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這是柳溪堂的第73篇文章

最近二個消息是比較火爆的,一個是雷軍的99億獎金、第二個是阿里的164億的員工股權獎勵。

火爆的原因是因為數目巨大,甚至有報道對他們的財報進行了分析。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阿里巴巴近日公佈的2019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營收同比增長61%達到809.2億元,平均每天賺2.2億人民幣,而阿里直接拿出164億股權來獎勵員工。數字太大難怪網友會說馬雲搶了雷軍的風頭。

新聞解讀

1、馬雲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因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不是管理模式、財務手段的問題,是企業家格局的問題。

古人云:你得認命。馬雲可以164億給員工,你可能1萬都捨不得,為何還糾結自己為何成不了馬雲呢?

據悉阿里巴巴在財報中的解釋為股權獎勵開出的164億元,是為了穩住公司人才。就問阿里還要不要人,我去!

2、雷軍這個我不想說是批評,狹隘的看法是雷軍自己也想幹點其他的事情,沒錢不行。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股份只是看的,還沒到變現的時候。另外猜測一下,99億對雷軍來說也許有錢也沒時間花,何況自己都快首富了,可能是財務處理的需要。

3、正能量的說法,99億給雷軍是董事會認為小米離不開雷軍,馬雲164億給員工是馬雲認為離不開優秀員工。

給了或許為了幾十倍的營業額。可以說小米董事會和馬雲都在做一件事,為了團隊的穩定,為了人才。

4、其實這個是企業上市後你的資金不是問題的時候,你怎麼發展的問題,你的錢怎麼用的問題。

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會成為阿里巴巴和小米。兩個巨頭到底又多能打呢?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第一季度財報出爐的不事只有阿里,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谷歌、百度、騰訊這些巨頭們也亮出了財報。

很可惜沒有一家打的過阿里,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增速超過50%的企業。騰訊百度都在30%的位置。

而最近的股權激勵百度拿出約10億元,騰訊約42.2億元。加起來都拼不過阿里。

其實作為一個企業,上市往往作為實際控制人的終極目標,可企業是一條不歸路,沒有終點。

上市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當然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你怎麼做都是無可厚非的。

下面我們對上市後企業的走向或者是發展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第一種:上市後

開始了更大舞臺的發展

公司的體量一下子變大了,進入資本市場後,想做更大的事情。

很多企業是越做越大,就需要大量的人才,21世紀人才最貴,所以通過對人才的股權激勵,讓他們留在企業的同時,該給高額的工資留住人才。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想做大事沒有人,應該寸步難行。

因為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未來就是合夥人制度,也就是說你的工人也許就是你的合夥人,雖然有點誇張,不過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人才越來越難找。

每個老闆都想自己什麼都不管,有人替你掙錢,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這就需要你捨得花錢,看清錢的作用,以及你對錢的一個重新認識或者是定位,從一個企業主到企業家的轉變是需要勇氣和靈氣的。

那麼馬雲的阿里巴巴,任正非的華為都是好的案例。

當然所有高工資、高福利的前提,是老闆把自己的正事幹好,上市後需要更努力,而不是做撒手掌櫃。很多企業老闆說我也想啊,可沒這個條件,這個就需要問問為什麼了。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第二種:企業上市了

開始保守斂財的階段

一下子自己的財富爆漲,公司股份制後,原來自己100%的股份變得只有一半了,心理覺得很擔心,一旦有一天自己不是控制人了怎麼辦?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開始了自己的斂財之路,可以說現在的上市公司這樣的是很多,在他們看來,公司是大家的,我為什麼不自己先弄點呢?

實控人根據自己的條件,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把公司的錢改頭換面變成自己的。看看他們的費用、壞賬、關聯交易還有各種巧立名目的辦法。

最後的情況是大家都看在眼裡,都開始千方百計的怎麼撈錢吧,無心開展公司業務,就像一部電視劇說的人心散了,什麼事都幹不起來了。

公司也就不溫不火的維持著。企業上市後的矛盾心理使得企業最後走向困難的階段。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第三種:極端情況

上市就為了套現走人

前幾年資本市場火爆,股價高升,上市變成了脫離苦海的一個辦法,上市後套現走人的現象也是不少。

網上一搜一大堆,你可以簡單的想想,套現幾十個億,或者更多就目前的社會收入情況,子子孫孫不用幹活了啊,為啥自己還這麼辛苦。

幹了這麼多年也該輕鬆一下了。上市的終極目標變成了離場。

這樣想法的企業家也是很多的,高位套現、減持、股權轉讓借殼,享受田園生活。

也有很多人是因為經營不善、沒有人也沒有能力或者是信心重整旗鼓,本身公司舉步維艱而選擇走人的下策。

當然上市在中國這個特殊時期造就了不少的成功者,而他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學習能力,或者說對社會實局的把握能力不足,給了上市機會,想大展宏圖最後屢屢碰壁,偏離主業。

沒有人才和管理體系,憑著感覺多元化發展,就是我們常說的想幹好走錯路了,最後日落西山。

確實機會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得住的,持續成功和蛻變才是正真的企業家。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關於上市公司的發展

關於上市公司的發展是發展主業還是多元化發展

關於上市公司發展主業還是多元化發展,這個是兩個路徑的問題,我覺得都可以,關鍵是一旦你選擇了其中之一,你怎麼做的問題。

1、 首先我們說發展主業。

其實發展主業,你要分析一下主業的行業情況,我個人認為,如果行業相對穩定,這麼多年起伏不大,我說的起伏是整個行業銷售情況。

你也不要拿國外的數據,也不是我們公司的情況,我們增長很大,就說明需求很大的假象。

產品講的是總需求。所以如果總需求穩定增長的不建議在擴大產能,而是選擇同業併購。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因為你的擴產勢必是擠壓同業的產品,最後造成低價競爭,變成自己打自己得局面,不但利潤得不到提升,由於你固定資產的增加價格的下降反而是利潤下降。

要做的是把握全局而不是打掉他們。事實上收購比干掉他們,讓他們退出市場更容易。

因為你收購的不是工廠是市場。這個才是關鍵。工廠我相信你有能力建100個。市場呢?

而利用資本去併購,最快速度的完成自己產量和佔有率的提升,同樣完成自己的目標。做老大的方式很多種,不一定要自己動手。

發展主業的另外一個方式是自己的產業鏈的問題,這個說實話,你要把握好一個問題,就是不要讓你的供應商遠離你。

你還沒有能力統治世界。因為供應商的危機是一旦你自己有能力提供30%,他就會去尋找或者去培育你的競爭對手。

所以關於全產業鏈發展的問題,你最好是間隔發展,就是1、2、3、4、5個部分,你在5的位置,你最好發展2或者3、不要跟自己直接發生業務對接。

要不你的發展會遇到很大的阻力。當然這個只是發展方向性的,說個大概。

2、其次我們講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發展是跟自己的主業沒啥關係。所以人員、模式、框架都是獨立的。

為行業不一樣,混在一起只會矛盾重重,最基本的矛盾是工資標準不一樣。

自己的行業你都經營了這麼多年,進入其他行業也不是那麼簡單。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

雖說道理差不多,可行業秘密都是有的。哪怕是販毒,你光有錢也是不行的。所以多元化發展,你首先要有團隊,而不是錢。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這就是馬雲為什麼會成功了,他有人啊,你看拍個電影都有這麼多人捧場。

一旦你覺得進入這個行業,你就要請行業資深人員建團隊,這個時候就是你的能力問題了,你的格局問題了。

你的放心,你的捨得、你的把控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就看你武功高不高了。這個是比發展主業更難的一個階段,也是衡量你是專業選手還是全能選手的問題。

因此,對很多企業來說多元化是陷阱。

現在你可以理解為什麼馬雲要付146億,小米董事會要出99億了。多元化說到底是你的錢請人管理掙錢,就是合夥人制度的一個前身。

最後企業發展都會歸集到一個問題,就是人才。因為你要老,時代在前進,企業要發展,人才要更替。

百年企業的發展路程告訴我們,好像只有二個:適應時代變化和人才。

今日互動

你喜歡你的公司嗎?

公司大方嗎?

有什麼特別讓你氣憤和感動的事嗎?

在留言區和我分享說說吧

馬雲給了員工164億,雷軍自己拿了99億,老闆你看咋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