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一輩子也悟不透老子這句話的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明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畏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一輩子也悟不透老子這句話的道理!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用言辭來具體描述,那它就不是恆久不變的“道”;“名”,如果是可以命名的,那它就不是恆久不變的“名”。沒有具體的形象和明確的稱謂,是天地混沌未開時的原始狀態;而有了具體的形象和明確的稱謂,則是宇宙萬物產生的根源。因此,以不帶有慾望的清淨之心去觀察萬事萬物,將觀察到其中隱含的奧妙;以帶有慾望之心去觀察萬事萬物,將觀察到其表面現象。“無名”與“有名”雖然都來源於“道”,但名稱不同,它們可以說是玄妙深遠、不可捉摸的。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這就是萬事萬物生成變化的總根源。

老子認為,“道”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是宇宙的源頭和萬事萬物生長變化的規律,它完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且還無形無象、無聲無臭、無情無名、無始無終。我們依靠感官感知不到它,用語言文字更無法精準地描述它,只能去體悟它。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一輩子也悟不透老子這句話的道理!

老子道德經白話文


關於這段話:歷史上有一個小典故,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工匠,他特別擅長製作車輪。由於技藝精湛,時人提起他時,無不交口稱讚,並親切地稱呼他“輪扁”。由於名聲在外,輪扁後來被召到齊國的宮殿裡去當御用工匠了。

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津津有味地讀書,而輪扁則在堂下做車輪。輪扁聽見有人在朝堂上讀書,感到非常好奇,就來到堂上。他發現是君上在讀書,就上前問道:“君上,請問您正在讀的是什麼書啊?”

齊桓公答道:“我正在讀的是聖賢書,這可都是聖賢們說的話啊。”

輪扁接著問道:“那些聖賢現在都還健在嗎?”

齊桓公聽了這話,神色有些黯然:“可惜他們都已經作古了。”

輪扁聽了這話,鄒了一下眉頭,然後看著齊桓公的眼睛說道:“既然這樣,那麼您現在讀的書,不過就是聖賢留下的糟粕罷了。”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一輩子也悟不透老子這句話的道理!

老子道德經小故事


​齊桓公一聽這話,怒目呵斥道:“你一個做車輪的,怎敢妄自議論寡人正在讀的書呢?你怎麼能說這些聖賢書就是糟粕呢?那你現在就說出你的理由吧,如果你說的有道理,我是絕對不會饒恕你的!”

輪扁不緊不慢的說:“我是從自己做事的經驗中體會出來的。我製作車輪時,如果動作慢,會很省勁,但做出來的輪子不結實;如果動作快,會很辛苦,但做出來的輪子又不符合規格。只有做得不快不慢,才能做出好車輪。關於其中的門道,我卻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以我無法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別人,以至於我今年都70歲了,還得親手做車輪。那一天我死了,我這手藝也就跟著我進入墳墓了。我覺得聖賢的書也是一樣的,他們並不能將自己領悟出來的精妙的道理,如實地寫進書裡面,所以說他們書中所寫的都是糟粕啊。”

齊桓公聽了輪扁的話,覺得相當有道理,於是也就沒再怪罪他。

在這個故事中,輪扁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說明了大道不可言傳的道理,從而使自己避免了一場災禍。而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對老子在本章中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生動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