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轉專業,還需要大學做好這些

“零門檻”轉專業。從2014年開始,浙江農林大學就已經開始推行“零門檻”轉專業政策。五年前,該校的轉專業比例不到70%,實施“零門檻”政策後,學校近三年來轉專業的成功率一直穩定在90%左右。除了浙江農林大學,還有多所高校實行“零門檻 ”轉專業制度。比如,華南師範大學實行按專業招生,探索更靈活的學分制,學生可按規定選擇專業修讀,新生入學後第二學期,可按自己興趣愛好“零門檻”申請轉專業,經考核同意後在第三學期轉入新專業學習,自主選擇畢業時間。

“零門檻”轉專業,還需要大學做好這些

嚴格說來,這些高校的“零門檻”轉專業,還不是完全徹底的“零門檻”,是對申請沒有限制,有轉專業意願的學生都可以提出申請,但是,會根據轉入專業的師資、學生數量,限制轉入人數。比如,浙江農林大學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對於學生的申請是沒有限制的,但不同專業會根據師資和現有學生數量對轉入學生有一個限制,如果報名人數超過可提供名額,則按績點排序。”這相比我國一些高校明確規定轉專業的學生學績點必須達到多少,進一步降低了轉專業的門檻,有利於學生在大學裡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學習,提高大學生對所所學專業的滿意度。我國高校應大力推進“零門檻”轉專業制度,但是,實行“零門檻”轉專業,還需要高校進行進一步的辦學改革。

普遍看來,學生自由轉專業制度,是學校和學生之間持續雙向選擇的一項教學制度安排。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專業,大學則必須提高專業質量吸引學生選擇,並根據學校的選擇淘汰專業。但是真正實現雙向選擇,既需要學生清楚瞭解自己的專業興趣,不是盲目追逐熱門;又需要大學堅持自己的辦學定位,提高每個專業的質量,辦出專業特色。不然,“零門檻”轉專業,會出現學生功利選專業,以及學校為迎合學生而淘汰掉一些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專業的問題。

“零門檻”轉專業,還需要大學做好這些

實施“零門檻”轉專業制度,首要要求大學要重視對大學生的學業與職業發展規劃教育、指導,讓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能清醒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的興趣、能力,並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做出適合自己的學業與職業發展規劃。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對於理性選擇轉專業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每年高考填報志願中,就存在考生和家長盲目追逐“熱門”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大學換專業中,依舊存在。我國教育部門早在1993年實行大學生自由擇業時,就要求高校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指導,但是,真正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指導的學校還不多。這需要高校切實重視起來。

學生“零門檻”選專業,毫無疑問可以促進大學優化專業。但這不是增加“熱門”專業學位那麼簡單。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大學的辦學定位,分為精英教育與職業教育,精英教育學校實行通識教育,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這類學校約佔高等教育的10%,主要指985高校、211院校;職業教育學校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應用技術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這類學校主要指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對於精英教育學校來說,實行“零門檻”換專業,不能迎合學生需要,砍掉基礎學科、專業,這些學科、專業對堅持學校辦學定位極為重要。比如,哲學、歷史專業,不能因選的人少,就不再舉辦。對於這些學科、專業,學校應該提高專業辦學質量,形成本校辦學特色,同時,可以採取一些特殊優惠政策,吸引學生選擇。另外,由於學校是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可以淡化專業界限,拓寬專業面,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培養。

“零門檻”轉專業,還需要大學做好這些

而對於職業教育學校,由於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因此這些學校可以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選擇的變化,調整專業,但在調整專業時,必須進行充分的論證。這可改變我國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以前為追求體量、規模不斷增設新專業的辦學思路,轉而重視專業特色,把每一個專業都辦成具有特色的專業,由此,就是實行“零門檻”自由轉專業,也不會出現學校專業的“冷熱不均”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