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利: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

自創原文首發

千年古剎溫國寺系列(六)

(長安)王劍利

溫國堡·溫國寺

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前者為村,後者是寺。只因為同在長安,都有“溫國”二字,就有人猜疑甚至堅信它們必有聯繫。

王劍利: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


且看它們各自的由來,搞個一清二楚。

溫國堡位於郭杜街辦所在地東南5公里,子午大道東側,潏河北岸。相傳建於隋代,唐中葉改為“溫國堡”。有關溫國堡村的來歷有一種最為可信的說法,那就是,這裡曾是唐初名臣溫大雅的莊園。《長安百村》載:“溫國堡俗稱‘溫圪墶’,在方誌中又被稱為‘國安堡’、‘潏水渡津’、‘寺坡塔兒’。”

王劍利: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


溫大雅(約572年-629年)隋末唐初人,出身官宦之家。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為太原留守時,溫大雅為留守府記室參軍,專掌文書起草等機要工作,溫大雅隨軍撰成《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了李淵的雄才大略。李淵稱帝時的禮儀皆由溫大雅等人制訂,唐代建立後,溫大雅歷任黃門侍郎、陝東道大行臺、工部尚書等職。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擢升溫大雅為禮部尚書,受爵位為黎國公。貞觀三年(629年),溫大雅久勞成疾,病逝長安。溫大雅生前最高的官職是禮部尚書,並不是宰相,而在他死後的很多年,唐高宗追贈他為“尚書右僕射”,相當於有了宰相的名號,而溫國堡人歷代都稱溫大雅為“溫相”,大概也是由此而來。

溫國堡中曾有“溫相寺”,相傳就是為了紀念溫大雅而建。寺裡曾經有僧房、磚塔、大雄寶殿、魁星樓等建築,後因年久失修,塔倒廟傾。

王劍利: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溫國寺原名實際寺(單就實際寺,現西北大學有一處,長安區黃良街道湖村小學有一處。就此二者《千年古剎溫國寺系列四》已有定論),清嘉慶《長安縣誌之寺觀志》載:“溫國寺,在城南四十里水岸。本隋薛國公長孫覽妻鄭氏舍宅置,名實際寺。唐開元十五年,建塔改今寺……”至今這裡存留有“溫國禪寺之名額記”石刻一通,底座鑄有“大明國陝西西安府長安縣黃良裡溫國寺……”字樣的鐵獅子一對,前幾年,這裡還曾有過刻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皇太子千秋千千秋 天下太平皇國永固 ”嘉慶年間重修溫國寺石碑一塊。

王劍利: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由此可見,溫國堡與溫國寺確實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

二〇一八年八月六日

王劍利:溫國堡與溫國寺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兩個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