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和「字」

古代人有“名”也有“字”,“名”又叫“本名”,“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的名字。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但一般都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家才會取字。

字的用法是這樣的:

同輩人或地位相當的人,尊稱別人用字;

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

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可以稱名而不稱字;

所以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如果是晚輩對長輩或者下級對上級的稱呼,請看之前寫《如果穿越到三國該怎麼稱呼人家》)

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也是有規律可尋的。

1

排行取字

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這個次序就是伯(孟)、仲、叔、季表示排序,伯為嫡,孟為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吳孫氏弟兄了。

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

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

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

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如果兄弟數目多的話請參考“司馬八達”

2

意義相同

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都是光線充足;

馬超字孟起,超與起皆有多過的意思

黃蓋字公覆,覆及蓋有遮蔽、隱藏之意;

張遼字文遠,遼和遠有遙遠的意思;

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

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和“字”

3

意義相反

賈詡字文和,詡為誇口,而和為適中、恰當。

甘寧字興霸,寧與興意思相反。

鄧艾字士載,艾是停止,而載則動。

呂蒙字子明,蒙與明意思相反為不明。

鍾會字士季,會是短時間,季為長時間。

諸葛誕字公休,誕為開始,休為結局。

4

意義相順

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劉備字玄德,《道德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不宰,是謂玄德。”意思是“生長萬物卻不據為己有,施澤萬物卻不自恃己功,養育萬物卻不為其主宰,就叫做深厚的恩德。”而“備”在《說文解字》中為“慎”,玄德是指潛蓄而不著於外的德性。《書·舜典》:“玄德升聞,乃命以位。”

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和“字”

5

意義相延

就是名字意思的延伸

比如李白,字太白。這是對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延伸了牧。

6

名字的解釋或補充

黃忠字漢升,使漢朝興起亦為其忠之表現;

程普字德謀,普為普及,以字補充名;

許褚字仲康,褚為貯藏,康為豐足豐富可由儲存而來;

滿寵字伯寧,寵為恩惠,寧為願、盼望,以字補充名。

7

表示尊敬

在字前面加子字、公、文、士等字都很普遍。這些字都表示對男子的尊稱。

這些字很常見,我就不例舉了

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和“字”

8

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

眭固字白兔,不要問我為什麼排第一,一個很man的盜賊

奇葩的最大因素就是古代和現代同字不同意,下面幾個是古時很正常的字,但現在看著就覺得搞笑了,

費詩字公舉,你是我的小公舉

袁術字公路,我把車子開上五環,我什麼都不管

韓當字義公,為兒子打工的義工

董襲字元代,元代之後是明代

劉禪字公嗣,皇位還用競爭嗎

左慈字元放,沒人抓得住你

辛毗字佐治, hello Georgia

三分鐘讀懂古人的“名”和“字”

另外細心的發燒友們肯定發現了,為啥三國時候的人都是單名,就是名字只有兩個字,比如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司馬懿、夏侯惇則是複姓,但還是單名。

其實這個就是王莽新政時候出的。

王莽規定“去二名”,也就是不準用兩個字的名字,而且還補充,一旦人犯了罪,一個字的名字就得改回兩個字。《前漢書》記載: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風單于,宜上書慕化,為一名,漢必加厚賞。單于從之。

就是說沒有犯過錯的人都是單名,犯了錯的人都是兩個字的名。

王莽的這條規定影響了一個時代,雖然新朝被推翻了,但這種趨勢還是延續到三國。

最後介紹下本期的作者

永夜無月,

無雙俱樂部4v4選手,技術不行只能憑藉性別優勢帶來的好運氣胡對手幾局。主修歷史但是什麼書都看一點,腦子裡塞了好多亂七八糟的歷史類八卦,但苦於專業技術不達標,開了好多腦洞都沒有辦法來論證。抱大腿技術一流,因為遇到了大佬光柵聖澤躺贏過幾次。有時不自覺會和大佬秀恩愛,方圓百里見之色變,場面慘不忍睹。

字太多,就是三國殺2017校園行年度總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