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保潔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應

理性·建設性

一个保洁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应

對於如何化解人工成本上升壓力等問題,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的多個物業公司負責人均表示,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提高物業費;第二,用機器代替人,減少服務人員總數。

一个保洁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应
一个保洁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应一个保洁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应

“原來單個保潔的工資報價是3000元左右,現在報價一下漲到5000元。”9月11日,鄔梅感嘆,近期人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讓物業管理企業普遍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還繼續上升的話,就做不下去了。”

鄔梅是北京一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其公司的保安、保潔等基層員工人數接近千人,在她看來,對於一家物業管理企業來說,其人工成本佔到總成本60%以上,“本來利潤就很低,如果每個員工增加2000元,還怎麼幹。”鄔梅表示。

綠城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城服務”,02869.HK)董事長吳志華表示,物業管理行業平均淨利潤率在10%左右,屬於微利行業。近年來,隨著房價、房租等生活成本提高,也帶動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物業管理這類勞動密集型企業,普遍面臨著較大的盈利壓力。

人工成本上升

鄔梅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其所在物業公司的保安為公司直聘,保潔則通過招標形式外包給專業保潔公司,在進行本年招標前,保潔月工資普遍在3000元左右。

但在最近的一次保潔招標中,投標方的報價讓鄔梅感到一陣寒意,投標企業單個保潔月薪報價普遍在5000元左右,“最低報價是4700元,最高的那家報價是5300元。”

通常情況下,物業管理公司根據服務社區的不同品質,會引入不同標準的服務人員。按照這次招標報價測算,最終每名保潔工資增幅將普遍超過50%。

一家已在香港上市、總部位於華南的物業公司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物業公司中保潔的工資相對較低,“比如北京,保潔的工資是3000多元,保安的工資能達到5000多元。”

此外,一家物業管理公司通常還配有維修、園藝、客服、行政等人員,以及少量管理人員。保潔人員工資提高,意味著其他服務人員工資也面臨著上漲的壓力,“保潔工資漲到5000元,保安工資也要跟著漲到7000元。”上述華南物業公司高管表示。

據鄔梅介紹,一般物業公司保安、保潔人員佔基層員工人數比在20%-30%左右,一家中型物業公司大約有三百到五百名保潔、保安人員,一些大型物業公司這類員工人數能達到千人以上。而這些人員的工資很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

鄔梅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人工成本波動,是2017年北京大興區公寓火災後,保潔和保安等基層員工工資一次性上漲了500元。以一家1000名員工的物業公司來看,保潔、保安人員大約為300名左右,每年增加總成本約180萬元,似乎並不明顯。

不過鄔梅也表示,保潔、保安人員工資上漲,往往會帶動非管理層員工工資普遍上漲,按照鄔梅所在公司本次保潔招標報價來看,保潔工資平均上漲1800元,按此漲幅,每位員工工資平均上漲1500元,則1000人的工資總成本將增加1800萬元左右。

1800萬元的成本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物業公司來說,則關係到生死存亡。已在新三板上市的開元物業(831971)員工數量為4866人,其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只有3112.5萬元,彩生活(01778.HK)、中海物業(02669.HK)等行業龍頭企業上半年淨利潤也剛突破2億元大關。

物業公司的焦慮

上述華南物業公司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隨著社會各種成本普遍上漲,人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結果,如果在政策、創新等方面能“不增加企業成本”,人力成本的自然上升有望通過時間來化解。

反之,如果短時間內成本大幅度增加,在上述華南物業公司高管看來,對整個物業管理行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目前的情況只能通過增加物業費來化解成本,但物業費的漲幅很難有這麼大幅度的增加。”

物業管理公司收入來源一個是物業費,另一個是增值服務,包括停車費、維修費、租金以及其他延伸服務收入等。其中物業費依然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例如彩生活的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佔比達到83.5%。

鄔梅也表示,目前物業管理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物業費,對於多數小區而言,物業費上漲並不容易,但成本上升只能通過增加物業費來化解,正常的物業費增幅無法抵消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

上述華南物業公司高管表示,一般情況下,物業費上漲需要經過業主或者業委會三分之二的成員同意,“大部分小區降物業費可以,但上漲物業費很難,普通住宅小區更難通過。”

據其介紹,按照業內測算,這一輪人力成本上漲如果不能化解,物業管理行業成本將增加30%左右,對於只有近10%淨利潤的物業管理行業來說,這將造成毀滅性打擊,“真到了那個時候,沒幾家能活下來。”

據鄔梅透露,近期,物業管理行業對於人力成本上升帶來整個行業成本上升的討論較多,“討論下來的結論就是沒有出路。”

從部分上市物業公司2018年半年報相關數據來測算,開元物業人均月薪如果增加超過約1000元,則會出現虧損;中海物業員工人均月薪增加約1200元會出現虧損;彩生活能承受的人均月薪漲幅極限約為545元。

在吳志華看來,物業管理行業有兩大瓶頸,第一為人口紅利消失,這一方面會導致勞動用工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會使得物業服務人員的素質越來越差。

第二個瓶頸為物業管理行業的規模不經濟效應。通常情況下,企業規模越大,生產越多,效率則越高,但物業管理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結果恰恰相反,“比如管理小區從100個增加到1000個,但並不會因此少用一個保潔,反而服務人數會增多,還增加了管理層成本支出。”吳志華說。

按照綠城服務測算,當前條件下,物業公司管理的物業規模極限是5億平方米,截至目前,只有彩生活一家接近這一極限數字,萬科物業、中海物業、碧桂園服務和綠城服務等物業龍頭企業,管理面積普遍在2億平方米左右。

破解之道

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如果人力成本上漲不可避免,對於多數物業企業而言,短期內難以承受。長期而言,通過減少人工和提高物業費以及增加增值服務收入等措施,可以逐步緩解。

鄔梅表示,近年人力成本一直在增加,只是幅度並不明顯,多數物業管理企業可以正常消化,一旦出現大幅度上升,則多數企業很難承受,“像我們這次保潔招標報價一下漲了2000元,沒有哪家企業能承受住。”

鄔梅表示,目前暫時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寄希望於保潔公司降低報價,“否則真的沒法幹了。”

吳志華則表示,由於綠城服務定位偏高端,又已在香港上市,所以在人力成本上升方面感受到的壓力並不大。據其透露,綠城服務人員工資每年都會有一定幅度上漲,過去一年裡,員工工資平均上漲了8%。

吳志華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綠城服務主要通過增加物業費來化解人力成本上升,過去一年裡,綠城服務物業費上漲幅度普遍在4%左右,再加上增值服務收入漲幅達到12%,“我們的利潤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上升了一個點。”

在吳志華看來,物業費上漲需要以提高物業服務質量為基礎,物業服務品質高,往往會給一個小區的物業帶來不菲的增值,“去年我們拿的一個存量項目,物業費從1.08元直接漲到3元,但業主很認可。”

綠城服務進駐後,該小區二手房價格普遍上漲了5000元左右,“10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物業費增加兩千多元,但物業增值了五六十萬,所以業主們認可。”吳志華表示,物業服務帶來的物業增值往往是物業費的幾百倍。

另外,在多數物業公司管理人士看來,除了增加物業費、機器代替人工等方式外,還需要國家在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

(應受訪者要求,鄔梅為化名)

一个保洁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应一个保洁加薪1000元的蝴蝶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