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非洲那些事兒(4)冷戰結束爲何非洲還喜歡中國

從80年代起,中國淡化了意識形態之爭,外交以務實為主,對內埋頭經濟建設,對外減少無償援助。同時,美蘇的全球冷戰也進入最後階段,並在90年代初以蘇聯的全面崩潰,美國的一家獨霸而告終。

中國與非洲那些事兒(4)冷戰結束為何非洲還喜歡中國

在美國全球霸權下,中非之間除了一般性的外交活動,更多以民間商貿方式進行。

改革之初的中國,經濟實力有限,然而開放發展的成就,依然為非洲國家所羨慕。在戰亂頻繁、政變不斷、經濟滑坡的90年代,中國與非洲的交流穩中有升。

隨著中國經濟日益發達,國力不斷增強,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攀升,成為多極化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富裕起來的中國,需要走出國門,找到更大的市場,獲取更多的資源,尋求更廣泛的合作小夥伴。

而非洲也樂意得到一個昔日貧窮,如今先富起來的老大哥幫助,帶領大家共同富裕。對非洲國家來說,相比西方國家一直以來的“霸氣”,中國顯得要溫和得多。兩家一拍即合,很快乾柴烈火,蜜裡調油。

早在世紀之交,西方還把動亂中的非洲視為“沒有希望的大陸”時,中國政府便已積極推動兩家的合作。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建立了。10月,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45個非洲國家的高官雲集北京,大家平等磋商、擴大共識、增進了解、加強友誼、促進合作,通過了《北京宣言》和《中非經濟和社會發展合作綱領》兩個歷史性文件。中非雙方決定在21世紀建立和發展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新型夥伴關係,建立中非合作論壇機制。

中國與非洲那些事兒(4)冷戰結束為何非洲還喜歡中國

此後,中非論壇三年一次,不斷升溫。同時,中國的資本和技術也潤物細無聲地逐漸進入了非洲。中非貿易從2000年的106億美元,到2015年高達2000多億美元;中國幫助非洲建了多條鐵路,蒙內鐵路、吉布提鐵路、安哥拉和尼日利亞的鐵路,綿延數千公里,運輸交通上實現了“連通”。

中國與非洲那些事兒(4)冷戰結束為何非洲還喜歡中國

到2014年,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這一年,中非之間的合作又上新臺階。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了中非之間的“三網一化”(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區域航空網及基礎設施工業化),並在2015年初簽署備忘錄,這等於中國幫助非洲,為非洲的現代化打下基礎。

同年,李克強又提出了“六大工程”,即中非合作,推進產業、金融、減貧、生態環保、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類型的項目。其中,產業合作推進中非貿易快速增長,尤其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將中國充足的產能投放到非洲欠發達的廣闊天地中,同時幫助非洲國家培養技術和管理人才,促進其全面發展。金融合作,中國為非洲提供貸款,並設立中非發展基金,把中國的資本投放到缺錢的非洲,盤活非洲中小企業,解決當地就業。減貧合作,是以中國脫貧致富的先進經驗解決非洲貧困問題,尤其以中國農業的力量,幫助土地肥沃而深陷饑荒的非洲擺脫困境。生態合作中,中國幫助非洲擺脫“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保護非洲環境,治理沙漠。人文交流力求建立中非之間的文化互動,為兩大人群構建社會情感的橋樑。安全合作則是中國出面化解非洲的國家、種族、宗教矛盾,幫助非洲國家平息戰亂,維持和平穩定。

中國與非洲那些事兒(4)冷戰結束為何非洲還喜歡中國

這六大工程,不但能解決非洲現在產業落後、沒錢、饑荒貧困人口多、生態惡化嚴重、戰亂頻繁等癥結,而且還將中國獨特的文化與非洲交互,從而在21世紀共同發展。

中國不同於英法,總有殖民時代的傳統利益需要捍衛。中國也不同於美蘇,並不奢求全球霸權,不習慣趾高氣揚的指手畫腳。

中國希望的,是以一種開放的模式,在友誼互助的基礎上共同進步。即使經歷了諸多苦難,明天依然充滿希望。中國如此,非洲也是如此。

中國與非洲那些事兒(4)冷戰結束為何非洲還喜歡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