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出中國首台工業雷射設備,孫文:楚天雷射要做成百年品牌

研制出中国首台工业激光设备,孙文:楚天激光要做成百年品牌

孫文視頻截圖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17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楊李平)孫文是中國最早一撥下海者。1987年,從華工激光專業畢業的孫文,白手起家創立楚天激光,並進入中國第一家“孵化器”——東湖創業中心發展壯大,成為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40年創新發展史的見證者。

“‘楚天激光’要做成百年品牌”,58歲的孫文說,“光谷”以“光”聞名,千萬不要忘記了為何而出發,要在“光”上做深做透。

從無到有

整整一年,沒有接到一個訂單

中國發明激光只比美國晚一年。

1983年,從美國考察回來的華中理工大學(即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再光建議,要藉助湖北在全國的激光技術優勢,以華中理工為龍頭,讓激光產業從實驗室走出來。

“科研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就好像果子賣不出去只能爛在筐裡一樣”,華中理工大學激光系第一屆學生孫文,辭去武漢某研究所的工作,邀了4個同事集體下海,創立武漢楚天光電子公司。整整一年,企業沒有接到一個訂單,之後接的第一筆業務是為四川的一家企業開發心臟起搏器激光焊接機,此時激光焊接技術在國內還沒有解決的先例。為進行技術攻關,就連春節他們也只放假三天,“晚上餓了,又沒有鍋,就用茶壺煮餃子”。

1987年,企業搬入中國第一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第二年,楚天激光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工業激光設備——激光焊接機,拿去給四川客戶試用,當即被留下。

之後,無數革新被創造——最初的激光加工電池生產線是楚天激光創造的;全中國高端的激光美容產品60%以上出自於楚天激光旗下的奇致激光;2008年時,楚天激光的大功率激光切割機用於加工“神七”部件,宇航員出艙服的精密焊接,也是用的楚天激光的激光焊接技術……

孫文說,技術開發高投入是“找死”,不投入是等死,這是行業領跑者必然要面對的問題。為避免技術投入的風險,有人搞克隆,但楚天激光是激光產業的老大,克隆誰的?“現在人們老在提‘彎道超越’,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心態,依靠技術壁壘贏得企業發展先機,只能老老實實研發”。

10年過去,2002年時,楚天激光集團當年專利申請42項,獲批31項,在武漢地區排名第一,已成為中國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激光企業。

從小到大再到強

跨過“大”的陷阱

“有錢時,我們沒有忙著扎進房地產市場,卻投資2500萬元建了楚天激光技術中心大樓”,孫文說,“泡沫”再好,只是一時。

到1995年時,已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楚天”,一年總產值已突破2000萬元。當年小小的楚天光電子公司,已成為一個集團,下面有8個公司:醫用激光廠、工業激光廠、激光成套設備公司、塑鋼裝飾廠、人才培訓學校、影視傳播公司、電子商場、出國中介等。“楚天”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品種齊全的激光企業。

“‘大’是一個陷阱。”孫文說,後來回想,除了前兩個外,新增加的六個實體除了激光成套設備外,其它五個與楚天激光的產業基礎沒有絲毫聯繫。

當時銀行來追貸款,孫文關掉了自己創辦的幾個公司。

他回憶,在“楚天”的幾次困境中,不斷有建議提出:放棄吃緊費力的激光器生產,改做省力便捷的行當,豈不是更好?比如做計算機倒手買賣,比如憑技術做些軟件開發或組裝轉手……“決不放棄主業,激光就是我們的主題。”

“企業發展到400多人的時候,我發現與下屬的溝通、協調越來越難”。他說,直到他去高校讀管理,才豁然開朗。回漢後,他開始構建現代管理制度,辭去總裁職位,並在公司內部實行了競選。

向死而生

無數企業的“墓誌銘”煉成創業故事

“以前,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報告會上,我們只能坐在會議桌外的角落裡,後來上了會議桌。再後來從第六個作報告的企業變成了第一個,前面五家比楚天激光大的企業在不長的時間裡都消亡了”,孫文說,楚天激光活了下來,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產品最齊全、市場網絡最健全的從事數控設備、民用激光設備、工業類激光加工設備、醫療激光設備製造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但別忘了那些死去的企業。”它們致死的原因,楚天激光幾乎全都中招過,比如荒廢主業浪擲金錢精力去副業,比如內部管理不善,比如資金週轉不靈卻被銀行拒之門外,比如上當受騙。30歲的光谷,目前已擁有6萬多家企業,“翻揀下那些死去企業的‘墓誌銘’,對後人未嘗不是一種啟發”。

三十而立的楚天激光,還有至少1/3的路沒有走。孫文說,“楚天”要成為百年品牌。改革開放下一個40年,楚天激光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繼續深耕醫療產業,醫療激光潛力巨大;第二塊是激光在文化旅遊行業的應用,“不光企業需要品牌,區域也需要品牌,‘光谷’以‘光’聞名,千萬不要忘記了為何而出發,要在‘光’上做深做透,做出百年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