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畫了牛羊驢雞鴨等各種牲口,爲啥偏偏沒有馬匹?

對於古代社會,現代人大都藉助文學作品瞭解其情況。

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馬匹在繁華大街失控亂跑的情況。最早出現馬匹在鬧市中失控的情節,應該是施耐庵所寫的古典小說《水滸》。接下來就多了,比較著名的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之後,電視劇也運用這樣的情節,使之成為某種固定模式的橋段。比如前不久比較火的電視劇《鳳囚凰》,讓女主角在馬車失控中進行身體變換(楚玉變成朱雀)。

清明上河圖中畫了牛羊驢雞鴨等各種牲口,為啥偏偏沒有馬匹?

鳳囚凰劇照

這就給現代人留下一個印象,古代的馬匹經常會失控之後在大街上亂跑。

古代社會真會是這樣一種狀態嗎?

不會!

為什麼?

從中國春秋時代開始,一個人要駕馭馬匹,就跟現代學開車一樣,要經過嚴格訓練。在“六藝”之中,有一藝叫做“御”,專門傳授駕駛馬車的技巧和禮儀,主要有15個字的要點:鳴和鸞、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學會了這一套,就不會有失控的情況發生了。

清明上河圖中畫了牛羊驢雞鴨等各種牲口,為啥偏偏沒有馬匹?

古代馬車畫

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從來沒有發生過皇帝的馬車駕馭失控的事情。如果失控是無法想象的。這就相當於無法想象現代社會去機場接普京總統或者特朗普總統的專車失控一樣,發生這樣事情的幾率有嗎?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一例(某些小國家例外)。中國、美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幾十年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往深裡研究,這背後肯定是有一套跟中國“御”禮儀和御技巧離不開的規章制度的存在,才能夠百分百的保證不會有失控發生。

同樣的道理,在中國古代社會的鬧市區,幾乎是不會出現馬匹失控的情況。

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

我們可以舉《清明上河圖》為例,該圖中畫出了宋代的繁榮,其中的牲口畫了不少,牛羊驢雞鴨等,幾乎啥都有,可就是沒有馬匹(該畫是寫實主義的)。很奇怪吧。

清明上河圖中畫了牛羊驢雞鴨等各種牲口,為啥偏偏沒有馬匹?

清明上河圖(局部)

為什麼會這樣子?

答案——

因為馬匹是軍用物質,是被朝廷控制了的!

比如現代社會,坦克、裝甲車等軍用設備是不是不可能在繁華街市“失控”?

那麼,古代社會的馬匹,它們同樣的是不可能隨意出現在繁華街道的,除非發生外來入侵。

施耐庵是明朝人,他應該知道馬匹是軍用物質,不可以隨便出現在繁華街道,即便出現也應該是皇帝和達官貴人們的訓練有素的溫和馬兒,不會發生所謂的失控情況。但是,為了故事虛構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的。這就像全國人民同時打了一個噴嚏一樣,的確有可能性,可以虛構,但絕不可能發生,一萬年也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一次!

清明上河圖中畫了牛羊驢雞鴨等各種牲口,為啥偏偏沒有馬匹?

噴嚏


分享到:


相關文章: