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代人受過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我们这代人受过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騰訊穀雨實驗室《新留洋時代》

這是基於騰訊穀雨實驗室《新留洋時代》的系列討論(第三篇)

本期主講人:

王怡波(騰訊新聞穀雨實驗室文字編輯)

顧卉妮(築明教育創始人,哥大新聞學院碩士)

主持人:趙一昕(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傳播學&教育學碩士)

本文看點:

我們這一代人受過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國內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家長產生焦慮

只要有條件就會選擇國外更好的教育

留學是一種更高可能性的投資

未來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教育體系的改良

教育更多是一種喚醒和激活

低齡留學會越來越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我们这代人受过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騰訊穀雨實驗室《新留洋時代》

趙一昕:從教育迴歸到人和人的價值的角度,請王怡波編輯和卉妮姐和談談對留學低齡化或者是留學的看法。

我們這一代人受過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王怡波:整個現在留學的趨勢是年紀越來越小,而且選擇也越來越多元,我覺得從大的趨勢上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當然,分析起為什麼有這樣的趨勢,除了說我們的經濟能力發展使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之外,其實有更大的一個問題在於我們對於自己國家內部的教育的信心在逐步的喪失。

可能包括我們這一代的人,或者說比我們稍微年長一點的人所接受過的教育來說,大家想起來都會覺得說自己過往接受的教育不是最理想的,或者說違背了自己可能更好的意願的。

國內孩子的教育問題讓家長產生焦慮

王怡波:對應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時候,當然希望他們避免重新走我們當年走過的那些彎路,或者說希望他們能夠直接一步到位能夠在經濟條件已經不成問題的情況下,去嘗試更多的更大的可能。那麼本質上它是對原來的這種教育體系,包括現在正在逐步改善的這種教育體系的很多的信任上出現的問題。也有很多除了教學質量之外的一些問題,包括說從幼兒園就開始的這種,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紅黃藍事件,攜程親子園的事件,就我們整個在從幼教開始,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整個上學過程當中發生了很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包括說從幼兒園的虐童,以及原來北京也有很多好的小學出現過毒跑道事件,再到高考萬人過獨木橋的拼搶,給大家造成了很多的焦慮感。

我们这代人受过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騰訊穀雨實驗室《新留洋時代》

只要有條件就會選擇國外更好的教育

王怡波:雖然說這樣的一些負面的事情不一定發生在某個具體的家長身上,但是當這個家庭有能力去國外接受更好的教育條件,能夠更大可能地避開這些問題的時候,那當然他肯定會非常有傾向性的,會去選擇這樣一種可能。雖然說要花費他更多的時間金錢精力,也有可能到最後的教育結果不一定像自己所期望的那麼理想,但是這畢竟是一種可能性。

就像原來我們在探討農村教育跟城市教育的問題一樣,很實際上,農村教育也有很多人才會培養出來,他們從山裡面飛出來變成金鳳凰。但是為什麼他們飛出來之後,他們絕對不會再把孩子送回農村去教育呢,因為這畢竟有一個概率上劣勢。你從城市裡好的中學上名牌大學的幾率,當然是要遠遠比從農村出來的幾率大得多。

留學是一種更高可能性的投資

王怡波:那麼相同的道理,你從哪怕是在中國最好的學校裡面接受的初中教育也好,或者高中教育也好,它跟國外的好的學校、世界前沿所接受到的教育,大家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那麼從概率上,他當然願意去做一種更高可能性的投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低齡留學有時候是一些具備這個條件的家長,他所採取一種教育投資的方式這跟很多國內的家長他們會一窩蜂地去買學區房的邏輯是相通的。

所以我認為留學越來越低齡化這個趨勢本身既是有非常合理的一面,就是說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和學習互相促進的有機會,但是它交接班的成因也有很多是由於教育的焦慮感激發的。

我们这代人受过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騰訊穀雨實驗室《新留洋時代》

未來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教育體系的改良

王怡波:所以之後怎麼發展,比如說會不會越來越多的小孩子或者說青少年他們出去留學,那麼一方面既取決於國外的教育對於中國學生的接納程序 ,另外一方面,當然也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教育體系的發展是不是能夠更完善,是不是能夠彌補大家這種焦慮感,是不是能夠讓大家越來越放心地覺得在國內的教育跟國外是相通的,甚至是正在逐步地去逼近他們。如果說某一天這種最理想的情況真的出現了,那當然會就變成一種對等的情況,也有很多國外的孩子會來中國上學,然後也有很多中國孩子願意到國外上學,他就不是現在這樣一種更傾向於單向式輸出的情況,這就是我對的低齡留學(趨勢)的一個大概判斷。

教育更多是一種喚醒和激活

顧卉妮:教育和人的關係,我覺得教育顯然是不可以離開人來去談的,特別是看你討論的是什麼階段的教育。現在大家知道互聯網時代有個非常時髦的名詞叫做知識付費,強調人的終身學習,強調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在我看來,那樣的一種學習更多的就像是說,比如如果我們把人腦比作電腦的話,也就是在這個電腦裡邊插入更多的解決不同問題的軟件。

在我所從事的這個十五到十八歲的年齡段來講,我認為教育還要更多地迴歸一種喚醒的,一種激活的功能裡來。這樣的一個功能可能跟知識本身的授予和灌輸還不是完全一回事,更多的是需要用一些科學的方法,一種良好的環境來啟發一個人的熱忱和興趣,這個是我和我的同事們致力要去做到的一件事情。

本質上來講當一個人他是在一個激活狀態的時候,事實上他做很多的知識攝取也好,經歷體驗也好,他都是一個非常主動的過程。這個我們認為是我們教育裡面以往可能不太去強調或者是不太去注重的地方,這是我們作為民辦的教育機構,想去補全的一塊空白。

我们这代人受过的教育都不是最理想的

騰訊穀雨實驗室《新留洋時代》

低齡留學會越來越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再往後講其實國際教育這個概念也是一個比較虛偽的命題,在我看來國際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更加以人為本的視角下的教育。它可能會發生在國內也可以發生在海外。相對來講,當我們現在去選購這種國際教育資源的時候,更容易在海外採購和消費到這樣的一種教育資源,這個跟不同文化土壤下的這種基因是有關係的。但是這並不代表說國內是沒有這樣的教育資源的。

我個人覺得從長遠來講,就像我們的旅遊會從國內遊慢慢的變成東南亞遊,然後變成比如說歐洲非洲遊這樣,我覺得我們對於教育資源的本身的選擇以及選擇的視野範圍,也會隨著時間的漸長變得越來越廣闊。像現在這種比較少的人才可以選擇的海外低齡留學,或者是海外的本科,我相信日後會越來越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