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拉燈

前幾年,當媒體不斷的出現“本.拉登”這個名字時,洛陽人笑了,巧合啊,洛陽人每天都說的單詞“拉燈”怎麼還成了人物啦?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

拉燈:在洛陽說的是“拉線開關”,家家都有的玩意兒,這應該是新詞,時間不會太長,基本在解放以後出現。因為,解放前洛陽老城各家基本上用不起“電燈”,1950年以後,照明燈具開始大面積普及,人們使用“拉線開關”閉火,開始告別“煤油燈”。

老城小巷裡的送電大約在1965年,與自來水到來的年限差不多吧,國家都忙著澗西區大廠的建設,西工區的繁華,顧不上老城啦,就算是有了這兩項“現代化”也不是敞開使用,自來水是一條巷子一個水龍頭,(老城人叫:水管)我們把看水管的蔡大娘叫:看水管老婆兒。電燈倒是家家都有啦,但“電壓低”這個很專業的問題,持續到了八十年代才解決。所以啊,在老城,洋蠟、煤油燈、臭電石燈家家都有,應付晚上的停電唄。

當年的用電費用並不高,但老年人節儉慣易啦,不讓隨便使用:拉燈、拉燈....是奶奶每天晚上督促的話語:月亮底兒,明晃晃的,點啥燈呀.....夏季的晚飯在院子裡的“石磨桌子”上共享,趁月亮用餐,不許使用電燈,就算人家供電局不停電,奶奶也不讓讓點燈.....寫作業?還能通融,但奶奶會在天黑前讓你把作業寫完.....

近幾年,人們的居舍開始改善,“拉線開關”由“琴鍵開關”替代,“拉”已變成了“摁”但洛陽老城人還是習慣的說:拉燈....把燈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