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修正草案今日迎來二審,免徵額會提高?

個稅草案將於本月27日至31日迎來二審。6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個稅草案,月底公佈草案全文,並向社會大眾公開徵求意見,一個月內就獲6萬多人提了13萬多條意見。在充分聽取民意後,個稅免徵額、稅率、專項附加扣除等將有哪些調整?你最後到手的收入是增加還是減少?

答案有望將在8月31日揭曉。

個稅修正草案今日迎來二審,免徵額會提高?

免徵額是否調整?

個稅起徵點的調整歷來都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焦點。根據草案,免徵額擬從現行個稅法規定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6萬元/年)。

但在向社會大眾公開徵求意見中,公眾普遍認為5000元/月免徵額偏低,所以此次個稅二審中,5000元免徵額是否提高,提高多少將成為審議中最大焦點。

財稅部門認為,5000元免徵額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起徵點是合理的。

然而,不少都市白領認為,通脹水平和還房貸、撫養小孩等多重壓力下,個人負擔較重,應該繼續提高個稅起徵點。

另外,不少學者則建議,免徵額可以根據CPI、房價、人均收入水平、GDP等指標來確定一個動態調節方案,個稅調整總體來說應當是減稅方向。

個稅修正草案今日迎來二審,免徵額會提高?

除了大眾振臂高呼,繼續提高免徵額,不少直接影響個稅走向的人大常委也公開建議:一審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尹中卿認為,考慮到工資佔消費指數的比例,再加上物價猛漲,通貨膨脹加劇,刺激消費共同作用下,對草案提出的減除費用標準仍需討論和研究,可以提高到每月6000元或7000元。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記者,2011年個稅修正草案免徵額由2000元提至3000元,後來在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後,社會普遍反映起徵點偏低,經過各方博弈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最終決定將免徵額提高至3500元,這次很可能也是如此。

個稅修正草案今日迎來二審,免徵額會提高?

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如何設置?

個稅草案新增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專項附加扣除。不過,對於這5項新增的專項附加扣除推出的時間、標準、操作流程均不明確。

目前,草案關於專項附加扣除的相關內容,只有一句“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

作為個稅法改革的重要元素,在稅收法定原則下,理應對專項附加扣除給予基本說明。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單身稅”就出於此,但國家尚未出臺稅收標準,所以是否真的為“單身稅”並不好下定義。

個稅修正草案今日迎來二審,免徵額會提高?

對高淨值人群有哪些影響?

當普通工薪族為減少了個稅歡呼雀躍的時候,高淨值個人可謂苦不堪言。

這次個稅改革對高淨值個人有重大的影響:

個稅首次全面引入反避稅條款,以及明確稅務機關對於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可有權進行調整的兜底條款。

CRS配合機制的全面立法,包括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自然人的納稅識別號以便於未來進行全方位的稅收信息監管,以及各個相關政府機關均有法律義務配合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信息和賬戶信息等。

簡言之,高淨值自由職業者如果沒有及時並儘早地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那很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稅務風險。但如果能及時瞭解並適用國家創業扶持政策,則既能實現依法納稅又能達到財富保護的效果。

個稅修正草案今日迎來二審,免徵額會提高?

10月1日能否“如約”實施新的免徵額?

草案明確提出,在明年正式實施之前,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后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該修正案第十六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之所以先行落地,也是為了滿足公眾的期待,讓減稅紅利儘快實施。

總體而言,個稅基調大致已確定,只是一些重要的細節尚未補充完整。例如,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到底怎麼扣除,扣除標準怎麼定義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但個稅上調後,前三檔稅率級距拓寬,對收入主要來源於工資薪金的中低收入者絕對是利好的,而最開心的估計是月薪上萬元的人群了,一個月可以直接省下好幾百塊錢等同於變相加工資了。然而,關於個稅更多利好消息,大家只能靜待個稅二審的結果出爐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