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有人說,明朝的滅亡,不是因為崇禎的失德,而是因為神宗的怠惰。那麼,這明神宗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又做出了怎樣的“壯舉”以至於因為懶而“流傳千古”呢?今天,小編帶你瞭解一下明神宗的傳奇人生。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明神宗的一生傳奇十足,且把他這一生大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要從他十歲之前說起;第二個時期,是他登基起及在位十年之初,也就是“傀儡”時期,因年幼無知,凡事不得不依靠大學士的輔佐;第三個時期,從他即位十年以後說起,這個時期是他的親政期,也是他的奮鬥期,這一時期,他勤於政務,勵精圖治;第四個時期,也就是他執政的後期,也是他的懈怠期,這一時期,他倦於朝政,強徵礦稅,經濟蕭條,民不聊生。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先說他的第一個時期。都說這皇室充滿了各種無奈與繁瑣。我們今天介紹的這位主角朱翊鈞,其生母李氏本是一介宮女,有幸得朱載垕青睞,多次臨幸,珠胎暗結,喜得貴子。他的出生於父親朱載垕而言,自然是興高采烈,寵之不及。可對於其祖父,也就是嘉靖皇帝,那可就不同了,嘉靖皇帝似乎並不歡迎朱翊鈞的到來,以至於五歲他才有了名字。然而,年幼的他聰穎十分,勸諫父皇不要騎馬,恐傷聖體,此舉深得穆宗皇帝感動,穆宗對這個孩子倍加喜愛。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其次說他的第二個時期。儘管年幼,但是朱翊鈞卻深知,作為皇室子弟,必須發奮圖強,瞭解治國之道。因此年幼的他學習格外用功。他的生母李氏雖出身卑微,但教子頗嚴。如果朱翊鈞不讀書,就把他叫到宮裡訓斥,加上他本人的刻苦努力,其學習大有長進。朱翊鈞即位後,穆宗皇帝留下的內閣成員,如大學士張居正、高拱、高儀等人都是精英,為其登基創造了極好的政治條件。且當時內宮安定,後宮安寧,馮保與張居正合作,以使得政治經濟發展都很良好。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再說他的第三個時期。親政後,某一段時間裡,他發起並參與了三大戰事,有力地鞏固了漢家疆土。正因如此,“萬曆中興”局面得以開創。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那麼,本章重點來了。他的怠政期,瞭解一下。其怠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為立太子一事,他與內閣產生爭執,很厭惡文官,乾脆不理朝政達三十年。另一方面,他沉迷於酒色之中,無心治國理政,竟然在一天之內迎娶了九個嬪妃,讓人大跌眼鏡。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此外,神宗還特別貪財。張居正死後,不僅抄了他的家,而且還將其財產據為己有。年方二十幾,就開始為自己大修陵寢,極度奢侈。他還派人強徵礦稅,搜刮民財,百姓民不聊生。

大明朝的滅亡跟此人有關,而不知情的人卻覺得是明宗太懶了

他的一生很坎坷,不是因為其他事,而是他的一生都在戰鬥,和他的大臣們鬥,可謂是個鬥士。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對於神宗皇帝的一生,小編認為啊,作為一代君王,神宗早年發奮圖強,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作為皇室子弟,學習治國理政之道,這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義務。而作為一個普通人,他的學習精神依然值得千百年後的我們傳承與發揚。至於他從勤奮到懶惰的鉅變,小編認為既不能全面地否定他的轉變,也不能為他的懶惰全面地開脫,而應該以批判理性的思維,進行客觀公正地多角度地多層次地分析與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