唱在歌詞裡,原來漱玉泉的泉水是從四壁一起往中間聚攏。這些詞、曲都是靖樹華自己原創。“我成天什麼活兒也不幹,我就收集這些資料,收集了之後彙編到一塊兒,寫成山東大鼓的鼓詞,這些年寫成的資料有十幾萬字。”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問起資料的來源,他說濟南有一箇中山公園,有個專門賣舊書的攤子,一到週末,就到那裡去,只要是有關濟南的,都把它買來,需要的就裁剪下來保存,日積月累,這些民間故事就都裝到腦子裡了,創作起來也得心應手了。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他把所有的資料、作品都彙編成冊,整齊地放在書架上。“我也想找個年輕的把我這一套給它繼承下來,但是太難了。”有些孩子生在濟南、長在濟南,卻不知道濟南的這些典故,年輕的父母自己也不瞭解。每到夏天,靖樹華就走進校園給孩子們做傳統文化的教育,講故事、做表演。他選擇的題材和切口都是小而有趣,比如最近準備的就是關於濟南“摔跤場”的歷史典故。這裡面也包含著他自己的一點小小心思,吸引孩子們的興趣,看看能否找到合適的小苗子。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但是結果卻不如人意,“尤其是我演過的雙簧,也給孩子們上過課,舉辦了幾屆雙簧學習藝術班,沒有留下一個孩子。一是,吃不了這個苦,不願意學,愛好傳統藝術的人不多,藝術傳承不容易;二是,搞曲藝不是別人教不教的問題,是你自己願意不願意、琢磨不琢磨的問題,上心的人不多;三呢,現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罵,不能說,多說了之後家長不幹,現在的家長都願意讓孩子學習西方的藝術,對咱們傳統藝術不是很感興趣。我的大鼓、雙簧都要隨著我一塊兒走了。”靖樹華說這些話的時候有些落寞。有一次,他在泉城廣場演出“雙簧雙簧,大家知道什麼是雙簧嗎?”有一個小朋友說:“爺爺,爺爺,我知道!”老人很激動說:“你怎麼知道雙簧呢?”孩子天真的說:“雙簧啊,就是一個雞蛋磕開兩個黃!”

雖然還沒找到傳承人,但靖樹華的態度卻也樂觀,收徒弟標準沒有降低:第一,長得與眾不同,或胖或瘦,或奇形怪狀;第二,口齒清楚,腦子靈活。畢竟搞文藝一半靠天賦,一半靠勤奮,勉強不來,心急不來。

肆 夫唱婦隨 老來伴

靖樹華雖然80歲了,每天伏案工作、外出活動保持著旺盛的精力。有一次在黑虎泉只有一個遊客,他也堅持唱完,到回家的時候,電動車的電瓶被雨水淋了,只好推著車走了3個半小時才到家。他說自己的健康沒有什麼秘訣。“黑虎泉水真涼,三個老虎把身藏,三個虎頭來噴水,日日夜夜噴水忙,對面還有九女泉……,我把泉水編成曲唱出去,唱一段講一段,我就感覺心裡特別開心,從心裡面覺得快樂,才會健康。”靖樹華說。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而靖樹華的老伴也默默地支持著他的事業,把他的生活照顧得妥貼無虞。說起這些年兩個人是如何相處的,靖樹華的老伴打開了話匣子:“俺倆怎麼相處,我一惹他生氣了,我就琢磨,人一生氣好得病啊,他要是有了病,還是我的事兒啊,我就哄他,他不姓靖嗎?我就說:‘靖哥哥,別生氣了,怨我!'他說,沒生氣,我說,沒生氣你得笑一個,他一笑我就放心了。”

少年夫妻老來伴兒,倆人相互扶持走了幾十年,早已彼此熟悉,還能保持著幽默和情趣,已是十分不易。夫妻之間能夠默默支持,相互捧場,那就是特別的幸福。

靖樹華說:“她有一個好處,整天無怨無悔地工作,我家來以後什麼活兒也不幹,光搞這些資料,她老說,你腿也不大行,你弄資料去吧。我倆這些年就這麼過來了!”

靖樹華的老伴說:“兒孫都在外地,俺倆好好過,他們就能不老是記掛俺倆了,俺也能不操心他們。”

有時候靖樹華也帶著老伴一起出門表演,老伴是最好的捧場,每次演完帶頭鼓掌、喝彩。“她就是個“托兒”!你看我唱五龍潭的時候,她在車上,我就唱‘五龍潭來潭五龍,五龍潭裡出英雄,唐朝有個秦叔寶,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秦瓊!呵呵呵‘回答正確!呵呵呵',各位老師看到了吧,人家這麼大年紀,知道叫秦瓊,你怎麼不知道呢?”靖樹華就這樣,既和遊客互動了,又和自己的老伴互動了,夫唱婦隨,神仙眷侶。

耄耋歌者靖樹華:每一口泉都是叮咚的樂章

靖樹華的老伴照料靖樹華從來不嫌累,夫妻也難免有拌嘴的時候,但是從心裡,還是很尊敬丈夫的。“乾點活兒好啊,好吃懶做好得病。我和他吵了架,我也琢磨琢磨,在外面他這麼受尊重,都對他這麼好,喊他老爺子,靖老師啊,我就覺得跟他吵架對不起他似的!”倆人相敬如賓,現在只要有什麼活動,老伴願意去,靖樹華就用三輪車拉著老伴,兩個人一起去。

後記:

短短地採訪過程中,靖樹華給我們唱了七、八段,我最喜歡的是“百花洲來後宰門,轆轤把子緊相鄰,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百花橋鵲華橋,岱宗街上有個娘娘廟,娘娘廟裡供的是哪座神呢?供的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寥寥幾句便帶人穿越了整個老濟南城,一副鮮活的地圖撲面展開。靖樹華說:“王府池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不用到自來水公司買水,家家都有泉水入戶,到了夏天不用冰箱,用個網兜把西瓜順到泉水裡,泡上2個小時,就是最正宗美味的冰鎮西瓜。”

靖樹華又說生活在美麗的泉城,能用自己的藝術為泉城做貢獻,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自己是個幸福、幸運的人。

而我看著靖樹華和他的老伴,突然想起莫文蔚和李健都唱過、葉芝獻給女友毛特·岡妮熱烈而真摯的愛情詩篇《當你老了》,感動得竟有些想落淚。

When you are old

當你老了

--- William Butler Yeats

——威廉·巴特勒·葉芝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你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惟獨一人曾愛你那朝聖者的心,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在爐罩邊低眉彎腰,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憂戚沉思,喃喃而語,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愛情是怎樣逝去,又怎樣步上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