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的燒皮現象是什麼?

林華,是我的老顧客,也是老朋友。

上週過來新會參加朋友的婚禮,咱又約著見了面。

他帶了些老陳皮讓我鑑別,也送了我一盒龍井的小罐茶。

我調侃了一句,人來了就好,捎禮倒顯得咱倆感情不深。

他說:這是朋友送的,我胃不好,平時少喝綠茶,所以借花敬佛,你不介意就好。

我說:相對於小罐茶,我對你戴的那特粗的金項鍊和金戒指更感興趣。

他笑著說:哈,這像不像有錢人的標配?

我說:還差一個金錶。

他說:我還有個勞力士,只是不願意帶,怕別人說咱顯擺。

我說:沒事,下次見面你也戴上,至少我保證不說你。

他說:做人要低調。

我說:是真心喜歡這樣裝扮?

他說:還不是工作形象需要嘛,我做項目工程的,在老百姓眼裡,這就是有實力的代表。

我說:那是,咱改變不了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順應就是智慧。

他說:最近在忙什麼?感覺你拉薩自駕游回來後,都沒怎麼寫文章了?

我說:算是吧,回來不久就忙著新皮和柑普茶上市,所以停更了,偶爾有些陳皮方面的知識,都直接在群分享了。

他說:拉薩回來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說:收穫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回來最大的感觸就是,更加堅定的要做可以積累的事業。

他說:我還以為你最大的收穫是去了珠峰大本營呢。

我說,風景都是背影。旅行,對於我們來說,還是要把焦點放在風景和照片以外,學著去跟隊友交流和感受,這才是最重要的。

他說:可我們出去旅遊,大多數人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拍照,一切都是為了拍照。

我說:確實如此。越是忙著拍攝,其實收穫越少,因為焦點都不在觀察上。

新會陳皮的燒皮現象是什麼?

他說:說個正事,我帶了幾片老陳皮來,你幫看看,是染色了嗎?

我拿起一片,反覆查看,在表皮颳了刮,聞了聞。

我說:看樣子像是老陳皮,但又不是老陳皮。

他說:這話怎麼說。

我說:從外皮顏色看,這陳皮至少有十五年或以上了,但從內囊的潔淨度來看,不到五年。至於是否染色,沖泡看看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他說,我試過了,沖泡後水也沒見很渾濁,不過味道很淡,幾乎沒有陳皮香味,甚至帶有點酸味。

我說,那應該是燒皮後的陳皮了。

他說:什麼是燒皮?

我說:陳皮在長時間的保存過程中,沒有及時翻堆和曬皮,使其內部升溫,誘發陳皮快速糖酵解,最終造成陳皮的碳化和黑化現象,就是燒皮。

他說:原來如此。那還能吃?

我說:能,只是其揮發油和黃酮類物質等有效成分都析出了,所以你喝起來的味道很淡,聞起來也沒陳皮味,至於酸味,可能是轉化為其他酶的原因。當然,燒後的陳皮也失去了收存價值。

他說:我猜是商家的故意為之,就是想通過這種方法將新皮快速做舊,而非不及時翻曬。

我說:這些事,咱不好判斷,至少這沒染色,也沒添加陳皮精,算好的了。

他說:真黑,說好的良心買賣呢,做企業是盈利重要還是誠信重要?!

我說:就像你以前說的,有錢才能講良心,吃不上飯的時候是沒資格講良心的。

他說:看來新會陳皮現在還沒到同質化階段,你的陳皮既然不錯,為什麼不抓緊佈局,比如多開幾個分店做大做強呢?

我說:產品的固化和包裝我還在完善,先把本分的事情做好,再想其他的。再說,想太多,想太遠了,並不覺得就是好。我見過最厲害的,就是在展會上,旁邊的店只有個茶園,店都沒開起來,就想著如何管理全國的加盟店了。

他說:這就有點過了呢。

我說:所以說,慢才是快。

他說:自媒體方面也要利用好,多寫些文章,多傳播些陳皮方面的專業知識。

我說:那開篇就從寫你開始吧。其實呢,寫文章倒不是難,而我是在想,文章能否給大家帶來什麼價值,幫大家解決什麼問題。若只是為了更新而重複寫,則沒多大意義,浪費大家時間。

他說:我之所以關注別人,大多是因為別人經歷了我沒經歷的。你不是行走不少地方見識不少人嘛,那你的思維模式、知識寬度是很不錯的,可以嘗試跟陳皮結合起來,這樣出來的文章肯定會很吸引。

哈哈,我得意的笑了,心想,不會因為今天我請吃飯吧?


更多陳皮文章可以關注我頭條號,置頂帖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