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腐敗是從職稱政策開始的:你以爲是道德問題,其實不是

閱讀提示:一群老農在地裡幹活,有一天生產隊長說,我們不能光知道幹活,也要做科研。一個老農說:我農活很小就開始幹了,誰也沒我乾的好,但是沒上過學,不會寫。生產隊長說:那不行,我們這的農民怎麼能不懂科研呢?要麼不在這幹,要麼別人漲工資你不漲。

老農沒辦法,就讓他正讀小學的孫子替他寫。

交上去之後,生產隊長也不看,而是大喊一聲:李老頭交論文一篇。我們醫院論文新突破。

會計說:過,漲工資!

鄉技術指導員本來想寫論文總結,想想沒必要,也沒誰看,再說也比較忙,就隨便複製粘貼弄了一篇。

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

以前,臺灣很窮,而且不是彬彬有禮,出門好似誰都欠他的錢,根本不理會什麼秩序,去哪都要插隊,都要擠。當然,他們自己不覺得有什麼。

一個美國人到那旅遊,發現公交車下,年輕的學生和成年人搶著一團,回去寫了篇文章,批評臺灣的大學生枉為讀書人,連上公交車排隊的意識都沒有,太原始太粗放。

臺灣的一家媒體刊登後,大學生們感覺這是奇恥大辱,發出倡議,從自身做起,坐公交堅決要排隊。他們說:你就是環境,你怎麼樣,環境就怎麼樣……

之後就出現了一個很奇葩的現象:如果他們規規矩矩排隊的話,他們就坐不上公交車,每次都是公交車載著那些不守規矩的人揚長而去。最後,他們發現自己也成了偽君子:車沒來時規規矩矩排隊,車一到,立刻去爭。

自然,沒什麼效果,這個倡議也就沒人提了。幾年後,他們發現,他們遭遇的根本就不是他們的道德問題:後來,公交車班次增加了,橫豎上車都有位置,而且下一班車很快,之前能擠上去就不錯了,現在誰還去擠?

國內的學術腐敗屢次出現,作為知識分子的醫療界,可以說是重災區。不少人提議要嚴管,嚴查學術腐敗,等等。我覺得這個思路是有問題,也管不住,這就和臺灣那些大學生類似:會把自己弄分裂——規規矩矩排隊上不了車。

與公交車班次少是因為窮類似,我們的學術腐敗是不切實際的職稱評審政策。

一、要求全民寫論文。這兩年在有識之士的呼聲下,還稍微不那麼變態,鄉鎮衛生院不需要發論文了,但是無論哪個專業,晉哪個職稱,縣級及以上都要發論文。其實是沒變。

二、期刊沒那麼多,各個省的人事部門又變本加厲弄自己的目錄,人為增加難度。如果以臺灣公交車為例,本來公交車公司投入了10輛車,結果每個區交通部門說,我們不要那麼多,5倆就夠了。人還是那麼多人,怎麼辦?想坐車,加一倍價。各個街道說,不要5倆,輛車就夠了。人還是那麼多人,怎麼辦?再加一倍價。區交通部門就是各個省衛生計生委的人事處,街道就是各個醫院的人事科。

三、能不能不晉升職稱、不發論文?不行!有人說,我不會寫,不發論文行不行?不行!醫院說,不發論文不能晉升職稱。有人說我不晉升職稱行不?可以啊,基本工資和其他人差一大截,不能當三級醫生永遠當助手,不能應聘護士長,退休金也不一樣。我這些都不在乎行不?不行!我們招聘你一個博士,你一篇文章都不寫?待崗!既有大棒,又有胡蘿蔔,很難有人扛得住。不要說會寫,就是不會寫也想辦法找槍手找中介。

一天就一個班次的公交車,與臺灣那個故事不同,想步行回去都不行,也不能騎自行車,也不能選擇其他交通方式,要麼等下一班,下一班是下一天,人越積越多,要麼像個沒素質的人擠上去,是你,你怎麼辦?

事實上,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職稱政策!而且更奇怪的是,我們的寶島臺灣醫生是不晉升職稱的,他們開始是住院醫,然後就是主治,沒有副高和正高。換句話說,你本來就沒必要擠著乘這輛公交車:公交車拉你轉一圈中途不讓下車,還回來!

讓一大幫本來不需要發論文晉職稱的人晉職稱,這幫人直接攪了次序,大家心知肚明,然後,功利心起,願意做研究的人也耐不住寂寞了,也開始造假。於是,學術腐敗成了氣候。

学术腐败是从职称政策开始的:你以为是道德问题,其实不是

(防失聯,長摁二維碼可以加值班微信)

本號由近百位醫院管理專家及十幾位醫療觀察者發起,陸續推出思考醫療市場的原創稿子,兼做新聞。不少文章被轉,凡是署名譚梅的稿子都是由本號顧問團所寫,請按格式署名來源,格式為:醫院院長微信公眾號(yiyuanyuanzhang),譚梅,譚梅不是一個人。

溝通郵箱:[email protected]。對於來稿,默認為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