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南昌那些街道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中山路是南昌最出名的路。全國各地的大城市好像都有條中山路,但南昌的中山路的的確確是為了紀念孫中山的一次南昌之行而命名的,而且,命名之後就再沒改名,這在南昌修建、命名於1949年前的道路中,是唯一的一條。

子固路,因宋代大文豪、政治家曾鞏而得名,據考證歷史上就是各個衙門的所在地,富麗的寧王府的舊址也在這條路上。南昌起義時,大將賀龍的指揮部就在這裡。改革開放初期,它的首尾兩端路口附近,靠近勝利路萬壽宮的那一端是買賣港臺歌曲翻錄帶的集散地。如今,南昌的子固路雖然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但偶爾走上去,看到道路兩旁的樹蔭和那些帶有年份建築,還是依稀能感受到歲月的痕跡。

淵明路,顧名思義陶淵明,作為江西的代表名人,他曾經在九江彭澤做縣令,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辭職歸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南山被後來學者認為是江西的廬山。散文《桃花源記》為他傳世之作。不知道桃花源記是不是也是我們江西的某一塊美麗的土地。此外,淵明路曾一度改名為“國貨路”,抗戰勝利後恢復“淵明路”。八十年代為服裝市場,俗稱“小香港”,江南君常去逛鞋子,買東西記得還價。


疊山路可不是因為這裡以前是山路,而是為了紀念一個人—— 南宋江西省民族英雄謝枋得,謝枋得號疊山。他的事蹟呢,小編也給你侃侃,謝枋得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詩文豪邁奇絕,自成一家。他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以後誰要是問你疊山路的由來,千萬別再隨口答了~

永叔路初建於1928年,以紀念北宋文學家、江西永豐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而命名。十大鄉賢路之一的永叔路,不同於其它鄉賢路,永叔路沒有過多繁華的商業景象,更多的是透著生活氣息。坐下來吃個熱氣騰騰的早餐,相互寒暄幾句,是街邊最常見的景象。在這裡可以看到南昌人最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

天佑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而得名。詹天佑祖籍婺源,1902年11月,萍醴鐵路竣工通車,全長38公里。這是詹天佑在江西唯一一次修建鐵路的經歷。20世紀60年代,以南昌站為中心,周邊建起了9座“村莊”,分別命名為鐵路一村、鐵路二村、鐵路三村等。“村內”住的全是南昌鐵路局職工及家屬。隨著鐵路新村的建設,形成了諸多道路,天佑路就是其中一條。


筷子巷這個名字一聽就讓人忘不了,那麼,筷子巷是賣筷子的麼?還是因為筷子巷形似筷子,又細又長?都不對!小編給你講段故事。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來南昌時曾帶來一朱姓同宗,在此廣置地產,形成街巷後稱快子巷,寓意有二:快子快孫,人丁興旺;快著紫袍,光耀門庭。清道光六年《南昌縣誌》改稱筷子巷,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